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納西族的鷹獵文化及精神

養鷹人

來自網絡的圖片

納西族的鷹獵文化及精神鷹在人們的印象是英勇、勇敢的代表,跟狼一樣野性十足,想要征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有這麼一群族人,他們流傳着神奇的鷹獵文化,居然輕易就把這麼野性十足的鷹給馴服。那麼,你想了解他們的種族文化嗎?就跟着小編一起了解納西族文化吧![1]

納西族是生活在滇西北橫斷山脈中的少數民族,由於偏遠和早期的相對封閉,時至今日它從建築,文字,人文地理等諸多方面給世人乃至世界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遊牧民族的後裔,狩獵活動也屬於日常生活,所以鷹獵在這裡以傳統,古老的方式流傳下來。

鷹獵是人、獵犬、獵鷹三者結合的狩獵活動,鷹獵人以充沛的精力和體能加之豐富的經驗駕馭着獵犬和獵鷹,獵犬貫穿着整個鷹獵活動,往往很多人是有了一條優秀的獵犬,而熱衷於鷹獵,一條優秀的獵犬正出自於人的引導和長期的鷹獵活動,培訓一條優秀的犬需要三年,而它卻可以工作十年,獵鷹則是一年一換,一年一訓,只有少數在獵季表現優異的鷹才會被籠下來,其餘的則在獵季過後放生了。

總的來說,納西族的鷹獵活動可分為捕鷹、馴鷹、鷹獵、放飛4個部分。

鷹屬於遷徙鳥類,每年秋季,產於北方的鷹向南方遷徙,途經麗江的玉龍雪山、老君山等幾座大山,山民們便上山捕鷹。凌晨三四點鐘捕鷹人就要出發,摸黑爬山來到早先布網的地方,把鴿子拴在竹竿一端,竹竿中間固定一個支點做成槓桿,另一端系一根繩子放於預先搭好的草窩棚中,人藏在其中靜靜等候。天亮後,捕鷹人透過窩棚靜觀天空,若有鷹飛臨上空就拉動繩子讓鴿子撲騰起來吸引它們的注意,鷹飛下捕食時就可收網了。

捕到鷹之後,捕鷹人會將鷹的眼皮縫上,拿到市場上賣。「鷹是一種性情剛猛的動物,對人類的世界很陌生,受到驚嚇的鷹可能會性情大變,難以馴服。」鷹獵人李實給我們介紹,馴鷹人將鷹買來後,戴上牛皮手套,將鷹架在手上開始「熬鷹」。「熬鷹」是馴鷹的第一步,將鷹的眼線解開後,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把鷹架在手臂上,哪裡人多就帶它到哪裡去。[2]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