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海欖

中文學名:紅海欖

拉丁學名:Rhizophora stylosa

界:植物界

紅海欖是紅樹林最好看樹種,紅樹林具有代表性品種,分部在熱帶海域為主,紅海欖在香港已經滅絕。灌木或小喬木,有支柱根由莖的下部發出伸入泥中;葉革質,對生,托葉早落;花2至多朵排成一至三回聚傘花序,生於短或長的總花梗上。

目錄

基本內容

  • 中文學名:紅海欖
  • 界:植物界
  • 屬:紅樹屬
  • 拉丁學名:Rhizophora stylosa
  • 科:紅樹科
  • 性狀:常綠灌木或小喬木

形態特徵

紅海欖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有支柱根,支柱根發達。

樹皮灰褐色而光滑;小枝粗大,落葉之後葉痕明顯;單葉對生,長橢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葉寬橢圓形,具長柄,先端具芒尖。夏季開花,花4~8朵,成腋生聚傘花序。 果實倒圓錐狀卵形,下垂。種子在果實離母樹前發芽,胚根呈長柱狀。我國雷州半島及海南島沿岸等有分布,生于海岸泥灘上。

花淡黃色,腋生,具長梗,聚傘花序。

胎生。果實革質,圓錐形,一般胚軸長約25-35cm,較長者可達50cm以上,皮孔明顯。胎生苗至翌年6-8月成熟。

灌木或小喬木,有支柱根由莖的下部發出伸入泥中;葉革質,紅樹對生,托葉早落;花2至多朵排成一至三回聚傘花序,生於短或長的總花梗上;總花梗生於當年生的葉腋或已落的葉腋;萼4裂,基部有小苞片;花瓣4枚,全緣;雄蕊8-12,近無花絲,花葯多室,瓣裂;子房半下位,2室,每室有胚珠2顆;果卵形,有宿存、外彎的萼;胚體於果脫離母樹前發芽,胚軸突出果外而成長棒狀

分布範圍

紅樹科,約7種,廣布於熱帶海岸的泥灘上,其中紅樹R. apiculata Bl. 和紅茄苳R. mucronata Poir.及R. stylosa Griff. 等3種,我國南部至台灣海岸亦產之。

主要價值

防風樹林造景淨沙,紅樹林最好看的樹種[1]

參考文獻

  1. 紅海欖,浴花谷, 201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