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鄉
紅山鄉位於洛陽市西北部,轄18個行政村、43個自然村,總面積3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5萬畝。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紅山街道政府所在地距城區中心8公里,距洛陽市飛機場3公里。小浪底專用線、310國道、連霍高速、西南環高速、隴海鐵路穿境而過,鄉村公路四通八達。[1]
目錄
歷史沿革
1968年設紅山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36平方千米,人口2.8萬,轄王坑、徐坑、王村溝、紙坊、寨坪、楊冢、圪頭、史灣、黨灣、白灣、西棗元、唐屯、張嶺、柿園、上寨、蔣溝、下溝、後李18個行政村。2000年,將原郊區的紅山鄉劃歸西工區管轄。
產業結構
農業初步實現產業化經營。紅山鄉圍繞面向城市服務、依託城市發展,大力發展城郊高效農業、綠色農業和觀光農業,重點發展優質林果、綠色大棚蔬菜、食品加工,採用定點直銷、產地集中貿易等多種形式,加快農產品向商品轉化時效,拉長農業產業鏈條。開發建設的櫻桃溝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三月一片白,五月一片紅",年接待遊客達20萬人次,成為市區郊遊踏青、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民營經濟發展迅猛。紅山鄉相對廉價的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為城區工業退城進郊和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空間,2009年,圍繞紅山園區的下溝村、張嶺村、棗園村、楊冢村、王灣村的"五小"民營工業群已初步形成
行政轄區
轄唐屯、徐坑、王村溝、紙坊、圪當頭、史家灣、黨灣、白灣、楊冢、寨坪、櫻桃溝、棗園、柿園、下溝、上寨、後李、蔣溝、張嶺18個行政村。隴海鐵路、310國道過境。
回顧十一五
回顧"十一五",網聚·輝煌路
紅山鄉位於洛陽市西工區西北部,西與新安縣毗鄰,北和孟津縣接壤,東與老城區相連,南與澗西區隔河相望; 310 國道、漢宮路(原道北二路)、隴海鐵路橫貫東西,衡山路、 華山路與市區直接相連,小浪底專線穿境而過,西南環城高速3. 6公里貫穿境內;轄區面積31. 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1467公頃, 18個行政村、37個自然村,總人口3萬餘人。境內東部地勢平坦,西部為半丘陵地,水利資源豐富,交通 便利,電力充足,通訊發達,鄉、村基礎設施完備。
"十一五"期間,是紅山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五年,是經濟活力和後勁逐步增強的五年,也是城鄉居民受益最大、得實惠最多的五年。這一時期,紅山鄉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工業強區、商貿興區"總體發展要求,按照"東工西農"的發展戰略,工業項目和主要經濟指標實現新突破;農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鄉村面貌明顯改善;發展成果惠及百姓,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紮實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十二五"期間,紅山鄉將按照區委、區政府確定的"東城西遊"發展戰略,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改善民生為根本,以福民強鄉為目標,以土地流轉和招商引資為主要措施,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重心,以實現東部城鄉一體化和打造西部生態農業觀光園為抓手,立足紅山近郊區位優勢,解放思想,創新發展思路,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十二五"期間的總體目標是"福民強鄉"。通過堅定不移地實施"東城西遊"發展戰略,東部按照園區發展總體規劃,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着力發展以兩縱兩橫四條市政道路為軸線的三產服務業聚集區、探索建立園區住宅規劃區、打造富有特色的澗河生態文化走廊區域,同時做好社會事務工作。分批完成東部城郊村改造,到"十二五"末實現工業化為基礎的現代化新城區雛形。
紅山鄉西部農業觀光區位於該鄉310國道以西的櫻桃溝、楊家、紙坊等9個村,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項目規劃區內存在小山溝12條,特別的土壤粘性使得原始土窯居多,種植櫻桃、柿子、石榴、桃等經濟林4800餘畝,草莓1000餘畝,現有5個蔬菜基地,種植大棚蔬菜2300餘畝,良好的生態環境使野兔、山雞、斑鳩等動物的隨處可見。項目區內的洛陽市近郊旅遊亮點---櫻桃溝風景區,已連續舉辦了六屆櫻桃節,每年接待旅遊觀光的遊客20餘萬人次,已在周邊形成一定的知名。該鄉貫徹洛陽市委九屆十四次全會精神提出的關於大力發展綜合性生態旅遊,為提升農業附加值,依託西部現有生態資源、林果資源和水域資源,堅持"結構調整、土地流轉、生態旅遊"三篇文章打捆做,做優一產,做強三產。抓住"引黃入洛"有利時機,以突出水域資源優勢和實施連片開發為重點,按照"水係為韻、生態宜居"的理念,利用紅山區位和水資源優勢,以金水河水庫和澗河沿線開發為重點,做足紅山水文章。按照"櫻桃為魂、水係為韻、生態為本、農家樂為特色"的發展思路,強力推進櫻桃溝景區建設,制定景區建設規劃方案和年度投資計劃,規範景區農家飯店,進一步加強景區生態建設,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充分綠化櫻桃溝景區,改良景區及附近的櫻桃品種,努力將櫻桃溝景區打造成以櫻桃採摘品種、農家飯店、窯洞賓館、休閒娛樂等項目為主的風景旅遊區。將西部7000餘畝土地進行流轉,通過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高效農業、觀光農業及相關綜合性配套產業,用產業支持生態、用生態支持旅遊、用旅遊帶動三產,建成特色鮮明的"採摘旅遊園"、"觀光休閒園"、"開心農場",打造"西苑風光帶",將西部打造成特色鮮明、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三產服務業齊全,集觀光、休閒、餐飲、娛樂為一體的洛陽近郊知名生態農業觀光園。
加大新農村建設投入力度,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十二五"期間,解決所有群眾安全飲水問題、旱廁改造完畢,實現鄉村道路硬化,庭院淨化,街道亮化,村莊綠化,將楊冢村、王村溝村打造成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更加注重和改善民生,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將一切工作的落腳點落在富民、安民、惠民、親民上,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指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