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紡紗織布

來自 搜狐網的圖片

名稱 :紡紗織布

使用時間 :自史前時代以起

工具 :紡墜 紡輪和紡車

紡紗織布是閬中傳統工業。民國時期,閬中已有多家棉織廠,土紡土織則遍布農村。紡紗使用竹木混制單綻手紡車。織布使用木架織機,有幅寬約40厘米和80厘米兩種規格,一人一機,腳踩手拉,所織土布除內銷外,還遠銷陝、甘、寧、青等省,人稱保寧府布。建國後閬中棉紡織業迅猛發展。

目錄

相關資訊

工業革命前的紡紗織布工具,看着好像很原始,織出來的花型機器做不出

一.紡紗工具

1.紡墜

樣式:一個重物(通常是陶土或石塊)系在紡線的一端。

材質:石頭、陶土、玉、木錘

工作原理:紡墜通過重力拉伸纖維,使纖維變得均勻並成線。紡線者用手旋轉紡墜,同時用手指捻線,使纖維[1]逐漸成線。

2.紡輪和紡車

樣式:紡輪是在紡墜上加了一個圓盤,紡線時,紡輪通過摩擦帶動紡墜旋轉。紡車是紡輪的進一步發展,它具有多個紡錠,可以同時紡多根紗。

原理:紡輪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紡紗[2]的速度和效率。而紡車利用腳踏板帶動紡錠旋轉,同時可以紡多根紗,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一.織布工具

1.原始腰機

樣式:一根長木棍上懸掛經線,織者用身體或腰部帶動經線張開和閉合,用骨針或木梭引緯線。

我國的早期織機一般被叫做原始腰機,織造時,席地而坐,用身體作機架,以兩腳蹬着經軸,腰上縛着卷布軸,手提綜杆,再投梭打緯,進行織布。

新石器時期遺址中就有原始腰機部件出土,比如浙江的跨湖橋、河姆渡、田螺山等文化遺址,較為完整的原始腰機組合是距今4000餘年的浙江反山墓地的織機玉飾件。較複雜的原始腰機在商代的安陽殷墟和台西村以及兩周的福建崇安、江西貴溪崖墓中均有發現。

雲南晉寧石寨山遺址,出土的漢代銅製貯貝器的蓋子上有一組紡織鑄像,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人們使用腰機織布的場景。

另外一種樣式的原始織機又被叫做雙軸織機,有豎立織機和平鋪織機,有研究認為這種織機起源於敘利亞或美索不達米亞,不過最早的圖像證據出現在埃及,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末期。還有人提出,這種織布機可能是在引進羊毛時開發的。豎立織機共同點是經線被拉挺放置於兩根梁之間與立柱固定,底部用石頭或其它重物拉住固定,緯線方向為橫向。

平鋪織機也就是平織機,有的也稱為雙軸地面織機,這種織機在埃及紡織歷史上發展最為迅速。在公元前5000-前3100年前王朝時期的巴達利亞陶器等上面就可以看到。經線在兩根橫樑之間水平拉伸,四周用四個釘入地面的樁子固定。最末端有繩子繞着經線以保持線的織造順序。

2.踏腳織機

樣式:在原始腰機的基礎上,增加了踏板,用腳踩踏板來控制經線的開合,用手緯向投梭梭,踏腳織機的出現解放了雙手,提高效率。

3.花樓織機

樣式:花樓織機是工業革命前一種最複雜的織機機,可以織出各種花紋圖案,包括各種提提花類的中國錦類面料。有些甚至是現代的設備無法複製的。

花樓織機利用花本控制經線的升降,因而能織出非常複雜的花紋以及一些非常大的循環花型,多數情況下至少需要兩名織工互相配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