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芪
红芪 红芪豆科植物,学名多序岩黄芪,是黄芪中的上品,红芪,味甘性温。为补气要药,入药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本品呈圆柱形,少有分枝,上端略粗,长10~50cm,直径0.6~2cm。表面灰红棕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及少数支根痕,外皮易脱落,剥落处淡黄色。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形成层环浅棕色。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红芪可以有缓解乏力的作用,对于出现的气虚啊还有水肿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善的作用和效果。[1]
目录
植物特征
红芪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根呈长圆柱形 , 少分枝 , 长 10-50 厘米 , 直径 0.5-2 厘米 , 表面红棕色 , 皮孔横长 , 黄色或 暗黄色 , 略凸出。红芪茎有细瘦分枝。单数羽状复叶互生 ,L 长达 15 厘 米 ;主根粗大,圆柱形,外皮 红棕色。茎多分枝,具纵棱。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27,小叶片 卵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l-3.5cm,宽0.5-l.lcm,先端圆或 微缺,有小尖头,基部圆钝,上面无毛,下面沿脉被长柔毛;托叶 长披针形,基部连合。红芪总状花序腋生,具花15〜40朵;花梗丝状,长2-3mm;苞片钻形;花萼短宽钟形,最下面的1枚萼齿较其余4枚长1 倍;花冠淡黄色,旗瓣窄倒卵形,长约l0mm,翼瓣与旗瓣等长,耳与 爪也近等长,龙骨瓣比旗瓣和翼瓣长,长13-16mm。红芪荚果有3-5荚节, 荚节近圆形,宽约smm,边缘有窄翅,表面被贴伏短柔毛。花期6-8 月,果期7-9月。[2]
生境分布
红芪生于海拔2600m以下的山坡石缝或灌木丛中。性喜凉爽 ,有较强的抗旱、耐寒能力 , 怕热怕涝 , 气温过高就会抑制地上部植株生长。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 壤。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及四川西部。[3]
功效与作用
红芪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红芪可以有缓解乏力的作用,对于出现的气虚啊还有水肿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善的作用和效果。[4]
食用方法
第一、红芪煎汤法
最为常见的也是把红芪切成片,然后用煎汤的办法来服用。这个办法能够把红芪的药效完美的发挥出来。但要注意,如果是煎汤的话,一定要采用切片,不能用红芪粉来煎汤,这样对于材料产生一定的浪费,甚至有可能让红芪的药性挥发。
第二、滋补药膳法
滋补药膳的办法古往今来也是最为流行的,我们可以把红芪和鸡炖在一起,做成一道美味的红芪鸡汤。当然,红芪做药膳的办法不单单是能和鸡炖在一起,我们还可以跟其它的食材完美结合,就比如说和羊肉之类的,亦能达到很好的滋补效果。
第三、直接泡服法
红芪我们可以选择那一些红芪粉来直接泡水喝,如果是切片泡水的话容易泡不透彻。如果是红芪片,建议我们大家用煎汤的办法服用,如果是想要泡水,就可以选择红芪粉,这样才能保证药效的最大发挥。
[5]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