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紫蘇草
紫蘇草原圖鏈接

中文學名:紫蘇草

拉丁學名:Limnophila aromatica (Lam.) Merr.

別 稱:紫蘇莖,蘇梗,紫蘇枝莖,蘇莖,紫蘇杆,紫蘇草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管狀花目

科:玄參科

屬:石龍尾屬

種:紫蘇草

英文名稱:Perilla Stem


紫蘇草,Limnophila aromatica (Lam.) Merr.,為玄參科石龍尾屬植物。藥用為皺紫蘇、尖紫蘇等的莖。 主治氣鬱,食滯,胸膈痞悶,脘腹疼痛,胎氣不和。 [1]

目錄

形態特徵

aromatica(中文名:紫蘇草)(9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簡單至多分枝,高30-70厘米,無毛或被腺,基部傾臥而節上生根。葉無柄, 對生或三枚輪生,卵狀披針形至披針狀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0-50毫米,寬3-15毫米,具細齒,基部多少抱莖,具羽狀脈。花具梗,排 列成頂生或腋生的總狀花序,或單生葉腋;花梗長5-20毫米,無毛或被腺;小苞片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1.5-2毫米;萼長4-6毫米,無毛至被腺,在果實成熟時具凸起的條紋;花冠白色,藍紫色或粉紅色,長10-13毫米,外面疏被細腺,內面被白色柔毛;花柱頂端擴大,具2枚極短的片狀柱頭。蒴果卵珠形,長約6毫米。花果期3-9月。


【性狀】老蘇梗:呈方柱形,有槽。長0.3~1米,中部直徑約0.7~1.3厘米。表面紫棕色或淡棕色。具縱溝及順紋,上有稀疏的柔毛。分枝對生,或已除去。上部分枝常殘留花萼或果實。質硬體輕,斷面黃白色,中心有白色疏鬆的髓,或中空。 嫩蘇梗:色淡或青綠色,質松,髓部較大。以老而粗壯、外皮紫棕色、分枝少、香氣 濃者為佳。

生長環境

生長在曠野沼澤,田邊,塘邊濕處。

分布範圍

國外分布:日本,南亞,東南亞及澳大利亞也有。

主要價值

理氣,舒郁,止痛,安胎。治氣鬱,食滯,胸膈痞悶,脘腹疼痛,胎氣不和。

①《本草圖經》:宣通風毒。

②《本草蒙筌》:下諸氣略緩,體稍虛者用宜。

③《本草通玄》:能行氣安胎。

④《本草崇原》:主寬中行氣,消飲食,化痰涎。治噎膈反胃,止心腹痛。

⑤《得配本草》:疏肝,利肺,理氣,和血,解郁,止痛,定嗽,安胎。

【性味】辛甘,微溫。

【歸經】《藥品化義》:入脾經、胃經、肺經。

除去雜質,用水浸泡後,潤透,切片,曬乾。

內服:煎湯,5~10g;或入散劑。

①治傷寒胸中痞滿,心腹氣滯,不思飲食:紫蘇莖(銼)一兩,陳橘皮(陳皮)(湯浸去白,焙)二兩,赤茯苓(去黑皮)一兩半,大腹皮(銼)、旋覆花各一兩,半夏(湯洗七遍,焙)半兩。上六味,細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拍碎),棗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聖濟總錄》蘇橘湯)

②治水腫 紫蘇梗24g,大蒜根9g,老薑皮、冬瓜皮各15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③紫蘇湯(《證治準繩》)治消渴後遍身浮腫,心膈不利:紫蘇莖葉、桑白皮、赤茯苓各30g,炒郁李仁、羚羊角、檳榔各23 g,桂心(肉桂)、炒枳殼、獨活、木香各15g 。為粗末,每服12g,加生薑0.15g,水煎服。方中紫蘇理氣寬中。

④紫蘇散(《赤水玄珠》)治風毒腳氣,腹內痰惡,腳重虛腫:紫蘇、木通、桑白皮、茴香(小茴香)各30g,枳殼60g,羌活、獨活、荊芥穗、木瓜、青皮、甘草各15 g,大腹子10個。為末,每服9g,加生薑3片,蔥白1莖,水煎服。

⑤紫蘇流氣飲(《醫宗金鑒》)治腎氣游風:紫蘇、黃柏、木瓜、檳榔、香附、陳皮、川芎、姜厚朴、白芷、制蒼朮、烏藥、荊芥、防風、甘草、獨活、枳殼各等分。加生薑3片,大棗1枚,水煎服。

⑥治孕婦胎氣不和,胸悶噁心 蘇梗、半夏各9g,生薑3片,陳皮5g。水煎服。(《中醫中藥與臨床研究》1986,(3):47)

砂仁蘇梗蓮子湯

砂仁5克,蘇梗9克,蓮子60克。先將蓮子以清水浸泡半天,再入鍋中加水煮燉,至九成熟時加入蘇梗、砂仁,用文火煮至蓮子熟透即可。吃蓮子喝湯。每日1劑,連用5~7日。

功效:理氣寬中,止痛安胎。主治婦女胎動不安等症。

花期果期

花果期3~9月。多生長於亞熱帶

參考來源

  1. 紫蘇草概述(附圖),植物通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