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蘿蔔泯泯甜(羅興田)
作品欣賞
紅蘿蔔泯泯甜
「紅蘿蔔泯泯甜,看到看到要過年」,一句童謠在我兒時的記憶里,表達的是我兒時眾多小朋友對「年」的企盼,因為過年,我們可以從父母羞澀的包里得到一角兩角錢的紅包,可以穿上母親在寒夜裡熬夜縫出的新棉襖,可以穿上母親千針萬線做成的新棉鞋,可以在大年的餐桌上,飽飽的吃上一頓大肉!
歲月流逝,年年新年。無數的新年,總會讓我想起那「紅蘿蔔泯泯甜的」謠歌,那些不斷變化的年味,永遠也沖不走那快樂而充滿希望的謠歌。又要過年了,又該是「紅蘿蔔泯泯甜」的時候,可心裡就是沒有了兒時過年的快樂和企盼。
一切都是那麼的淡然,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兒時的我們,已然變成了白髮蒼蒼的老者,只有心裡默默地唱着那首古老的年歌。而我們的後輩,似乎也早已習慣了當今的「年」,習慣了當今的過年。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社會全面發展,各行各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年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旅行過年,餐廳團年,團體過年。過年的餐桌上,美味佳肴,山珍海味,名目繁多,琳琅滿目,甚是豪華,體現了富裕的中國人的幸福與愜意。但總讓人覺得缺失了點什麼。記得小時候,從臘月二十四五就有人家開始過年,雖然菜餚不多,但弟兄多的家庭,總是從老大家開始,一直到臘月三十才把年過完。弟兄幾家人都有好幾桌,圍坐在一起,祭祖上香,吃香的,喝辣的,小孩子從長輩那裡總能得到盼了一年的一角兩角的壓歲錢。歡聲笑語中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和愛意。那熱鬧,那親情,充盈在天地之間,整個的世界都籠罩在濃濃的年味之中。我父親有兄弟兩個,每年都是先在大爺家過年,臘月二十九的早上,天還沒亮,我們兄弟幾個還在睡夢中,就被父親叫醒,催促我們趕快起來去大爺家過年。走了幾里路,眼睛都還半睡半醒的。在大爺家過年,大吃一頓,還得到大爺給我們發的一角壓歲錢,我得到的是三角,因為我是老大。吃完飯,我們便忙着回家,中午該輪到大爺一家到我家過年。父親母親忙着切肉殺魚,我和姐弟一起洗菜。忙活了一上午,兩桌不算豐盛的菜餚上桌,放了鞭炮,關上門(怕別人踩了年腳,那是不吉利的),祭奠祖先後,兩家兄弟和晚輩坐上桌前,長輩坐上位,其餘依序而坐。我們吃得是美滋滋的,那是我們親手做的年菜年飯,味道特別的香,感覺比今天豐盛的美味更好吃!。而如今,這些都漸漸消失。這幾年我們過年,今年在四川,明年在重慶,後年在安徽,一家人總是很難聚集在一起,偶爾一聚,總是少了些年味。這或許是生活好了,天天都像過大年,穿新衣,吃大餐都成了稀鬆平常的事情。
但是,我還是很懷念那「紅蘿蔔泯泯甜」的過年時代,懷念那時濃濃的親情和年味!我還希望我們的後輩能繼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良歷史文化,過好我們傳統的節日,這是親情和血脈傳承的重要方式,更是我們民族團結的根和紐帶![1]
作者簡介
羅興田,金堂作家協會會員,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