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約瑟·斯密

中文名: 約瑟·斯密

外文名: Joseph Smith

出生地: 佛蒙特州溫沙郡的夏隆鎮

出生日期: 1805年12月23日

逝世日期: 1844年6月27日

主要成就: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創始人

性 別: 男

約瑟·斯密,(1805-1844),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創始人。

目錄

生平

他聲稱14歲(1820年)時見到「異象」,並在十七歲(1823年)再次見到異象,被交付「翻譯」《摩爾門經》的工作,但一直到他21歲(1827年)時才「得到」《摩爾門經》的「原始」頁片「摩爾門經金頁片」。然而,真正翻譯的時間起於他23歲(1829年4月)的短短的幾個月內,當時,他得到考得里·奧利佛的協助抄寫而完成此書的翻譯。

1830年約瑟·斯密「翻譯」完《摩爾門經》之後不久,便依所「獲得」的「啟示」差派傳教士並組織教會,教會的傳教方式及組織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繼續宣講並延續着。

逝世

約瑟·斯密於38歲(1844年)時被拘留於伊利諾州的一所名為Carthage的監獄,但兩個星期後,他與他的哥哥海倫·斯密受到攻陷監獄的暴徒襲擊而「被槍殺」殉教。

約瑟·斯密——歷史

約瑟·斯密談到他的家系、家人,以及他們早期的住所——不尋常的宗教騷動遍及紐約州西部——他決定按雅各的指示尋求智慧——父與子顯現,約瑟被召喚做先知的事工。(第1-20節。)

1由於居心邪惡和有陰謀的人散播的許多有關耶穌基督後期聖徒a教會的b興起和發展的報導,其內容都出自作者的陰謀,意圖不利於教會名譽及其在世界上的發展——促使我要把已發生的,有關我和教會的這段歷史,盡我所知寫出來,以矯正眾人的誤解,並讓所有探詢真相的人獲知實情。

2在這段歷史中,我將在真理和正義中,提出有關這教會的各種事件,按照其發生的經過,或現有的,即自上述教會a成立以來第八年〔一八三八〕的現況。

3a我在主後一千八百零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出生於佛蒙特州溫沙郡的夏隆鎮。……我大約十歲的時候,父親b老約瑟·斯密離開佛蒙特州,遷往紐約州安大略郡(即今的韋恩郡)的拋邁拉。父親到拋邁拉大約四年後,舉家搬到同為安大略郡的曼徹斯特——

4他的家裡有十一個人,即我父親a約瑟·斯密、我b母親露西·斯密(她婚前姓麥克,是所羅門·麥克的女兒);我的兄弟有c奧文(逝於一八二三年十一月十九日,時年二十六)、d海侖、我自己、e撒母耳·哈里森、威廉、唐卡羅;我的姊妹有撒弗尼、凱瑟琳和露西。

5我們搬到曼徹斯特後第二年的某個時期,我們居住的地方,在宗教主題上發生了不尋常的騷動。首先由衛理公會開始,但是很快就遍及該地區的所有教派。的確,整個地區似乎都受到影響,大批群眾加入各種不同的宗教派系,在人群中造成不小的動盪和分歧,有人喊,a「看,這邊!」有人喊,「看,那邊!」有的為衛理公會的信仰力辯,有的為長老會,有的為浸信會。

6雖然信徒在歸信時對他們所加入的這些不同的信仰,表現出極大的熱愛,各牧師也展現了極大的熱誠,積極地激起、推進這一幕非比尋常的宗教情緒,以使每個人都信教,如他們所津津樂道的,讓大家各信其教;但是當信徒開始集結,有的加入這一派,有的加入那一派後,祭司和信徒雙方表面上的好感,看起來是假多於真;因為接着而來的,就是一幕極大的混亂和惡感——祭司與祭司鬥爭,信徒與信徒鬥爭;所以彼此間的一切好感,如果原先有的話,都在言語的a衝突和意見的爭論中消失殆盡。

7當時我還不滿十五歲。我父親的家庭改信了長老會的信仰,有四個家人加入該教會,即我母親露西、我哥哥海侖、弟弟撒母耳·哈里森,和我姊姊撒弗尼。

8在此大騷動期間,我的腦海陷入了認真的思考,和極大的不安;但雖然我感觸很深而且時常很強烈,在情況許可下,雖然我常去參加他們的聚會,但是我仍使我自己遠離這些教派。過了一段時間,我心裡有點偏向衛理公會,覺得有點想加入他們;但是各教派間的混亂和爭吵如此嚴重,年少的我不諳人情世故,對於誰是誰非,不可能有任何定論。[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