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樓夢寶釵性格

不可言說冷寶釵

一直覺得,紅樓女兒里,最難落筆的,就是寶釵。

目錄

紅樓夢中寶釵性格是怎麼樣

開始讀紅樓時,就有困惑,十餘支紅樓夢曲,曲曲寫盡了各人的性情際遇,卻何獨漏下了群芳之冠的寶釵?在本屬於她的位置上,卻是以寶玉的口吻長嘆而出的《終身誤》,正應着黛玉那淒婉纏綿的《枉凝眉》。或許,這正是所謂旁敲側擊,不犯正位?或許,連作者自己也感到了這個形象的難以言說,不可言說?

黛玉感性,寶釵理性。

黛玉是性靈派,任情任性,不加掩飾。愛也罷,厭也罷,一切都擺在那裡任人評說。

寶釵是智慧型,含而不露,遊刃有餘。褒也罷,貶也罷,卻總是一時難以看清說透的。

風姐亦絕頂聰明,但聰明得太過張揚,不留餘地,終究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枉送了卿卿性命。若置身廟堂,少不得是炙手可熱翻雲覆雨的一代權臣,只是彩雲易散,冰山易化,恐難逃和砷之流下場。

探春也才華出眾,但更有丈夫氣概,剛直嚴正,鋒芒畢露,也少不得開罪小人。若步入朝堂,必然是令人敬畏的一位直臣。但也可能忠而見疑,信而被謗,走上歷代逐臣之路。

寶釵的聰明,含而不露,卻又無所不包,若與風,探二人並立於朝堂,定是巋然不倒的三朝元老,但若論及賢愚,卻又比不得那二人黑白分明,教史家一時難以措筆。

偌大的榮國府,上上下下幾百號人, 種種微妙複雜的人際關係,恰如那柔軟無形的蛛網,稍不留神,便是「拂了一身還亂」。誰能進退自如?誰能遊刃有餘?便是八面玲瓏的風姐,也難免處處樹敵。而唯一獲得完美名聲的,大概只有寶釵。 不必說那一言九鼎的老太太,不必說那些玲瓏剔透的小丫頭,只看看那素來疙瘩心胸狹隘的趙姨娘,也對寶姑娘讚不絕口,便可知她的成功了。而對於湘雲黛玉這一雙孤女,這位寶姐姐無微不至的關心,更令她們如沐春風。

可是,這春風,是真?是幻?

金釧兒羞憤投井,結束了一條如花的生命,但寶釵一句 「糊塗人」,便判定了這死亡的可笑與無謂,抹去了姨母心頭殘留的一點愧疚。

三姐自盡,湘蓮出家, 演就一出驚心動魄的大悲劇。那呆霸王猶自淚痕滿面,戀戀難捨,而寶釵也不過淡淡一句「命中如此」,她提醒哥哥的,只是生意事務。

在這樣的瞬間,我們感到的,只有冰一般的冷。

這冷,不同風姐, 風姐是冷酷的,這冷酷,源於自身的嫉妒與貪婪。

這冷,不同惜春, 惜春是冷漠的,這冷漠,基於對外界的絕望與恐懼。

而寶釵的冷,似乎與生俱來,是一種無所動心無所動情的冷靜。

讀李澤厚中國古代史論,有一章印象很深 ,即 「孫老韓合說」,老子不與莊子並列而與兵家、法家合說,很出意料。但細細讀來,卻確有獨到之處。

同為道家,老莊,的確是同而不同。

莊是道是無情卻有情,在槁木死灰中仍保留這對生命對自然的深深眷戀。在守分順時中有着遺世獨立的放誕高潔。如果說黛玉身上有道家氣質的話,正近乎於此。

老子卻寡情薄恩,不露聲色,以退為進,以柔克剛,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 那是一種訴諸於理性而不訴諸情感,訴諸現實利害而不訴諸個人好惡的極端冷靜的用世之術。如果說寶釵身上亦有道家的氣質的話,卻近乎於此。

而在她身上,這分理性冷靜,又與儒家的明哲保身,中庸之道融為一體,形成一種高度冷靜,近乎完美的處世藝術,

金釧兒投井,三姐自盡,湘蓮出家 …… 這些人的命運既與她無干,又何必為之太息?這種負氣自盡,為情痴狂的非理性舉動,在她眼中原也不足取。何況死的死了,走的走了,太息又何曾能追回什麼?重要的,還是將現實世界裡的事情處理妥帖……

一句 「糊塗人」並不代表着她對金釧兒的嫌惡,只是就事論事的冷靜分析,而這輕輕一句話,原也不是特特批評地下的金釧兒,只在平服眼前姨母心中的愧。 那一套嶄新的衣服,又何曾包涵着多少對金釧兒的同情?不過是為姨母圓一個面子,貼一點金。姨母得到了面子與心安,她得到了姨母的感激和器重。這就是圓滿的結局,至於什麼忌諱不忌諱,在見識高遠的寶姑娘心中,倒的確是不值一題的。

至於三姐、湘蓮,本是遠在她生活之外的人,更是不足介懷的,比不上犒勞夥計來得重要,這雖也不是她自己分內的事情,但到底,是自家的生意。若寶姑娘自己便是男兒身,這樣的事情,又哪裡需要別人的提醒?只有那糊塗的哥哥,才分不清輕重緩急,呆做着與事無補的喟嘆與尋覓。

那麼趙姨娘,又與她的利害有什麼相干?這地位如此卑微之人也值得籠絡?又哪裡用得着討好? 的確,卑微如趙姨娘,是犯不着討好的。但是,至卑至弱之人,有時也正是可怕可嫌之人,只要給他們機會。心胸狹隘的趙姨娘,是那種只要有機會,決不放棄報復的人。 風姐寶玉的性命不也險些斷送在她手中嗎?換而言之,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這種人,固然用不着討好,卻最好不得罪。何況不就是小小一份禮物嗎?至於那性格溫順,安靜得好象不存在的周姨娘,倒真是可送可不送的,所以我們也看不到她給周姨娘的禮。 這樣長遠的道理,風姐是永遠不明白的,所以她也想不到有一天卑微的環兒會把嬌貴的巧姐捏在手心裡。[1]

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說。[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