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阿徹爾·勒熱訥
基本內容
1867年1月10日生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徹勒一核桃種植園主家庭。1888年以優異成績從巴吞魯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畢業,並獲得學位。隨後爭取到一個人委任,以軍官候補生的身份進入紐約安那波利斯美國海軍軍官學校。此間作為學員軍官參加過為期兩年的海上巡航。
1890年7月1日,勒熱訥又以優等成績從海軍學院畢業,獲得少尉軍銜。8月31日開始在紐約海軍兵營服役。11月3日調往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正式參加海軍陸戰隊。1891年10月1日成為「本寧頓號」艦上的值星官,次年2月26日晉升中尉。1893年8月28日起為諾福克兵營指揮官,任職至1897年7月31日。
1897年8月2日,勒熱訥被調往海洋衛隊的艦艇「辛辛那提號」,指揮該船參加美西戰爭。1899年2月18日調任海洋民警衛隊的「馬薩諸塞州號」艦長,3月3日晉升海洋民警衛隊長,1900年5月10日離開艦艇,正式赴任。同年7—11月到波士頓進行兵員招募工作。11月22日到佛羅里達州的彭薩科拉,任當地的海軍陸戰隊指揮官。
1903年1月12日—8月,勒熱訥一度在華盛頓特區海軍陸戰隊總部任軍事教官。8月8日起先後在「黑豹號」、「迪克西號」和「楊基號」等艦任指揮,在巴拿馬地峽一帶負責巡防。1905年1月—1906年5月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海事處任職。隨後重返巴拿馬,任「哥倫比亞號」艦長。1907年3月29日奉派前往菲律賓,出任甲米地海軍基地、監獄和造船廠指揮。次年5月13日晉升中校,6月15日出任海軍陸戰隊第一旅旅長。
1909年6月8日,勒熱訥奉召回國,出任「俄亥俄州號」艦長。1912年5月26日,他率艦與海軍陸戰隊第二團和一個臨時旅在古巴的關塔那摩灣登陸,在聖地亞哥區執行警戒任務。7月任「草原號」艦長,在巴拿馬的科隆執行任務後回國,在費城基地進行休整。1913年初率艦返關塔那摩,出任海軍陸戰隊第二旅的臨時指揮。同年11月27日,他從墨西哥的韋臘克魯斯返回紐約。 1914年2月25日,勒熱訥晉升為上校。4月代表美國前往墨西哥出席一次重要談判。同年12月調往華盛頓海軍陸戰隊總部,出任司令少將助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在弗吉尼亞州的提科負責海軍新基地的興建。1916年8月29日被授予准將銜。1918年6月到法國的布雷斯特,出任海軍陸戰隊第4旅旅長,參與指揮了蘇瓦松戰役。7月1日晉升少將,7月28日晉升第2師師長。
戰爭結束後,勒熱訥被法國政府譽為軍事家和戰略家,並授予他榮譽軍團勳章和十字勳章各1枚;回國後又榮獲海軍傑出服務獎章。1919年10月起任提科海軍基地司令。1920年7月1日接替喬治·巴尼特的職務,成為海軍陸戰隊司令。上任後曾先後將海軍陸戰隊紐約總部遷往海地、聖多明各、古巴、波多黎各和西海岸等其它地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