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约瑟夫·施蒂格利茨

约瑟夫·施蒂格利茨 原图链接图片来源

约瑟夫·施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 ,1943年2月9日-)美国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1] 哥伦比亚大学政策对话倡议组织(Initiative for Policy Dialogue)主席 。他于1979年获得约翰·贝茨·克拉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重要贡献使得IPCC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1993年至1997年,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及主席,1997年至1999年,任世界银行资深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2011至2014年,任国际经济学协会主席。

目录

人物活动

2018年4月12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纽约哈佛俱乐部出席“2018高层峰会:新世界格局下的中美商务关系”。[2]


成长经历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1943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那州一个叫做加里的小城, 此城以生产钢铁闻名,但除此之外,这个小城还诞生了两位当代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一位是萨缪尔森,另一位就是斯蒂格利茨。

24岁时,本科毕业仅三年的斯蒂格利茨就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此后在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69年,年仅26岁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鲁大学聘为经济学正教授,三年后他被选为计量经济学会的会员,这是一个经济学家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1979年,36岁的他获得了美国经济学会两年一度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该奖项用于表彰对经济学做出杰出贡献的40岁以下经济学家,1988年他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起在斯坦福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993年,斯蒂格利茨步入政界,成为克林顿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并从1995年6月起任该委员会主席。1997年起,他又担任了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自2000年至今,斯蒂格利茨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2001年,因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信息经济学的创立做出的重大贡献,斯蒂格利茨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林毅夫教授认为他应该早在1982年就获得诺贝尔奖,因为他几乎对经济学的各个领域都作出了贡献,而且还不仅限于经济学领域,还包括另外一个重要领域——经济政策。萨缪尔森在一封推荐信中说,“斯蒂格利茨是印第安纳州加里市出来的最伟大的经济学家。”显然,伟大的萨缪尔森认为斯蒂格利茨比自己还要伟大。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典礼上特别说明,在当年的三位获奖者中,斯蒂格利茨博士对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的贡献最大。斯蒂格利茨曾多次强调假如不考虑信息的不对称性的话,那么经济学模型很可能是误导性的。他的这一警示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因为就不对称信息来说,不同的市场会有不同的特征。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公共管理的研究领域。可见斯蒂格利茨的一系列论著不仅是进一步探索信息经济学理论的主要文献,而且也是有关领域深入研究的重要基础。他的有趣的理论,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听起来就和非经济学的常识一样。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在自由的不受管制的市场中,个人追求各自的利益会使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斯蒂格利茨认为现实世界并不是那么回事,相反,他认为,因为市场参与者不能得到充分的信息,市场的功能是不完善的,常常对人们的利益造成损害。所以政府和其他机构必须巧妙地对市场进行干预,以使市场正常运作。

斯蒂格利茨博士在信息经济学文献中堪称是被人们引用得最多的经济学家,在更广泛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领域内也是如此 。他所倡导的一些前沿理论,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已成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标准工具。 他所著的《经济学》在1993年首次出版后,一版再版,被全球公认为最经典的经济学教材之一,成为继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之后西方又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

斯蒂格利茨博士注重发展中国家的状况,常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阐述问题。他曾尖锐地指责引导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有关国际机构漠视贫困人群的利益,在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正方面无所作为。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消灭贫穷计划”——自由贸易,斯蒂格利茨的观点是,“与19世纪一样,欧洲人和美国人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处冲破壁垒打开市场,却阻碍第三世界的农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鸦片战争中,西方用战争来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贸易;今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使用的金融和财政手段几乎一样有效。”

斯蒂格利茨博士提倡突出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认为获得持续增长和长期效率的最佳方法是找到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适当平衡,使得世界经济回到一个更加公平、更加稳定的增长进程中,使人人都受益。

如果追溯斯蒂格利茨这些思想的起源,可以先了解一下他的成长过程,他会提到他的父母和他生长的小城,在那里,他的同学们——那些钢铁工人的子女们,使他了解到破产和解雇带来的苦痛。他有一个勤奋的家庭,他的父亲95岁才从保险代理人的岗位上退休,他的母亲,在67岁时按规定从小学教师的岗位上退休后,又开始教人纠正阅读,一直工作到84岁。斯蒂格利茨博士在大学的时候,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对社会活动也很感兴趣。1963年,也就是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成了学生会主席。那期间,美国民权运动正如火如荼,斯蒂格利茨博士在华盛顿参加了马丁.路德.金博士领导的大游行,那次游行的高潮就是金博士名垂青史的演讲《我有一个梦》。这些社会活动对于塑造他为人和善、天性乐观的性格和他成名后的力倡公平、公正的市场思想应该说都具有很大影响。


过往职务

1964年,获阿墨斯特学院学士学位。

1967年,在他24岁的那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先后工作过的大学包括:耶鲁大学(1970—1974年)、斯坦福大学(1974年—1976年)、牛津大学(1976—1979年)、普林斯顿大学(1979—1988年)、斯坦福大学(1988—2001年)、哥伦比亚大学(2001年至今)。

1970年,年仅26岁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鲁大学聘为经济学正教授。

1979年,他获得了美国经济学会两年一度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该奖项用于表彰对经济学作出杰出贡献的40岁以下经济学家。

1993年,开始成为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的主要成员。

1995年,6月起任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在此期间,他是克林顿总统顾问班子的关键成员。

1997年,到2000年任世界银行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2000年起至今,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2001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现任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政策对话倡议组织(Initiative for Policy DIalogue)主席,兼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布鲁克斯世界贫困研究所(BWPI)主席[3]。 2011至2014年,他是国际经济协会的主席。


著作简介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著作涉及面很广,但却始终如一地集中于竞争过程中不完全信息和昂贵的信息的作用。在若干篇开拓性的论文中,他证明了,经济单位具有关于可供选择的市场机会的完全信息这样一种常见的假设并不象它看起来的那样无害,这些论文总结在他与Stanford.J.格罗斯曼写的《信息与竞争价格制度》(information and competitive price systems)(《美国经济评论》,1976年第二期)中。一旦放弃这个假设--如果我们现实些的话就必须这样--就不可能再证明完全竞争会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甚至不可能证明完全竞争必然导致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对于完全竞争适用的对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甚至更加适用。这些论文技巧高深,并且推广了从保险市场分析获得的结论。他们的观点虽然还没有渗入到基础的教科书里面,但是斯蒂格利茨在信息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包括注意交易成本、产权、不完全契约及不确定条件下决策分析的更广泛思潮的一部分,而这已经开始影响大学教学。至2011年,一年级学生在基础经济学课程中所学的许多简单真理在中级的和高级的课程中却没有讲授。

斯蒂格利茨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甚丰,但他却仅写过两本书:一本是与A.B.阿特金森合写的《公共经济学讲义》《麦格劳-希尔图书公司,1980年》,这是一部财政学方面的高级教科书;另一本是与D.M.G.纽伯里合写的《商品价格稳定理论》(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此外,他也同宇泽弘文(H.Uzawa)合编了一部书《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选续》(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69年)。

2012年他出版了《不平等的代价》 。[4]


视频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oseph Stiglitz(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澳洲国立大学演讲

视频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重商主义注定失败吗


参考来源

  1. 英文个人简介. 
  2. 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应尊重中国发展的权利. 
  3. Nobel Prize winners. 
  4. 斯蒂格利茨.不平等的代价(The Price of Inequality):诺顿,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