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
紅樹林 |
中文名: 紅樹林 外文名: Mangrove 生長地區:熱帶、亞熱帶低能海岸潮間帶上部 組 成:紅樹植物為主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 物 種: 草本、藤本紅樹 生物類型: 陸地向海洋過度的特殊生態系 突出特徵: 根系發達,能在海水中生長 主要作用: 消浪先鋒、海岸衛士,生態繁殖 中國分布: 最北地帶是浙江省中南部 樹種數量: 全世界約有55種紅樹林 |
紅樹林(Mangrove)指生長在熱帶、亞熱帶低能海岸潮間帶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潮灘濕地木本生物群落。組成的物種包括草本、藤本紅樹。它生長於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涂淺灘,是陸地向海洋過度的特殊生態系。 突出特徵:根系發達,能在海水中生長。 消浪先鋒、海岸衛士:1986年中國廣西沿海發生了近百年未遇的特大風暴潮,合浦縣398公里長海堤被海浪沖跨294公里,而凡是堤外分布有紅樹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沖跨,經濟損失就小,人們感受到紅樹林是保護神。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嘯中紅樹林的優異表現,讓紅樹林「海岸衛士」的盛名在全球遠播:海嘯襲向周邊12個國家和地區,死亡23萬人,而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瑟納爾索普漁村、距離海岸僅幾十米遠的172戶家庭卻幸運地躲過了海嘯的襲擊,原因是這裡的海岸上生長着一片茂密的紅樹林。可見,紅樹林消浪帶是構築海岸防護林體系的首選防線。
中國紅樹林的危機狀態與保護:它在中國分布的最北地帶是浙江省中南部。由於圍海造地、圍海養殖、砍伐等人為因素,紅樹林面積由40年前的4.2萬公頃減少到1.46萬公頃,不及世界紅樹林面積1700萬公頃的千分之一,而且大部分保留在雷州半島。有的地方建立了保護區。
目錄
植物簡介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灣、河口泥灘上特有的常綠灌木和小喬木群落;它生長於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涂淺灘,是陸地向海洋過度的特殊生態系;突出特徵是根系發達、能在海水中生長。 它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種子可以在樹上的果實中萌芽長成小苗,然後再脫離母株,墜落於淤泥中發育生長,是一種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
全世界約有55種紅樹林樹種。在中國,紅樹林主要分布在的海南島、廣西、廣東和福建。淤泥沉積的熱帶亞熱帶海岸和海灣,或河流出口處的沖積鹽土或含鹽沙壤土,適於紅樹林生長和發展。它一般分布於高潮線與低潮線之間的潮間帶(見潮間帶生態)。隨着海岸地貌的發育和紅樹林本身的作用,紅樹林常不斷向海岸外緣擴展。紅樹林植物對鹽土的適應能力比任何陸生植物都強,據測定,紅樹林帶外緣的海水含鹽量為3.2~3.4%,內緣的含鹽量為1.98~2.2%,在河流出口處,海水的含鹽量要低些。
紅樹林植物是喜鹽植物,通常它們不見于海潮達不到的河岸。例外的現象也有,紅樹林主要成分之一的桐花樹就可以在中國廣東的黃埔一帶河岸殘留下來。溫度對紅樹林的分布和群落的結構及外貌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赤道地區的紅樹林高達30米,組成的種類也最複雜,並表現出某些陸生熱帶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結構,林內出現藤本和附生植物等。在熱帶的邊緣地區,如在中國海南島,紅樹林一般高達10~15米。隨着緯度升高,溫度降低,紅樹林可不足1米,構成紅樹林的種類也減至1~2個種。
樹林種類
紅樹林的成分以紅樹科的種類為主,紅樹科有16屬120種,一部分生長在內陸,一部分組成紅樹林, 如紅樹屬、木欖屬、秋茄樹屬、角果木屬。此外還有使君子科的錐果木和欖李屬、紫金牛科的桐花樹(蠟燭果)、海桑科的海桑屬、馬鞭草科的白骨壤(海欖雌)、楝科的木果楝屬、茜草科的瓶花木、大戟科的海漆、棕櫚科的尼帕棕櫚屬等。在紅樹林邊緣還有一些草本和小灌木,如馬鞭草科的臭茉莉(苦郎樹)、蕨類的金蕨、爵床科的老鼠簕、藜科的鹽角草、禾本科的鹽地鼠尾黍等。 在靠近紅樹林群落的邊緣還有一些伴生的所謂半紅樹林的成分,它們都具有一定的耐鹽力,如海杧果、黃槿、銀葉樹、露兜樹、海棠果、無毛水黃皮、刺桐。
植物特性
由于海水環境條件特殊,紅樹林植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態和生理特徵。為了防止海浪衝擊,紅樹林植物的主幹一般不無限增長,而從枝幹上長出多數支持根,扎入泥灘里以保持植株的穩定。與此同時,從根部長出許多指狀的氣生根露出于海灘地面,在退潮時甚至潮水淹沒時用以通氣,故稱呼吸根。胎萌是紅樹林另一適應現象:果實成熟後留在母樹上,並迅速長出長達20~30厘米的胚根,然後由母體脫落,插入泥灘里,紮根並長成新個體。在不具胚根的種類則有一種潛在的胎萌現象,如白骨壤和桐花樹的胚,在果實成熟後發育成幼苗的雛形,一旦脫離母樹,能迅速發芽生根。 在生理方面,紅樹植物的細胞內滲透壓很高。這有利於紅樹植物從海水中吸收水分。細胞內滲透壓的大小與環境的變化有密切的關係,同一種紅樹植物,細胞內滲透壓隨生境不同而異。另一生理適應是泌鹽現象。某些種類在葉肉內有泌鹽細胞,能把葉內的含鹽水液排出葉面,乾燥後現出白色的鹽晶體。泌鹽現象常見於薄葉片的種類,如桐花樹、白骨壤及老鼠簕等。不泌鹽的種類則往往具有肉質的厚葉片作為對鹽水的適應。同一種紅樹植物生長在海潮深處的葉片常較厚;生長於高潮線外陸地上的葉片常較薄。
全球熱帶海岸的紅樹林在外貌、結構和成分等方面基本一致,這是由熱帶海岸鹽土所決定的一種生物群落。亞洲紅樹林在種類方面最複雜;熱帶美洲包括加勒比地區的紅樹林,在科屬方面與亞洲的類似,只是種不同,而且區系成分比亞洲的簡單些。非洲西海岸的紅樹林與美洲的是同一種類;同澳洲的紅樹林則更接近於亞洲。[1]
樹種分布
紅樹林的分布雖受氣候限制,但海流的作用使它的分布超出了熱帶海區。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紅樹林到達百慕大群島,在亞洲則見於日本南部,它們都超過北緯32°的界線,在南半球紅樹林分布範圍比北半球更遠離赤道,可見於南緯42°的新西蘭北部。
生物種類
紅樹林裡的動物主要是海生的貝類,常見的有篩目貝、硨蠔、櫛孔扇貝、糙鳥蛤和馬蹄螺、鳳螺、粒核果螺和幾種寄居蟹。在紅樹林水域有多種浮游生物,常見的硅藻有根管藻、角毛藻、半管藻、輻杆藻、三角藻、圓篩藻等浮游藻類。浮遊動物則有新哲水蚤、波水蚤、真哲水蚤、麗哲水蚤、隆哲水蚤、真刺水蚤、胸刺水蚤、平頭水蚤等。紅樹林內枝葉等殘落物的分解有利於各種浮游生物的滋長,隨之而至的是淺海魚群在紅樹林帶的洄游和出沒。
紅樹林里還有各種鳥類,多半屬水鳥和海鷗一類,也有一部分陸棲鳥類出沒於紅樹林帶。在發育良好的紅樹林還偶有野豬、狸類及鼠類等小型哺乳類出沒其間。紅樹林裡也招致了某些蜂類、蠅類和螞蟻等棲息。它們對紅樹植物的傳粉和受精起着一定的作用。 紅樹植物是群落中的主要生產者。其花、葉、枝條散落泥水中被微生物分解,又為底棲動物提供了營養物質。因而紅樹林和其他樹林一樣,碎屑食物鏈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紅樹林有防浪護坡、淨化水污染等作用。因而保護和發展紅樹林是開發熱帶及亞熱帶沿海資源中必須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