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牡丹 王維
紅牡丹是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前兩句側重寫牡丹枝葉的狀態和花的色彩,展示出它嬌艷可愛的丰姿和閒雅安靜的氣度;後兩句寫「牡丹仙子」的內心世界,顯露出花欲凋謝時的愁怨,暗寓詩人愁春光易逝、愁紅顏易衰。
目錄
原文
譯文
牡丹葉碧綠鮮艷,嫻靜文雅;牡丹的花瓣色彩時淺時深錯落有致。
面臨凋零,牡丹花卻是愁腸欲斷,請問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創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於約公元752—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末年),當時的作者已步入晚年,而此時正是安史之亂爆發之前,社會動盪。適逢春日,牡丹盛開,滿肚子苦水的詩人便借之吐露愁緒。
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寫牡丹嬌艷可愛的丰姿和閒雅安靜的氣度,後兩句寫花欲凋謝時的愁怨,暗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紅顏易衰。這首詩以美人喻花,意境優美。含蓄蘊藉,餘味悠長。
「綠艷閒且靜,紅衣淺復深。」這兩句先側重寫牡丹枝葉的狀態和花的色彩。詩人以人寫花,說碧綠鮮艷的牡丹葉,簇簇擁立,多像一個身着綠妝嫻靜文雅的少女;那色彩時淺時深錯落有致的紅色慾滴的花片,又像少女的衣裙。開首這兩句,詩人把美人和牡丹融為一體,寫的是牡丹的外部形象。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這兩句是寫「牡丹仙子」的內心世界,說花兒似乎也有情感,也有愁。因為牡丹花與春天同在,在美好的春天裡,牡丹花嬌嫩嫵媚,姿容娟秀,清香萬里,占盡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駐,誰也無法挽留,這正是牡丹的愁心所在。它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只能與春天同在。春天一去,它就會調零衰敗,漸漸枯萎。因此,人們只知道欣賞春色,欣賞牡丹花的鮮艷,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
這首詩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費苦心。以「綠艷」襯托「紅衣」,使牡丹顯得嬌媚動人。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紅顏易衰,而讓花兒自愁自哀自傷自嘆,真是翻奇出新,別有一番情致。全詩把牡丹花寫得有血有肉有情感,達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較好的詠物詩。
簡析
《紅牡丹》是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前兩句側重寫牡丹枝葉的狀態和花的色彩,展示出它嬌艷可愛的丰姿和閒雅安靜的氣度;後兩句寫「牡丹仙子」的內心世界,顯露出花欲凋謝時的愁怨,暗寓詩人愁春光易逝、愁紅顏易衰。全詩以美人喻花,意境優美,含蓄蘊藉,餘味悠長,達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jié),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