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線葉柴胡(學名:Bupleurum angustissimum (Franch.) Kitag.)是傘形科、柴胡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80厘米。根細圓錐形,表面紅棕色,根頸部有殘留的叢生葉鞘,小枝向外開展,光滑。莖下部葉通常無柄,線形,基部與頂端均狹窄,尖銳,質地較硬,乳綠色,葉脈邊緣捲曲;傘形花序多數,總苞鑽形,傘輻不等長,小總苞片線狀披針形,比果柄長,花瓣黃色;果橢圓形,果棱顯著,線形。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陝西、山西、甘肅、青海。生于山坡草地或於草原上。

線葉柴胡性味苦,微寒。有和解退熱,疏肝解郁,升提中氣之功效。主治: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瘧疾,膽道感染,肝炎,子宮脫垂。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5-80厘米。根細圓錐形,表面紅棕色,長可達14厘米,根頸部有殘留的叢生葉鞘,呈毛刷狀。單莖或2至數莖叢生;細圓,有縱槽紋,自下部三分之一處二歧式分枝,小枝向外開展,光滑。莖下部葉通常無柄,線形,長6-18厘米,寬8-10毫米,基部與頂端均狹窄,尖銳,質地較硬,乳綠色,葉脈3-5,邊緣捲曲;莖上部葉較短。

傘形花序多數,直徑1.5-2厘米;總苞通常缺乏或僅1片,鑽形,長2-3毫米;傘輻5-7,不等長,長1.5-3厘米;小傘形花序直徑約5毫米;小總苞片5,線狀披針形,頂端尖銳,3脈,比果柄長,長約2.5毫米;花瓣黃色;花柄長約1毫米。果橢圓形,長約2毫米,寬約1毫米,果棱顯著,線形。[1]

主要價值

線葉柴胡性味苦,微寒。有和解退熱,疏肝解郁,升提中氣之功效。主治: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瘧疾,膽道感染,肝炎,子宮脫垂。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陝西、山西、甘肅、青海。生于山坡草地或於草原上。 耐早怕漬、性喜玲涼濕潤氣候。

栽培技術

選地施肥:選擇地勢高燥、肥沃疏鬆、水系配套的砂質壤土種植。冬前結合深翻,畝施優質廄肥2500千克,播前再畝施優質糞肥1000-1500千克、過磷酸鈣40千克、碳銨20千克、氯化鉀10千克,淺翻入土。然後挖墒建畦1.3米,整細耬平待播。 精細播種:通常於3-4月進行開淺溝條播,行距20-23厘米,畝用種1千克(忌用隔年陳種)。因其種子細小,為使落籽均勻,可自制撒種器,即用100克左右容量的硬塑瓶,底部有規則地打上小跟,順行甩灑。播後上覆肥熟細土1厘米,爾後適度鎮壓,結合覆草保濕,出苗後揭除,以利發芽出苗。一般播後15-20天即可陸續出苗。

中耕除草:出苗後須即鬆土鋤草,堅持早鋤、勤鋤,雨後必鋤,以利透氣增溫,促根壯苗。翌年還須中耕除草2-3次若第一年收割地上部分入藥,割後應中耕,且用腐熟堆肥壅於根際,護根防凍,保苗越冬。鑑於線葉柴胡莖稈較為細弱,在鬆土鋤草時應注意勿碰傷茁莖,且於雨季到來之前,結合中耕給以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間苗補缺:待苗高5-6厘米時,結合間苗,移密補稀。待苗長至10厘米左右時,再結合定茁,每5-6厘米留苗一株,進行一次查苗補缺,堅持勻苗密植。

肥水運籌:播後若氣候偏早,應澆水保濕,爭早苗全苗。齊苗後結合鬆土鋤草,追施一次腐熟稀水糞,畝用腐熟糞肥500千克或尿素5千克,堅持小肥大水,開溝澆施,爭早促發。待苗長至30厘米上時,視苗情施優質腐熟肥1000-1500千克/畝,亦可每畝穴施復台肥10千克,開溝兌水澆施。在8月上旬開花之前,結合剪除花蕾,再追一次速效肥,促根快長。翌年施2-3次追肥。

病蟲防治

病害

鏽病危害莖葉,在清園及處理病殘株等基礎上,發病初期再用25%粉銹寧3000倍液噴霧防治。

根腐病在高溫多雨季節易發病。以農業防治為主,最好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忌連作);雨後應及時開溝排水。

斑枯病主要危害葉部,產生3-5毫米直徑的睛褐色圓形病斑,中央灰帶色。在清同、處理病殘株和輪作的基礎上,發病初期刪1:1:120倍波爾多液或1000倍50%退菌特防治。

蟲害

生長期若發現黃鳳蝶幼蟲危害葉和花蕾時,須及時選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結合人工捕殺,滅蟲保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