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門蘭
紅門蘭 |
別 稱: 蒙古紅門蘭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目: 蘭目 科: 蘭科 屬: 蘭屬 種: 紅門蘭種 |
紅門蘭,屬亞被子植物門。為蘭科植物蒙古紅門蘭的全草,藥用部位也是蒙古紅門蘭的全草,性味為甘,平。入心、腎、胃經。分布內蒙古及東北地區。我國有28種,2變種,除南部炎熱地區外,南北均產,尤以西南部高海拔山地為多。
目錄
形態特徵
紅門蘭多年生 草本,高15~40厘米。
葉 葉互生,長圓狀披針形;基部有鞘。
花 穗狀花序頂生,緊密,多花,成為緊密粗大的穗;花淡紫紅色,唇瓣頂端3~4裂或微裂如波狀牙齒形,距圓錐狀或長的囊狀,比子房短或近等長。生於隰草地,分布內蒙古及東北地區。[1]
信息
拉丁學名: Orchis salina Turcz
界: 植物界
亞 門: 亞被子植物門
亞 綱: 百合亞綱
亞 目: 亞蘭目
亞 科: 亞蘭科
亞 屬: 亞蘭屬
分布區域: 西南、西北、東北以及台灣高山地區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630-3800m的山坡、林下、灌叢下或 草地上。
分布區域
紅門蘭是珍稀物種,也是我國二級保護 植物,主要生長於海拔700至4700米的山坡林和高山草甸,分布於我國西南、西北、東北以及台灣高山地區。由於新疆所處的特殊 地理位置以及寒冷乾燥的氣候,蘭科植物中只有少數高山耐寒 種類生長。據《新疆植物志》記載,新疆產蘭科植物只有19種,占全國總數的2%。由於地質構造的發展對新疆 地貌 輪廓的巨大作用,使新疆形成了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阻斷了一些種類向東南部延伸,所以與我國其他省區形成了一定的差異。
醫藥價值
【化學成份】全草含糖類90%,蛋白質2.5%,脂肪0.4%,糖類中的80%為粘液質(mucus)及澱粉(starch),20%的游離糖和粗纖維。在粘液質中分得半乳糖(galactose),果糖(fructose),甘露糖(mannose),木糖(xylose)及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游離糖中有棉子糖(raffinose),麥芽糖(maltose),蔗糖(sucrose),葡萄糖(dglucose)及木糖。蛋白質中富含賴氨酸(lysine)及纈氨酸(valine),但蛋氨酸(llinoleic acid)及棕櫚酸(palmitic acid)在內的15種脂肪酸。
功效主治 滋補心腎,生津止渴,健 脾胃。治煩躁口渴,不思飲食,陰液不足,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 內服: 煎湯,9-15克。
相關選方 治 虛癆貧血,頭暈,眼花:紅門蘭、 盤龍參、 黃精、 何首烏各三錢,水煎服。
參考資料
- ↑ 意大利紅門蘭養護技巧!,園藝巴士,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