红露酒
红露酒,称为“宜兰县酒”。红露酒以糯米及红麹发酵酿制,经过蒸煮、液化、糖化、发酵,蒸馏和陈熟六个步骤制成。红露酒是宜兰酒厂(创立于1909年日治时期,为台湾目前历史最久的酒厂;同时亦保留了许多日治时代的老式建筑。)的主打,酒精度介乎14至18度,入口回甘[1]。
红露酒冬、夏季节有不同喝法,如夏天时可冰饮,口感偏冰凉甘醇,亦可加入饮料调制鸡尾酒;冬天时则可温热饮用,或加入红糖、姜丝。
目录
红露酒的历史源流
特级红露酒是利用红麹酿酒,在台湾的历史久远,销售量也曾辉煌一时,红露酒源出于我国福建省安溪县,一般称之为安溪老红酒,闽粤籍人士深信老红酒补身益寿,当做长命酒以供饮用;为结婚、寿庆、喜宴不能缺少之佳酿,凡祭祀祖先必用老红酒以示诚敬[2]。
民国前二年(1909)宜兰仕绅林青云等即在宜兰酒厂现址设厂生产老红酒,自民国35年1月改名为“红露酒”而上市,历经50多年的考验,至民国91年元月将酒龄提高并以调合技术使之顺口好喝,是颇具传统及历史价值又受社会大众欢迎的优良产品。
宜兰酒厂
1945到1960年代,台湾光复后,正值经济起飞,烟酒销量遽增,公卖局先后办理多次增产计画,其中包括红露酒、高梁酒、绍兴酒、啤酒等。1963 年因调降酒类价格,宜兰酒厂的酒类销售量大增,尤其 1965 年红露酒销售数量急速攀升。(〔注〕资料来源:台湾省烟酒公卖局撰,《台湾省烟酒公卖事业之检讨与展望》,P74)
由于1965 年红露酒的需求量倍增,当时树林、宜兰、花莲三座酒厂为配合市场需求扩厂增产。当时树林酒厂的扩建增产量居全台之冠,而宜兰酒厂也全力配合增产,此时宜兰酒厂除增产红露酒之外,并增加米酒生产量,1961年到1971年可说是宜兰酒厂的全盛时期。
1976年因绍兴酒崛起,红露酒销量跌到谷底,宜兰酒厂停酿自创业以来主要制造的红露酒。在等待市场回稳之际,却又遭逢开放烟酒进口的挑战,随著经济稳健发展、消费者都转向购买洋酒,这对台湾本土酒造业可说是重大冲击,而宜兰酒厂也面临相同命运[3]。
红露酒故乡 树林、宜兰争正统
老一辈民众都有这个经验,宴会上来一杯红露酒,尤其添加冰糖与苹果西打后的红露酒十分爽口且价格亲民,但红露酒的故乡是树林还是宜兰,引发话题。
黄纯青1906年设树林制酒公司 卖红露酒
先贤黄纯青在一九○六年创设“树林制酒公司”,并以红麹为原料,行销红露酒独步全台,一九六五年时,树林全境生产红露酒年产量破十万公石,树林自此成为“红露酒故乡”。树林酒厂历经公卖局多年扩充经营后,二○○○年时被台北酒厂(位于林口)整并。不过,当年仍有红麹卅六万公斤、红露酒八十万打、米酒三百万打的年产量。
公卖局树林酒厂 2004年搬迁至林口与宜兰
不过生产红露酒的台湾省烟酒公卖局树林酒厂,二○○四年搬迁至林口与宜兰,宜兰积极行销,二○○六年经县民公投红露酒为县酒,以每年两万五千打销量,让红露酒再度风靡国内外,树林区公所举办“树林红麹文化节”,打出“红麹的故乡、健康的所在”,希望唤起台湾人对树林的共同记忆。
树林区长吴建兴表示,树林酒厂在二○○四年拆迁至宜兰与林口,原地变更为“大同科技园区”,红露酒也转型为少数业者自售。不过,“树林红麹文化节”举办至今已十馀年,红麹不但已开发出马克杯、纪念伞等文创商品,树林红麹曾行销全台的共同记忆,已是树林最宝贵的文化资产。他强调,树林酒厂确实已搬迁,但树林红麹与红露酒首先销售全台却是不争的事实[4]。
视频
台湾红露酒的元祖:宜兰酒厂
就是爱北县-第一段红露酒介绍.m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