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生,在秦腔晉劇京劇行當里,原指老生應工的關羽、趙匡胤一類勾紅臉的角色。多年來根據《三國演義》和民間傳說所編演的關羽劇目甚為豐富,因此便把生行擅長演關羽戲的演員稱為"紅生"。[1]

紅生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紅生

定義 生行擅長演關羽戲的演員

來源 《三國演義》和民間傳說所編演的關羽劇目

創始人 王鴻壽 [2]

簡介

手持青龍偃月刀,綠袍金甲,蠶眉鳳眼,五綹長髯的關羽形象,不論從歷史人物到群眾的流傳,還是從清朝內廷到四大徽班的舞台上,都是被供奉為"關聖帝君"。當時戲曲舞台上,演關羽戲的紅生演員,每演關羽戲必先剃頭、刮臉,一進後台就不再閒談說笑;演出前後先要燒香磕頭頂碼子,就是先用黃表紙寫下關聖帝君名諱,疊成上邊是三角形的牌位,在後台祖師爺牌位前燒向叩拜後,把它放在頭頂上,戴在"盔頭"里。演出完畢用它擦掉臉上紅彩,再把它燒掉。而後才能同人談話聊天兒,以示對關公的崇敬。在這種尊關羽為神的京劇舞台上,第一代演關公戲的演員主要是米喜子和程長庚。

創始人

王鴻壽(老三麻子)的表演風格形成於清末,是京劇紅生行當的創始人,所表演的紅生戲別具一格,於繼承前輩藝人米喜子、程長庚等表演藝術的基礎上,有很大的創造與發展,被尊為紅生之祖。王鴻壽擅演關羽,久在上海等地演出,他突破了原北派(即米、程一系)關羽戲的局限,變北派塑造關羽形象以肅穆莊嚴為主的演法為南派的威武激昂,沖淡對關羽的過分"神化",而加強其剛勁雄武的描繪。王鴻壽對關羽的扮相、服飾、工架、武打、唱、念、表演作了多方面的豐富與創新:變關羽的揉胭脂臉為勾銀硃臉,增加了臉譜的線條,加濃臉譜的色彩;變關羽戴黑滿或黑五綹髯口為黑三綹;為關羽設計了獨用的夫子盔、掩心甲、軟靠,特製了青龍刀;借鑑關羽的各種塑像、畫像設計了多種優美的造型,又設計了特殊的趟馬和刀花亮相;唱法上,他以高亢的嗓音唱徽調,並以崑曲吹腔、梅花板、南韻撥子、西皮、二黃、嗩吶二黃等互相配用的方法作為關羽獨有的唱腔;注重做派,融合文武老生、武生及架子花臉的表演特色,使之兼有莊重、沉雄、勇猛、威武等多種特色,並增設一名馬童來豐富關羽的舞蹈動作。

紅生傳人

王鴻壽的弟子有周信芳、林樹森、李洪春等,他們均有各自的成就,其中全面繼承並發展王派紅生藝術的是李洪春。

李洪春將關羽戲由王鴻壽的36出增加到40餘處;結合武術刀法創"關公十三刀"的刀式,又精心揣摩關羽的有關圖像創"關公48式"亮相,突破了關羽形象的雕塑美。因戲設腔,揉入各種唱法。念白則綜合文武老生的莊重沉着,武生的剛毅,花臉的粗獷,並用鄉音(關羽系山西人)裝點而獨具一格。表演允文允武,不受傳統演法的拘束而多所創新,着重刻畫人物的性格,突出其儒雅肅穆的一面,進一步完善了紅生行當的表演。此外,他的戲路亦很寬,武生、老生、諸行當都能勝任,劇目也極寬泛。

李洪春的傳人極多,弟子李萬春、宋遇春、王金璐、李和曾、曹藝斌、袁金凱及子金聲、玉聲等之外,奚嘯伯、高盛麟、李少春、傅德威、茹元俊等亦從其習藝。

紅生名家

李洪春

李洪春,生於1899,卒於1990年,原名李春才,祖籍江蘇南京,後遷山東武定,7歲坐班長春班。1919年在湖北遇王鴻壽,傾慕王的紅生戲,追隨到揚州,王受感動,收其為弟子。學會王鴻壽全部36出戲,又編演了《走范陽》、《閱軍教刀》、《教子觀魚》等,發展為40餘出,進一步豐富了關羽戲。他的關羽表演兼收南派,(王)、北派(程長庚、王鳳卿)、河南派(葛文玉)之長,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他在唱念做打進行全面創新,比如在念白方面,以前的關羽念白是按老生味道來念,或按花臉的味道來念,那就是紅淨了。但是李洪春他用文武 生融合花臉的念白,既有文武生的沉雄,又有花臉的粗獷,形成他獨特的關羽念白。

他的弟子有李萬春、宋遇春、王金璐、曹藝斌和他的兒子李金聲、李玉聲等。

今日紅生

紅生在京劇行當中獨樹一幟,它既不同於花臉、也不同於武生和老生,卻需有花臉的功架、武生的功底,老生的醇厚的念白和唱法。扮出相來威風凜凜,氣宇軒昂。具有威嚴震懾之美感。因此紅生演員須有花臉、武生、老生各行基礎,功夫非常。

當今擅長紅生戲的名家有京昆藝術家候少奎先生、京劇紅生名家李洪春之子李玉聲先生。此二位秉承家學,卓有建樹,是京、昆紅生藝術的重要傳承人!另外,天津馬少良、北京李岩、台北李寶春、東北的裴永傑也兼演紅生戲。青年演員中上京的奚中路、天津的王平紅生戲同樣可圈可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