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鄉
紅土鄉為一地名,在我國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慶市奉節縣以及四川省阿壩州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恩施市轄鄉。面積228.72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35154人(2017年)。轄2個居委會、11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紅土社區一組。[1]
目錄
歷史沿革
乾隆末年(1795年),陳、皮二姓在九龍坡下坪中修建街道,定名為"回水溪"。嘉慶十年(1805)年改名為"紅豆溪",民國時期更名為紅土溪。民國時期屬恩施縣第二區。
1950年將紅土從新塘劃出,設立紅土區。1952年8月改為第六區。1953年將石窯從第五區(濟安)劃入第六區。1957年1月改為紅土區,1958年11月改為紅土公社。1961年5月改為紅土區。1975年改為紅土公社、石灰窯公社。1984年改為紅土區、石灰窯區。1996年撤區並鄉。
1996年,石灰窯鄉面積109.3平方千米,人口1.5萬,土家族人口占31.2%,轄長樹灣、馬湖堤、赴家坪、大河溝、棧房埡、龍角壩、蓼葉坪、彭家埡、漆樹坪、秋木山、黃家坪、長岩屋、岩灣、羅家坪、石灰窯、龍潭、高嶺、劉家坪18個行政村;
紅土鄉面積122.9平方千米,人口3.1萬,土家族占67.1%,轄董家河、鐵廠壩、天落水、郭家壩、趙家村、陶家嶺、石板場、烏鴉壩、趙家灣、老村、下米托、核桃樹坪、前塘、後塘壩、杉樹埫、馬元、峁子山、望月埫、金塘水、稻池、桑園、茅田坪、帥家埡、老灣沖、筍子埫、魚塘坪、八斗田、白果坪、紅土溪、老洞灣、把持、陰坡埡、三叉溪、湖坪34個行政村和紅土溪居委會。
2001年,撤銷石灰窯鄉,併入紅土鄉。轄紅土、石窯2個居委會和天落水、郭家壩、鐵場壩、董家河、趙家、烏鴉壩、陶家嶺、石板場、金塘水、稻池、桑園、前塘、後塘壩、杉樹淌、望月淌、峁子山、下米坨、老村、趙家灣、核桃坪、八斗田、茅田、帥家埡、老灣沖、筍子淌、白果坪、紅土溪、龍洞灣、把持、陰坡、三岔溪、湖坪、魚塘坪、長樹灣、馬富壩、趙家坪、大河溝、棧房埡、龍角壩、蓼葉埡、彭家埡、秋木山、漆樹坪、黃家坪、羅家坪、龍潭、高嶺、劉家坪、長岩屋49個行政村。
2004年,鄉政府駐紅土溪,人口44551人,面積227平方千米,轄紅土、石窯2個居委會和天落水、烏鴉壩、稻池、平錦、老村、紅土溪、大岩、大河溝、龍角壩、漆樹坪、石窯11個行政村。[2]
地理位置
紅土鄉位於恩施東南部,老村金龍壩與建始縣景陽和官店交界,東與鶴峯縣中營、南與宣恩縣椿木營相連,西與新塘鄉毗鄰,北與沙地鄉一江相依,是"三縣一市"邊界鄉鎮的物資交流中心。
全鄉東南高、西北低,最高處石灰窯村殷家坪海拔1902米,最低處稻池村綿羊口海拔262米,平均海拔1450米,低山、二高山、高山面積各占三分之一,總面積228.72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35154人(2017年),是中國窯歸之鄉,是中國富硒魔芋第一鄉,是"東方情人節"女兒會的故鄉。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土是湘鄂西紅色根據地之一。1930年1月8日,賀龍的姐姐賀香姑,紅四軍第一路軍師長王炳南率紅軍戰士行軍190華里,於9日凌晨進攻紅土溪,一舉殲滅紅土團防武裝100餘人,擊斃團總趙金軒,繳槍近百支,隨即成立中華蘇維埃紅土區政府。.
基礎設施
紅土集鎮位於恩施市城東110公里,坐落在山谷平壩之中,四面群山環抱,溪澗縱橫,林壑優美,東面有貴人
(山)神似,南面有玉女(峰)乘舟,西面有飛龍入潭,東北面有九龍(坡)嬉水,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紅土集鎮地處恩施市東南邊陲,歷來就是恩施、建始、宣恩、鶴峰三縣一市邊界人民嚮往的集貿鬧市,集鎮面積約51.39公頃,老街有兩條平行街道,
呈南北走向長約150米,寬約5-8米,街面房屋毗鄰相接,老式木房與新建鋼筋混凝結構的樓房錯落間雜;新街沿恩紅公路南北走向而建長約2000千米,寬約10米,農曆逢單趕集,人潮湧動,熱鬧非凡。
特色產業
煙葉
全鄉現已建成千畝以上的煙葉專業村8個,面積常年穩定在16000畝以上,煙葉已成為農民增收,財政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是恩施州、市重要煙葉生產基地。
魔芋
紅土鄉冬季嚴寒,夏天酷署,霧多少照,終年濕潤,降水充沛,雨熱同期,因高低懸殊,氣候垂直反差大,形成了"才見桃花又觀雪"的氣候差異,因此,適宜各種經濟作物生長,全鄉60%的耕地適宜魔芋種植。
近年來,全鄉魔芋已成為提高農民經濟收入重要支柱產業。全鄉有千畝以上的專業村8個,常年魔芋面積穩定在20000畝以上,是中國富硒魔芋第一鄉。
蔬菜
全鄉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5萬畝以上,其中高山反季節蔬菜1.5萬畝,年產量6萬噸,全鄉擁有凍庫9個。蔬菜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主導產業。
藥材
石窯當歸,即中藥材中的當歸。屬傘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主產於恩施市石灰窯而得名。窯歸以其獨特的生長環境和藥用功能收入我國《中華醫藥大典》,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窯歸以其特殊優良品質而名揚國內外。窯歸皮色橙黃,肉質乳白,橫切面有菊花紋心,柔軟芳香,
產品遠涉重洋,銷往東南亞各國,頗有盛名。窯歸喜冷涼濕潤氣候,生長在海拔1400--2000米寒冷的高山緩坡地帶,尤以腐植質深厚、夾砂質土壤的陽坡生長較好,窯歸不宜施用化肥,務必實行輪作,可於當春種子直播或隔年育苗移栽,生長周期8個月--15個月,
植株超過15個月便會抽苔結籽。窯歸以根入藥,性味甘、辛、溫,且有補血活血,調經潤腸等功能,用於治療月經不調,血虛或血瘀經閉,痛經、崩漏、跌打損傷、產後腹痛、血虛腸燥、便秘等。經檢測,窯歸含硒及16種氨基酸,2001年中國農業國際博覽會上,窯歸被評為湖北省名牌產品。
竹節人參,別名白三七,竹節三七。多年生草本,高約55厘米,根莖橫臥,呈竹鞭狀或串珠狀,肉質肥厚,白色,節間短,莖直立,圓柱形;掌狀複葉;傘形花序單一、頂生;核果漿果狀,球形,多生于山坡,溝邊或林下,宜在9-10月挖取根莖,除去鬚根,洗淨泥土,曬乾或炕干。竹節人參性溫,味甘苦,能止咳、化痰、活血、治咳嗽多痰、勞傷吐血、跌打損傷癰腫、外傷出血等。
天麻,別名明尺麻、赤箭。多年生寄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全體不含葉綠素,塊莖肥厚,肉質長圓形,莖直立,圓柱形,黃赤色;種子多而細小,粉末狀。天麻生於林下陰濕、腐植質較厚的地方,性平,味甘,能息風定驚,治眩暈眼黑,頭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小兒驚潤動風等。
厚朴,落葉喬木,樹皮淡褐色。葉互生,革質,狹倒卵形,長15-30cm,寬8-17cm,頂端有凹缺或成2鈍圓淺裂片,基部楔形,側脈15-25對,下面灰綠色,幼時有毛;葉柄有白色毛。花白色,芳香;花被片9-12;雄蕊和心皮多數。聚合果圓柱狀卵形,長11-16cm;蓇葖果木質,有短尖頭。花期4-5月,果期9-10月。氣香,味麻辛辣、微苦。用於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雞爪黃連,為多年生草本,喜冷涼、濕潤、蔭蔽的環境和有機質含量高的微酸性土壤。野生於海拔1000~1900米的山谷密林中。種子繁殖,生長6年以上收穫。黃連栽培過去多採用毀林搭棚遮蔭,範圍小,產量少,供不應求。現採用套種和林間栽連等先進技術,
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降低了成本,促進了生產的迅速發展,基本上保證了藥用需要。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乾鮮果
全鄉乾鮮果總積3000畝,主要分布在平錦、稻池、老村、天落水村。
茶葉
現有茶葉面積5000畝,主要分布地天落水村、烏鴉壩村。
愛巴仁富硒核桃露
愛巴仁富硒核桃露生長在被譽為"世界第一天然富硒生物圈"的世界硒都--湖北省恩施市紅土鄉龍角壩村,該地以農業、農副產品及藥材加工業、旅遊業為主要經濟產業,天然無污染的環境,被尊為最適宜動植物生存生活的沃土之一。[3]
風情文化
中國東方情人節--"女兒會"
出恩施城,向東南行一百餘公里,有一座四面環抱、一條清亮亮的小河依山而流,古稱施鶴要,隨諧音今叫石灰窯。它與建始官店、鶴峰中營、恩施雙河、宣恩椿木營毗鄰,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二日,是這裡土家人的傳統節日"女兒會",這天,許多的青年男女便走出幽徑小道前來赴會,尋找夢中的情人。
石窯"女兒會"源遠流長,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這兒地遠山深,男女之間是沒有拘束的,他們在勞動中唱歌跳舞,傾吐愛情、私訂終身,盡情地過着自由自在的田園牧歌生活。後來,有十姓人從山外攀藤越崖,登上海拔1700餘米的石灰窯,這十姓人是張、薛、李、滕、楊、田、覃、曹、黃、王,
他們分割居地,挽草為界,搭棚建屋,立戶創業,號稱"十個棚",到了明代末年,薛姓中有一人被推為"鄉士"(有學問、能號令一鄉之眾的人),薛姓多女少子(今石灰窯薛姓已絕),膝下有九女,薛姓教女,嚴守閨門,平時不許外游。兒女由父母包辦訂婚,無見面之機,只等適齡,拜堂後方能相見,此時,"十個棚"的兒女結姻,多由父母包辦,女發男納八字庚貼。
有一年,薛鄉士到山外遠遊,於七月十一日回到家裡,全棚為鄉士大辦筵席,慶賀他雲遊歸來,薛鄉士很高興,一邊飲酒,一邊暢談沿途見聞,酒酣興盡之時,把他最鍾愛的幺女珍妹喚至身旁,吩咐道:"明天就是月半節了,一早,你和姐姐們穿上新衣服,上街玩一天,觀賞秋景,只等這一天,平時不得離棚",九姐妹喜從天降,三更起身,五更打扮,只見她們頭纏印花摺疊帕,身着紅綠花邊衣,腰圍黑色金線繡花巾,腳穿鑲花小鞋,手戴亮閃閃的玉鐲,打扮得花兒一樣。
出得門來,山寨的小伙子遠觀近望,不離左右,以山歌相追,以眉目傳情,九姐妹均在這天相中了如意郎君,直至踏月而歸。爾後,每到七月十二這天,她們就梳妝打扮,穿着一新,偷偷溜出家門,與鄰里姊妹相邀上街,連續數年如故,積之成習,人們便稱農曆七月十二日為"女兒會"。那時候,女孩兒的命太苦,一年四季苦守在家,除了幹活就是守在家門口,來客不能露面,吃飯不能上桌,沒有半點自由,姑娘們時時盼望着那一年一度的"女兒會",七月十二這一天,勞累了一年的女兒們戴上最漂亮的首飾,穿上層層不同顏色的鑲邊衣裳,里長外短,層層翻新成筍殼狀,這叫"節節高",
表示富有和美觀,並用花背簍背點土特產上街趕集,女兒雲集,爭奇鬥妍,吸引着眾多的年輕後生,後生們在集市上裝作一副閒散悠然的模樣,一雙眼睛卻滴溜溜地轉,相中了一位妹子便連忙走攏去打招呼:"哎,妹子,這梨子好多錢一個?"妹子抿嘴一笑,於是便講起價錢來。聰明的小伙子就說:"哎呀,好妹子,這梨子是金砣砣還是銀蛋蛋?"妹子毫不馬虎:"我說這位大哥哎,要的是價,
還的是錢,一年梨樹長多高?一雙梨子結多少?我費的功夫你知道?這價碼還嫌高?"就這樣講着價,斗着智慧,探着深淺,要是價兒還不下來,說明妹子看你不上眼,小伙子趕快知趣走開,要是那價碼兒越來越低,小伙子的希望就越來越大,價兒降利一半時,小伙子得趕忙把梨全買下來,替妹子背上背簍,妹子自然會跟你走。
土家妹子以歌見美,以歌為媒。"歌兒唱得好,涼水點燃燈"、"一不是愛你人才好,二不是愛你家富豪,愛你會唱歌打鑼鼓"。
那時候,寨子周圍長着好多好多的樹,林子裡還有許多潔淨美麗的石頭,有情有意的青年男女便來到密林深處,選個石凳凳雙雙坐下。不久,林子裡便飄出一串串迷人的山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