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恩·伍重
生平
曾經是一名優秀的水手。直到18歲,他還考慮去當一名海軍的軍官。「二戰」後他逃往瑞典,在那裡的建築工作室當小職員,後又去了芬蘭,與阿爾瓦·阿爾托一起工作。以後的十多年,他遊歷了中國、日本、墨西哥等。
- 1937年 順利進入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建築系,師從於施泰因·埃勒·拉斯姆森(Steen Eiler Rasmussen)和卡伊·菲斯科爾(kay Fisker)。
- 1942年 畢業於一個高等藝術專科學校 二戰後 逃往瑞典,入受僱於瑞典建築大師阿斯普朗德(Erik Gunnar Asplunde)的建築事務所;後轉去芬蘭,與阿爾瓦·阿爾托一起工作。
- 1948年 為從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建築中汲取養料,他開始自我放逐,遊歷世界多地
- 1950年 伍重在哥本哈根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工作室
- 1957年 在國際競爭中贏得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設計
- 1969年 任教於夏威夷大學的伍重,被邀請參加了科威特議會大廈的設計工作
- 1978年 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授予烏松金質獎章
- 1985年度獲澳大利亞勳章
- 2003年4月,獲得普利策建築學獎。普力策獎是對約恩·伍重和他的傑作的最終承認。
- 2008年11月29日,約恩·伍重在丹麥去世,享年90歲。
傑出作品
悉尼歌劇院[2]的傳奇始於1957年,當時,38歲的伍重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建築師,只在丹麥有過一次實踐。他的方案在來自30多個國家的230位參賽者的方案中被大賽評委選中,當時的媒體稱之為「用白瓷片覆蓋的三組貝殼形的混凝土拱頂」——而當時,澳大利亞沒有人聽說過伍重這個名字。他做悉尼歌劇院方案時,都沒看見過悉尼現場環境,只是看了些港口的照片。
伍重方案中選的消息傳到他的耳朵時,他自己也吃驚不小。宣布中獎後6個月,伍重來到悉尼。
然而,這座建築從開始施工直到1973年才建成,歷經14年之久,耗資1.2億美元。耗時如此之長的原因是其間並不順利。1966年,在歌劇院的施工過程中,新南威爾士州政府以財政困難為由要求伍重修改設計方案,壓縮建築資金,但追求完美的伍重無法接受這一意見,與當時的建築部長吵翻之後,辭職離開澳大利亞。後來的工程由澳大利亞建築設計師協助進行。悉尼歌劇院於1973年全面竣工。自離開之後,伍重再也沒有重登這塊大陸,親眼看看這座聞名遐邇的建築奇蹟。
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澳大利亞人也越來越認識到伍重的價值,伍重也於1999年與悉尼當局達成和解,並重新設計了悉尼歌劇院的新西柱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