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樓夢評論》,中國近代美學論文。王國維(見「人間詞話」)著。初收入《靜安文集》(1卷本),繼而先後收入1927年海寧王氏印本《海寧王忠愨公遺書》(4集)和1940年商務印書館長沙石印本《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104卷)。195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近代文論選》中有輯。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文分5章,共約1.7萬字。將西方近代美學,特別是叔本華的美學思想運用於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的研究與評論,闡發了作者的一個基本美學觀點,即審美超利害說。認為,生活的本質是「欲」,而「欲」的追求必然帶來痛苦;即使一時的「欲」滿足了,然而「他欲隨之」,還會產生新的不滿足,因而痛苦終不可免。「故欲與生活與苦痛,三者一而已矣」。認為,要想解脫這種由「欲」所帶來的人生苦痛,就只能求助於美的藝術,因為「美術之為物,欲者不觀,觀者不欲」;它可以「使吾人超然於利害之外而忘物與我之關係」。文章進一步說,美有優美和壯美兩種。優美與人無利害,它使人產生「吾心寧靜」的優美之情;壯美雖「大不利於吾人」,但在主體獨立的理性力量(「知力」)的作用下,則也會產生「其快樂存於忘物我之關係」的壯美之情。據此,認為《紅樓夢》正是一部「壯美之部分較多於優美之部分」的書,因為它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是「悲劇中之悲劇」。它一反古典戲曲、小說中普遍存在的平和、樂天的「吾國人之精神」,「以生活為爐,苦痛為炭,而鑄其解脫之鼎」;同時,它也與西方那種「天才」的、「超自然」的、「非常之人」的悲劇不同,而是表現「人人所有之苦痛」和「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通常之解脫」的普通人的悲劇;而且就其悲劇結局來說,既非「極惡之人」的百般壓迫,亦非「盲目之命運」造成的「意外之變故」,而是「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所以《紅樓夢》才是「天下之至慘」的普遍必然的人生悲劇,「寶玉、黛玉之事」才是這種至慘悲劇的典型。同時,認為《紅樓夢》着重描寫「固不可不嘗人生之憂患」的痛苦,只是「欲達解脫之域」的一個中介,「非重憂患自身之價值」。離「此桎梏世界」,追求人生解脫才是它的真正理想。所以,它體現的是「美學上最終之目的」和「倫理學上最高之理想」的統一。也正因為追求由痛苦走向解脫之快樂,因而它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壯美(實崇高)。《餘論》章還批評了當時在《紅樓夢》研究中的考據之風,認為寶玉其人既非「述他人之事」,亦非「作者自寫其生平」,而是作者所創造的「舉人類全體之性質置於個人名字之下」,凝普遍性於個別性之中的藝術典型。因此,應當通過寶玉的「個人之事實而發見人類全體之性質」,而不是糾纏於「紛然索此書之主人公之為誰」的考證之學上。否則,便抓不住「《紅樓夢》之精神與其美學、倫理學上之價值」。

本文無論在王國維的美學思想中,還是在中國美學發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所貫穿的審美超利害說,涉及到美學上重大的理論問題;特別是它明顯崇尚壯美(實崇高)理想和悲劇藝術的觀點,以及在典型論上的個性化傾向,都是對中國傳統的以和為美的古典美學體系的突破。這使作者成為中國近代美學的主要開創者之一。它在闡述美學問題時所包含的要求擺脫封建主義桎梏的思想,也具有積極的文化啟蒙意義。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紅樓夢評論 相關視頻

87版紅樓夢演員重聚引發回憶殺,網友:可惜林妹妹不在了
紅樓夢裡,襲人的判詞隱藏了什麼你不知道的事?癸酉本石頭記解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