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紫苏草
紫苏草原图链接

中文学名:紫苏草

拉丁学名:Limnophila aromatica (Lam.) Merr.

别 称:紫苏茎,苏梗,紫苏枝茎,苏茎,紫苏杆,紫苏草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合瓣花亚纲

目:管状花目

科:玄参科

属:石龙尾属

种:紫苏草

英文名称:Perilla Stem


紫苏草,Limnophila aromatica (Lam.) Merr.,为玄参科石龙尾属植物。药用为皱紫苏、尖紫苏等的茎。 主治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 [1]

目录

形态特征

aromatica(中文名:紫苏草)(9张)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简单至多分枝,高30-70厘米,无毛或被腺,基部倾卧而节上生根。叶无柄, 对生或三枚轮生,卵状披针形至披针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0-50毫米,宽3-15毫米,具细齿,基部多少抱茎,具羽状脉。花具梗,排 列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或单生叶腋;花梗长5-20毫米,无毛或被腺;小苞片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2毫米;萼长4-6毫米,无毛至被腺,在果实成熟时具凸起的条纹;花冠白色,蓝紫色或粉红色,长10-13毫米,外面疏被细腺,内面被白色柔毛;花柱顶端扩大,具2枚极短的片状柱头。蒴果卵珠形,长约6毫米。花果期3-9月。


【性状】老苏梗:呈方柱形,有槽。长0.3~1米,中部直径约0.7~1.3厘米。表面紫棕色或淡棕色。具纵沟及顺纹,上有稀疏的柔毛。分枝对生,或已除去。上部分枝常残留花萼或果实。质硬体轻,断面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或中空。 嫩苏梗:色淡或青绿色,质松,髓部较大。以老而粗壮、外皮紫棕色、分枝少、香气 浓者为佳。

生长环境

生长在旷野沼泽,田边,塘边湿处。

分布范围

国外分布:日本,南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也有。

主要价值

理气,舒郁,止痛,安胎。治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

①《本草图经》:宣通风毒。

②《本草蒙筌》:下诸气略缓,体稍虚者用宜。

③《本草通玄》:能行气安胎。

④《本草崇原》:主宽中行气,消饮食,化痰涎。治噎膈反胃,止心腹痛。

⑤《得配本草》:疏肝,利肺,理气,和血,解郁,止痛,定嗽,安胎。

【性味】辛甘,微温。

【归经】《药品化义》:入脾经、胃经、肺经。

除去杂质,用水浸泡后,润透,切片,晒干。

内服:煎汤,5~10g;或入散剂。

①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气滞,不思饮食:紫苏茎(锉)一两,陈橘皮(陈皮)(汤浸去白,焙)二两,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大腹皮(锉)、旋覆花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焙)半两。上六味,细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圣济总录》苏橘汤)

②治水肿 紫苏梗24g,大蒜根9g,老姜皮、冬瓜皮各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紫苏汤(《证治准绳》)治消渴后遍身浮肿,心膈不利:紫苏茎叶、桑白皮、赤茯苓各30g,炒郁李仁、羚羊角、槟榔各23 g,桂心(肉桂)、炒枳壳、独活、木香各15g 。为粗末,每服12g,加生姜0.15g,水煎服。方中紫苏理气宽中。

④紫苏散(《赤水玄珠》)治风毒脚气,腹内痰恶,脚重虚肿:紫苏、木通、桑白皮、茴香(小茴香)各30g,枳壳60g,羌活、独活、荆芥穗、木瓜、青皮、甘草各15 g,大腹子10个。为末,每服9g,加生姜3片,葱白1茎,水煎服。

⑤紫苏流气饮(《医宗金鉴》)治肾气游风:紫苏、黄柏、木瓜、槟榔、香附、陈皮、川芎、姜厚朴、白芷、制苍术、乌药、荆芥、防风、甘草、独活、枳壳各等分。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⑥治孕妇胎气不和,胸闷恶心 苏梗、半夏各9g,生姜3片,陈皮5g。水煎服。(《中医中药与临床研究》1986,(3):47)

砂仁苏梗莲子汤

砂仁5克,苏梗9克,莲子60克。先将莲子以清水浸泡半天,再入锅中加水煮炖,至九成熟时加入苏梗、砂仁,用文火煮至莲子熟透即可。吃莲子喝汤。每日1剂,连用5~7日。

功效:理气宽中,止痛安胎。主治妇女胎动不安等症。

花期果期

花果期3~9月。多生长于亚热带

参考来源

  1. 紫苏草概述(附图),植物通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