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红笛鲷
紫红笛鲷 |
中文学名:紫红笛鲷 拉丁学名:?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 别 称:银纹笛鲷、 红槽、红厚唇、丁斑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 纲:辐鳍亚纲 目:鲈形目 亚 目:鲈亚目 科:笛鲷科 属:笛鲷属 种:紫红笛鲷 亚 种:无 英文名:?Red snapper、 Mangrove Red Snapper 命名者及年代:Forssk?l,1775 保护级别:(IUCN 2015年 ver 3.1)——无危(LC) |
紫红笛鲷(学名: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是笛鲷科、笛鲷属鱼类。体长椭圆形,背缘和腹缘圆钝,背缘稍呈弧状弯曲。两眼间隔平坦。上颌两侧具细尖齿,多埋于上唇内,前端具大犬齿2颗;下颌为疏松圆锥齿,前端无犬齿。体被中大栉鳞,颊部及鳃盖具多列鳞;背鳍、臀鳍和尾鳍基部大部分亦被细鳞;侧线完全,侧线鳞列数44-48;侧线上方前半部的鳞片排列与侧线平行,仅后半斜行。背鳍软硬鳍条部间具深刻;臀鳍基底短而与背鳍软条部相对;背鳍硬棘Ⅹ,软条13-14;臀鳍硬棘Ⅲ,软条8;胸鳍长而略等于头长;尾鳍近截形,微凹。体为一致之红褐色至深褐色,幼鱼之体侧则有7-8条银色横带,随成长而消失。 广盐性之鱼类,幼鱼和稚鱼栖息于河口、红树林区以及潮汐所及之河川下游,成鱼后则迁移至珊瑚礁区形成群体,最后会向外海移动至较深的礁区,有时可栖息于水深达100米左右处。主要摄食鱼类及甲壳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西起非洲东岸,东至萨摩亚,南自澳洲,北至琉球群岛。在中国分布于南海、东海南部,以及台湾各地河口、红树林及礁砂混合的海域,以西南海域较多。 [1]
目录
紫红笛鲷形态特征
紫红笛鲷 体长椭圆形,背缘和腹缘圆钝,背缘稍呈弧状弯曲。两眼间隔平坦。上颌两侧具细尖齿,多埋于上唇内,前端具大犬齿2颗;下颌为疏松圆锥齿,前端无犬齿;锄骨、腭骨及舌面均具绒毛状齿。体被中大栉鳞,颊部及鳃盖具多列鳞;背鳍、臀鳍和尾鳍基部大部分亦被细鳞;侧线完全,侧线鳞列数44-48;侧线上方前半部的鳞片排列与侧线平行,仅后半斜行。
背鳍软硬鳍条部间具深刻;臀鳍基底短而与背鳍软条部相对;背鳍硬棘Ⅹ,软条13-14;臀鳍硬棘Ⅲ,软条8;胸鳍长而略等于头长;尾鳍近截形,微凹。体为一致之红褐色至深褐色,幼鱼之体侧则有7-8条银色横带,随成长而消失。
紫红笛鲷生活习性
广盐性之鱼类,幼鱼和稚鱼栖息于河口、红树林区以及潮汐所及之河川下游,成鱼后则迁移至珊瑚礁区形成群体,最后会向外海移动至较深的礁区,有时可栖息于水深达100米左右处。主要摄食鱼类及甲壳类。 紫红笛鲷的体长、体重增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快速生长期出现在5-9月,月均体长特定生长率13.04%,月均体重特定生长率46.67%,此期间的月水温变化为29.5-32℃,月均水温31℃;缓慢生长期出现在10-12月,此期间的月平均水温为24℃(20.1-29.4℃)。12月上旬至翌年4月初,生长几乎停止,12℃以下长期的低温累积会被冻死。
紫红笛鲷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西起非洲东岸,东至萨摩亚,南自澳洲,北至琉球群岛。在中国分布于南海、东海南部,以及台湾各地河口、红树林及礁砂混合的海域均有产,以西南海域较多。
存在:澳大利亚、巴林、孟加拉国、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科摩罗、库克群岛、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关岛、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日本、琉球群岛、约旦、肯尼亚、基里巴斯、韩国、科威特、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莫桑比克、缅甸、新喀里多尼亚、北马里亚纳群岛、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卡塔尔、留尼汪岛、萨摩亚、沙特阿拉伯、塞舌尔、新加坡、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斯里兰卡、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托克劳、汤加、图瓦卢、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瓦努阿图、越南、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也门。 引种:以色列、黎巴嫩。
紫红笛鲷繁殖方式
性成熟 2龄紫红笛鲷性腺尚未进入成熟发育阶段,精巢还不能释放出成熟的精液,叶状型的精巢小叶中还含有许多精原细胞。3龄紫红笛鲷开始进入成熟发育阶段,性腺明显增大。6、7月份部分雄鱼开始成熟,轻挤腹部有少量乳白色精液流出;3龄雌鱼7月份卵母细胞进入卵黄积累的大生长发育时期,直径为225-400微米,为卵巢发育111期,8月份卵母细胞直径为250-450微米,其性腺发育进程较缓慢,初步发育成熟。这种现象可能与紫红笛鲷雌鱼年龄偏低,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对性腺发育和生殖活动的调节机能尚未完善有关。10月份紫红笛鲷亲鱼的精巢和卵巢均出现退化,不能继续发育成熟。由此可见,在养殖条件下3龄紫红笛鲷雌鱼经强化培养有可能发育成熟。但由于其正处于性别转化初期,生殖机能尚未健全,卵巢小,怀卵量低,人工诱导产卵效果不太理想。性腺组织形态结构分析显示紫红笛鲷繁殖的最小年龄应为3龄。5月份,经过强化培养的4龄亲鱼随着南方沿岸水温回升,性腺开始发育,卵黄沉积,卵母细胞明显增大,直径达275-450微米,性腺发育进程比3龄鱼提前约2个月,6-9月份多数亲鱼卵巢处于Ⅲ-Ⅳ期发育阶段,10月份生殖腺明显退化,生殖活动结束。紫红笛鲷的生殖期为4-7月。紫红笛鲷亲鱼培养结果显示。在养殖条件下,用4龄的紫红笛鲷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比较适宜,因此时紫红笛鲷亲鱼生殖机能比较完善,成熟率达到80%以上,诱导产卵成功率较高。
性别转化、成熟和生殖特性 紫红笛鲷个体发育过程具有部分先雄后雌的性别转化现象。根据性腺解剖观察,1、2龄鱼精巢呈浅灰色,精巢中尚未出现具有明显卵巢组织结构特征的痕迹,雄鱼数量占100%;3龄亲鱼部分出现性别转化,生殖季节能够产精的均为雄鱼,其精巢无性别转化现象,生殖孔和泌尿孔汇合成单一的尿殖孔。部分3龄亲鱼在其精巢的内侧出现细长囊状的卵巢,表现为雌雄同体形态特征,此时性腺中精巢部分的发育处于休止状态,故不能释放成熟的精子,泄殖孔分开为相对独立的生殖孔和泌尿孔,性腺中卵巢部分的卵母细胞发育明显,雌鱼性征较清楚,其中少数正在性转化的雌鱼生殖孔紧闭,形态上尚未与外界直接连通,必须轻轻拨开生殖孔才能辩明。3龄鱼雌、雄性别比为1:4,即在网箱养殖群体中,具有明显雌性卵巢第一性征的雌鱼仅占20%,雄鱼数量占绝对优势。4龄亲鱼性别转化基本确定,已性转化的雌鱼可以从明晰可辨的生殖孔和卵巢组织结构来鉴定其性别,雌、雄性别比约为1:2.3,即雌鱼占养殖群体数量的30%左右。性别比的变化主要是不同年龄性转化程度不同所致,事实上所有雌鱼的性腺其形态和组织结构均表现为雌雄同体,只是在发育过程中卵巢特征更加突出,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育成熟和产卵,而此时性腺中的精巢处于发育休止状态,无精子产生,其功能上属于雌鱼。在生殖季节,紫红笛鲷成熟的卵巢中含有Ⅴ、Ⅳ、Ⅲ和Ⅱ不同发育时相的细胞群,属非同步性发育。产卵后的雌鱼,只要生活条件适宜,卵母细胞还能继续发育成熟,再次生殖。
怀卵量 紫红笛鲷为多次性产卵类型,在一个繁殖季节中能多次产卵,其卵巢的体积显著小于同一亲体性腺中的精巢。4龄雌鱼怀卵量为70-100万粒。成熟雄鱼精巢内侧有一条约占精巢长度2/3的细长、囊状的白色储精囊,贮精量通常较少。
繁殖季节 紫红笛鲷的繁殖季节为4-7月,首先从低纬度的中国海南开始进入产卵期,渐次为珠江口、粤东、闽南一带。通常在水温20℃以上之春、夏季为主要产卵期,如辅以激素促热及调控水温和光照,可以提前或延长其繁殖期。根据紫红笛鲷个体发育的基本特点,采用常规培养和强化培养相结合,并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等营养添加剂和激素辅助约物,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4%,同时改善培育环境,调节光照强度。
紫红笛鲷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5年 ver 3.1)——无危(LC)。
紫红笛鲷主要价值
紫红笛鲷为印度至太平洋区重要之食用鱼,一般皆以一支钓、底栖延绳钓和拖网等渔法捕获,亦为笛鲷类浅海养殖之主要种类,常供海钓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