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茶
紅山茶 |
中文名稱:紅山茶 界屬:植物界、山茶(茶)屬 門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亞目:原始花被亞綱、山茶亞目 目科:側膜胎座目、山茶科 種:紅山茶 分布區域:琉球群島; 朝鮮;我國多省 |
紅山茶 ,被子植物門,山茶科植物。生於河谷常綠林中, 山頂林中, 山坡林緣, 針葉林緣;處於海拔130-2300;分布在我國多省內。
目錄
形態特徵
長尾紅山茶
小喬木,高8米,嫩枝無毛,芽體長卵形,外側苞片無毛,內側苞片表面有毛。
葉革質,披針形,長10-14厘米,寬2-3厘米,先端長尾狀,尾長2-2.5厘米,基部楔形,有時鈍或略圓,上面干後深褐色,稍發亮,下面黃褐色,無毛;側脈7-8對,與中脈在上面陷下,在下面突起,邊緣密生細鋸齒,齒刻相隔1.5毫米。葉柄長8-12毫米,無毛。
花頂生,紅色,無柄;苞片及萼片10片,最外2片闊卵形,有中肋,被毛,長4-7毫米,寬4-9毫米,內側的近圓形,長2-2.8厘米,背面有絹毛。花瓣9片,基部連生;雄蕊無毛,有短花絲管;子房無毛,花柱長1厘米,無毛,先端3裂。花期7-8月。
本種和全緣紅山茶C. subintegra有親緣關係,但葉片披針形,長尾狀,花較小,苞及萼片較多。
產廣東鼎湖山龍船坑,低海拔常綠林;廣西大瑤山古陳的山地常綠林。
杜鵑紅山茶
杜鵑紅山茶花似山茶葉像杜鵑, 有着"植物界大熊貓"之稱、一度曾瀕臨滅絕的杜鵑紅山茶,在上海植物園盛開,引來植物界廣泛關注;2012年09月初,杜鵑紅山茶在北京植物園熱帶展覽溫室內悄然綻放。這也是該珍稀花種在北京地區的首次亮相。
杜鵑紅山茶屬常綠灌木至小喬木。高1~2m,胸徑 5~10cm,樹體呈矮冠狀,
枝葉密、緊湊。樹皮灰褐色,枝條光滑,嫩梢紅色,葉長8~12cm,兩端微尖,倒卵形,革質,葉脈不明顯,厚實,光亮碧綠,邊緣平滑,不開裂,葉柄短,變異不大,花瓣狹長,花絲紅色,花葯金黃色,花徑8厘米以上,儘管單瓣,但花朵密生,整體豐滿,四季開花不斷,即便在氣溫高達 38℃的夏季,也依然紅花滿樹;五月中旬始花,盛花期是7-9月份,持續至次年2月。
杜鵑紅山茶因其外形極像杜鵑,實質卻是山茶,故此得名。栽培名稱為"四季杜鵑茶"或"杜鵑茶"。杜鵑紅山茶是一個極其珍稀的山茶品種, 有着"植物界大熊貓"之稱、一度曾瀕臨滅絕的杜鵑紅山茶。普通的山茶花既有傲梅風骨,又有牡丹艷麗,自古以來就是極富盛名的木本花卉,有"世界名花"的美名。而杜鵑紅山茶的美艷比普通的山茶有過之而無不及。
杜鵑紅山茶的花朵和杜鵑一樣,有5個花瓣,花瓣伸開的形狀也極像杜鵑花的樣子,但花型比杜鵑花大。蠟燭狀的花蕾頂生或腋生,花蕾很大,花色為鮮紅色,花瓣狹長,花絲白色,花葯金黃色,花的直徑在10厘米以上。儘管是單瓣,但花朵密生,整體豐滿,四季開花不斷,即便在冬季,也依然紅花滿樹。
杜鵑紅山茶原產中國,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其分布地區極窄,原只在陽春境內有零星分布。
主要分布在雲南、廣西、廣東、四川,野生數量稀少,茶花市場上也少見,曾經由於野蠻盜挖差點滅絕。上世紀80年代,杜鵑紅山茶在廣東省陽春縣的鵝凰嶂被發現。它顏色艷麗,花似山茶,葉片卻像高山杜鵑。不過,與山茶、杜鵑不同,它可以四季開花,具有"四季茶花"的別稱。
紅山茶花語
繁殖方法
繁殖可採用壓條、扦插、嫁接及播種等方法。播種成苗較慢,除培育新種外,一般不採用。
1、壓條。4―5月選用植株中部的健壯枝,在分枝點6~7cm處環狀剝皮3~4c.m,以傷及木質部為度。用塑料薄膜包紮呈口袋狀,袋內填充培養土,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一般到10―11月便可切割移植。
2、扦插。6―7月進行嫩枝扦插。選當年粗壯、節間短的枝,剪成3~5cm長的插條,頂部留葉2~3片,扦插在疏鬆而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中,插後保持溫度25~30℃,並蓋簾遮蔽陽光,經1個月左右生根。幼苗在次年春天移植上盆,第3年即可開花。此法成活率頗高。
3、播種。多在培育新品種時採用。開花時進行人工授粉,收穫種子。常綠樹種當年及時播於溫室,落葉樹種可貯藏到春季進行播種。播種的土壤以杜鵑生長地的山泥為最好,也可用酸性腐葉土和壤土各半混合後使用。因種子細小,要仔細播種在溫床上或花盆內,保持18~20℃,約半個月後發芽,培養5~6個月即可移植。
4、分株嫁接。嫁接法主要用來繁殖名貴品種,成活率可達90%以上。一般在4~8月用2年生粗品杜鵑作砧木,採用嫩枝劈接。嫁接後40~50天即可成活,約60天剪離母體。冬季移入室內陽光充足處養護,1~2年就能開花。[2]
參考來源
- ↑ 紅山茶花語,花百科,2019-04-17
- ↑ 杜鵑紅山茶的栽培與養殖,中國杜鵑網,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