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參
紅參 |
中文學名:紅參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亞 綱:薔薇亞綱Rosidae 目 :傘形目 Apiales 科 :五加科 屬 :人參屬 種 :紅參 分布區域:我國的吉林,遼寧,黑龍江 英 文 名 : RADIX GINSENG RUBRA |
紅參(中藥)
紅參,是參的熟用品,是經過人工加工炮製而成,炮製工序為浸潤、清洗、分選、蒸製、晾曬、烘乾等。紅參性味為甘、微苦,溫;歸脾、肺、心經。俱有補氣、滋陰、益血、生津、強心、健胃、鎮靜等作用;主治與功能是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氣不攝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目錄
來源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達60厘米。主要粗壯,肉質,圓柱形或紡錘形,外皮淡黃色,下端常分叉,頂端有根莖。莖單一,直立。掌狀複葉輪生莖端,通常一年生者(指播種第二年)生1複葉,由3小葉組成,二年生者亦生一複葉,由5小葉組成,三年生者生2複葉,四年生者生3複葉,五年以上者生4~6複葉,葉柄長6~13厘米,中央一片小葉最大,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8~12厘米,寬3~5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楔形下延,邊緣有細鋸齒,上面脈上有稀剛毛。傘形花序頂生,總花梗由莖頂葉柄中央抽出,有小花4~40餘朵。核果漿果狀,扁球形,熟時鮮紅色,內含種子2粒。花期6~7月,果期7~9月。
性狀
性狀主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長3~10cm,直徑1~2cm。表面半透明,紅棕色,偶有不透明的暗黃褐色斑塊,具縱溝、皺紋及細根痕,上部有斷續的不明顯環紋;下部有2~3條扭曲交叉的支根,並帶彎曲的鬚根或僅具鬚根殘跡。根莖(蘆頭)長1~2cm,上有數個凹窩狀莖痕(蘆碗),有的帶有1~2條完整或折斷的不定根({丁})。質硬而脆,斷面平坦,角質樣。氣微香而特異,味甘、微苦。
生長環境
採收加工
秋季採挖,洗淨,蒸製後乾燥。用時除去蘆頭,蒸軟後或稍浸後烤軟,切薄片,乾燥。或用時粉碎或搗碎。
分布範圍
人參已列為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長白山等自然保護區已進行保護。其它分布區也應加強保護,嚴禁採挖,使人參資源逐漸恢復和增加。東北三省已廣泛栽培,河北、山西、陝西、湖南、湖北、廣西、四川、雲南等省區均有引種。
類別
古代人參的雅稱為黃精、地精、神草。人參被人們稱為「百草之王」。栽培者為「園參」;野生者為「山參」;播種在野生狀態下自然生長的又稱「林下參」,習稱「籽海」。多於秋季採挖;園參經曬乾或烘乾,稱「生曬參」;鮮根以針扎孔,用糖水浸後曬乾,稱「糖參」;山參經曬乾,稱「生曬山參」,蒸製後,乾燥,稱「紅參」[2]。
性味歸經
性溫,味甘、微苦。歸脾經、肺經、心經、腎經。
功能主治
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氣不攝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3]。
紅參還俱有補氣、滋陰、益血、生津、強心、健胃、鎮靜等功效。這些作用紅參與白參沒有嚴格的區別,但在補虛方面一般認為紅參強於白參。久服紅參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抗疲勞、抗輻射、抑制腫瘤、調整人體內分泌系統。紅參適合於老人、久病體虛者,紅參具有火大、勁足、功效強之特點,是陰盛陽虛者的首選補品,醫藥上治療虛脫或強補多用紅參。
有抗維生素B1、 B2缺乏症的作用。能加速家兔實驗性角膜潰瘍的癒合作用。能減弱某些毒物(苯、四乙鉛、三甲酚磷酸等)對機體的作用。對因腎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動物,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對糖尿病患者除能自覺改善症狀外,還有輕微的降血糖作用,並與胰島素有協同作用。能促進動物的性腺功能,小白鼠吃小量紅參,能產生舉尾現象。在適當劑量,對家兔也能增加體重,使血漿白蛋白與球蛋白的比值上升。
刺激造血器官,有改善貧血的作用。長期服用小量,可使網狀內皮系統即能亢進;劑量過大,則呈相反作用[4]。
藥理研究
紅參能調節神經、心血管及內分泌系統,促進機體物質代謝及蛋白質和RNA、DNA的合成。
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興奮作用,而大量時反而有抑制作用。能加強動物高級神經活動的興奮和抑制過程。並能增強機體對一切非特異性刺激的適應能力,能減少疲勞感(紅參的根、莖、葉均能延長小白鼠游泳的持續時間)。
化學成分
服用宜忌
宜服: 紅參為偏熱性,具有振陽之力,特別適用於氣弱陽虛的人士服用,如常感頭暈眼花、氣喘無力、年老力衰、病後體弱者,或婦女失血過多,手術後,特別適於服用。秋、冬季節適宜服用。
忌服: 不宜與藜蘆、五靈脂同用。陰虛(手心熱,出冷汗)火旺、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在服用前,要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紅參也不適宜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會導致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