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大戟 原圖鏈接

紅大戟 紅大戟別名:紅芽大戟、紫大戟、廣大戟、雲南大戟、南大戟、紅其根、紅牙戟、野黃蘿蔔、紅蘿蔔、走沙黃、紅心薯、土人參、紅牙大戟。本品為茜草科紅芽大戟屬植物紅大戟的根。紅色莖,綠色的葉片,深綠的老葉上拖着淺綠的新芽,顏色過渡的倒是別致,它是紅大戟,不僅外表紅色,折斷的莖里也是紅褐色,又因為根部長得像紅薯,所以又被成為紅心薯。具有瀉水逐飲,解毒散結的功效。[1]

目錄

形態特徵

紅大戟多年生草本,本品略呈紡錘形,偶有分枝,稍彎曲,高30-100cm。塊根通常2-3個,紡錘形,紅褐色或棕褐色粗糙。有扭曲的縱皺紋。上端常有細小的莖痕。質堅實,斷麵皮部紅褐色,木部棕黃色。莖直立或上部稍呈蔓狀,稍具棱。紅大戟葉對生,無柄;葉片長橢圓形至條狀披針形,長2-10cm,寬0.5-3cm,先端窄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被白色柔毛,下面沿脈及葉脈被毛;托葉2-4裂,裂片鑽形。聚傘花序,花多數,密集成球形,直徑1-1.5cm,花小,淡紫紅色;花萼淺4裂,3片小,1片大;花冠管狀漏斗形,先端4裂,裂片舌狀,喉部密被長毛;雄蕊4,着生在花冠管中部;子房下位,2室,花柱細長,柱頭2裂。紅大戟果實很小,卵形或橢圓形。花期9月,果期10月。[2]

生境分布

紅大戟生於海拔200~3000米,山坡、灌叢、路旁、荒地、草叢、林緣和疏林內。喜溫暖濕潤氣候,耐旱、耐寒喜潮濕。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或粘質壤上。 紅大戟分布於廣西、雲南,另福建、台灣、廣東、貴州及西藏等地。[3]

功能主治

紅大戟有治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積聚,氣逆咳喘,二便不利,癰腫瘡毒,瘰癧痰核、解毒散結的功效。[4]

相關配伍

  • 治水腫脹滿、胸腹積水,可單用煎服;亦配芫花、甘遂等。
  • 治痰飲喘急,配白芥子、甘遂等。
  • 治癰腫瘡毒,用鮮根搗爛外敷。
  • 治痰飲喘急,常與白芥子、甘遂等同用,以增強消痰逐飲之力。[5]

栽培方法

  • 種子繁殖:4月上旬育苗,撒播或條播,將種子均勻播下,覆薄細土,稍加鎮壓,澆水,保持床土濕潤。約經2-3星期出苗。
  • 分根繁殖:秋季桔葉後或早春萌芽前,挖掘根部,進行分根,每根帶有2-3個芽,按行株距30cm×25cm開穴栽種。 
  • 田間管理: 紅大戟齊苗後,應注意中耕除草,保證畦面無雜草。若規模種植應於苗前採用藥田除草劑進行土壤處理,可有效防除各種雜草。乾旱天氣及時澆水,陰雨天氣注意排水。立秋前後應追肥一次:每畝施尿素20公斤,磷酸二氫鉀10公斤。現蕾時,除留種株植外,要及時摘蕾,以防養分消耗。 [6]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