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练子宁(1350~1402),名安,临江府三洲 (今江西省新干县金川镇东门村)人。英迈超群,洪武十八年(1385)以贡士廷试对策,力言强国富民之道,擢为一甲第二名(即榜眼)。初授翰林修撰。后任工部侍郎。建文年间(1398~1402)改任吏部侍郎,以举贤荐能为己任,政声斐然。

练子宁
练子宁
出生 1350
三洲 (今江西省新干县东门村)人
逝世 1402
别名 练安、松月居士
职业 工部侍郎

建文四年(1402),燕王攻破南京,即帝位,改年号永乐,称成祖。遂将练子宁绑缚上朝。练子宁大义凛然,痛斥燕王篡权谋位,大逆不道。燕王恼羞成怒,命人将练子宁的舌头割去。燕王说:“我欲效周公辅成王。”子宁闻言,用手伸进口里蘸着舌血,在殿砖上大书:“成王安在?”燕王大怒,命磔尸,并诛杀练氏族人151人,被放戍边的亲属371人,练子宁的家乡四百八十户人家惨遭横祸,无一幸免,仅幼孙练珍被侍婢救出,藏匿于民间,练氏才幸免被杀绝。

目录

基本情况

练何第三十二世孙练子宁 ,名安,以字行,号松月居士,元至正十年(1350年)原新淦县出生(今江江西省新干县金川镇东门村)。据明朝罗洪先《自靖祠记》载,练子宁父伯尚迁三洲,公及第,复居淦城”。河南省永城县练氏族谱记载,“明陕西巡抚,后迁兵部尚书练国事系新淦练子宁八世孙”。

父练高,又名练禧,字伯尚,元末乡试举人,善诗文。练子宁自幼好学,英迈超群,志操不凡;明洪武五年(1372年)考中举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以贡士应乙丑殿试考中一甲第二榜眼。明太祖见练子宁策问对答见解独特,亲授子宁为翰林院修撰,后提升他为工部侍郎。

练子宁一生博学而文宏,弘治年间,临江府同知王佐集其遗稿,汇编成《金川玉屑集》。为纪念忠臣练子宁,提学副使李梦阳倡建金川书院,还将后堂取名“浩然堂”,以此留芳后世。历史上临江府始辖新余、清江、新淦三县。

籍贯变更

明嘉靖间,钱琦出守临江知府,与巡御史秦钺、陶俨会奏朝廷《新淦分设峡江事宜》,获准。嘉靖五年(1526),析新淦县6乡6坊24都置峡江县。练子宁、金幼孜、何昌言等古代名人的本籍顺应立县而归入新淦。钱琦以知府职守,奉行吏治权力,总揽署理分县事宜。他确定了淦、峡县界地域、土地经费、人口户籍的划分,还特别关注练子宁籍贯的归属。著《忠祠议》,颂扬忠烈,廓清是非。《忠祠议》曰:练子宁“系临江府新淦县人,今分峡江县,则公峡江善政乡二都人也”。文告明白无疑地肯定,练子宁籍贯随行政区划的变更而改隶峡江县。“议”在古汉语中除一般义项外,又特指“判令”。钱琦以“议”的文告形式公开判令,通告本府辖内官民遵守执行。自此,新淦当事县署、知事不违府令,不存异议;民众虽有杂音,但不具吏治效力。但是据最新的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重新验证,练子宁应属新干人。

人物经历

练子宁勤奋好学,英迈超群。幼年时求学于同乡长者竹庄先生,先生命赋《水竹居》,子宁立即写出:“千山暮雨石泉通,一夜春雷箨龙长”的诗句,先生惊异不已。练子宁长大后,与同乡才子金幼孜(永乐朝重臣)十分友善,曾对金幼孜说:“子异日必为良臣,我必为忠臣。”一次,他路过安庆,吊唁余忠宣祠,写下了“将军忠节冠荆扬,千载精神日月光。血战孤城身已殒,名垂青史汗犹香。残碑坠泪空秋草,折戟沉沙自夕阳。我亦有怀追国士,为君感慨奠椒浆。”从这首诗中,人们知道他志操不凡,将来必为忠节之士。

洪武十七年(1384),练子宁乡试中举,第二年顺利通过会试。殿试策上,他直言:“天之生材有限,陛下忍以区区小故,纵无穷之诛,何以为治?”太祖认为他说得有道理,遂亲擢一甲第二名,授翰林修撰。因母亲去世,练子宁离职奔丧。守孝期满,复任修撰,后为副都御史,工部侍郎。

建文初年,练子宁与方孝孺等一起受到重用,改吏部左侍郎。以是否贤德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因其任上多所建树,拜御史大夫。燕王以“清君侧”为名,兴“靖难”之师,李景隆受命征讨,却屡战屡败,被惠帝召回。练子宁察觉到李景隆有通敌之嫌,遂奏请治以死罪,惠帝竟不听。子宁愤激叩首,大声呼道:“坏陛下事者,必此贼也!臣作为执法官吏,不能为朝廷除去卖国奸臣,死有余罪。既然陛下赦免李景隆,必不赦免臣之罪,请先将为臣杀死,以谢天下。”练子宁当朝痛哭不止,以死相谏,惠帝马上宣布退朝。宗人府经历宋征、御史叶希贤等皆抗疏,历数李景隆出师无纪,损兵折将,且怀有二心,当诛。但惠帝就是听不进这些忠臣之言。

建文三年(1401),燕王大军逼近都城,大臣萧用道、周是修上书议论国事,指斥当权者误国,反而受到辱骂。练子宁正义词严地说:“国家已到了如此之地步,还不能容纳仗义执言的忠臣吗?”当权者这才羞愧的停止了互相攻击。

建文四年(1402),燕王攻破南京,即帝位,改年号永乐,称成祖。遂将练子宁绑缚上朝。练子宁大义凛然,痛斥燕王篡权谋位,大逆不道。燕王恼羞成怒,命人将练子宁的舌头割去。燕王说:“我欲效周公辅成王。”子宁闻言,用手伸进口里蘸着舌血,在殿砖上大书:“成王安在!”燕王大怒,命磔尸,并诛杀练氏族人151人,被放戍边的亲属371人,练子宁的家乡四百八十户人家惨遭横祸,无一幸免,仅幼孙练珍被侍婢救出,藏匿于民间,练氏才幸免被杀绝。

练子宁以文学闻名,方孝孺曾赞扬他博学而有文采。弘治年,由他的生前好友,临江府同知王佐收集其遗稿,汇编成《金川玉屑集》五卷。江西提学副使李梦阳为纪念练子宁修建“金川书院,”并为其学堂书写“浩然”二字,还专门撰写了《浩然堂记》,以纪念练子宁。

弘光初年,追赠练子宁太保、都御史,谥忠贞。清王朝也为练子宁赐谥忠肃。

诗词作品

诗 词:廷试作

天子临轩策治安,近臣如雨侍金銮。

百年礼乐成周典,一代威仪陋汉官。

文气夜连奎璧动,龙光晴射斗牛寒。

董生莫负天人策,学术须期百世看。

过安庆谒余忠宣祠

将军忠节冠荆扬,千载精神日月光。

血战孤城身已殒,名垂青史汗犹香。

残碑坠泪空秋草,折戟沉沙自夕阳。

我亦有怀追国士,为君感慨奠椒浆。

赠友东游

美子多才艺,临风感慨深。

琴弹别鹤操,声作老龙吟。

落落平生志,悠悠太古心。

东游万里道,到处遇知音。

牡丹

不因红紫竞芳菲, 似与天公别有期。

金缕织成云外锦, 珊瑚长出海中枝。

一栏国色君须记, 满袖天香我所思。

陪赏喜同诸俊彦, 醉歌浑似洛阳时。

题梅

灿灿珠玑服,娟娟玉雪姿。

东风庾岭路,春色在南枝。

秋日作

水精帘动桂花风,湘簟凉生八月中。

魄落西窗银烛里,乌丝雪茧寄秋鸿。

达泉图

一夜春雷动石泉,桃花新涨已连天。

幽人悟得朝宗理,兴在滔滔百折前。

中秋答友

桂花凉露泻涓涓,秋满银盘月正圆。

不是庾公无此兴,只因病酒妒婵娟。

子宁性刚烈。时燕王朱棣反对削藩政策,以“清君侧”为名,在北京起兵谋夺皇位。建文帝朱允炆派李景隆征讨,李怀二心,屡战屡败被召回南京,子宁历数其罪。请诛之,未获允。子宁激愤大呼我身为管理官吏的大臣,不能力除卖国奸贼,即使陛下饶恕他,我也不会饶恕自己。建文帝仍不听。至朱棣兵临京城,一些大臣上书论国事,指责当权者误国。遭权贵斥骂。子宁愤起责斥:国家已到这地步,尚不能容敢于直言的人吗?权贵们羞退。

另有记载

练子宁(1350-1403),明朝官吏。江西新淦(今江西省新干县)人。名安,以字行,性忠烈,能文章,洪武十八年乙丑丁显榜榜眼。授修撰,惠帝(朱允炆)时,累官御史。燕王(朱棣)攻陷京师(今江苏省南京市),逐惠帝而即帝位,是为成祖。子宁被缚至,他出言不逊,遂断其舌曰:“吾欲效周公,辅成王?”时手蘸舌血,大书于地上曰:“成王安在?”遂被磔死,并族杀其全家,还将所有姻戚全部戍边。孝宗(朱祐樘)弘治中,王佐刻其遗文曰:《金川玉屑集》,李梦阳又立“金川书院”以祀之。

练子宁后裔

练宣童,字复全,江西新干县人,建文时兵部尚书子宁次子,当子宁抗节被戮时,其长子成经同死,宣童逃至泰州梁垛场(现东台市梁垛镇),隐姓名以佣,保终其身,子孙逐世泰州人。旧志参雍正府志案,旧志载子宁季子仁善逃铙州、女琼琼为官奴后放回,嫁陈用昌,侄济廉逃福建长乐县。万历中督学朱谋访求遗裔,得济廉八世绮,檄有司遣归新淦奉宗祀,子孙蕃衍。宣童流寓於泰州,历今三百四十年,其裔孙嗣昌,为郡诸生陈其宗系源流,其悉今附录之,以见忠臣之有后也。 (泰州县志)

扩展阅读

练子宁是嘉定知县练淦的伯父。练淦闻讯,情知不可免,于是在捕捉公文未到之前与妻子一起自尽了。在他自尽前夕,找了一位朋友叫郭元宗,把已有身孕的小妾黄氏托付给这位朋友,以保存一支血脉。练淦原对郭元宗家有恩,郭受此重托,即将黄氏隐匿到江东(今浦东高桥)姑妈家中。黄氏生子后,郭元宗为孩子取侯姓,名居练,既寓练姓之义,又含邑侯(知县)练氏的意思。郭氏将侯居练移居到今嘉定封洪一带。侯居练长大生子,郭元宗又将孙女嫁给他的儿子。侯氏发达了,成了大族,地遂名侯家湾。直到明末清初,才恢复了练姓,但地名仍叫侯家湾。如今,侯家湾是上海唯一的练姓聚居地,计有100多户。

文学作品

玉山谣赠时宪

作者:练子宁

我所思兮玉山之岧峣,粲芙蓉兮凌丹霄。

谪仙一去已千载,至今谁续《庐山谣》?

熊侯家住剑江侧,惯扫秋山之黛色。

闻余此兴为写之,仿佛梅仙旧时宅。

梅仙兮何在?邈清风兮沧海。

蹇夷犹兮孤舟,吊遗迹于千载。

舟中所载非凡流,羌故人兮李与周。

按玉笙兮明月,下黄鹄兮清秋。

洞天兮石扇,苍崖兮路转。

横余剑兮视八荒,访蓬莱兮几清浅。

张侯兮昂藏,骖白鹤兮青霓裳。

窥玉梁之宝笈,醉石髓之琼浆。

千岩万转路莫测,酒酣一笑三山窄。

待得君王赐鉴湖,锦袍重访山中客。

钱谦益《列朝诗集》甲集第二十二

殿试策

练子宁洪武十八年钦点榜眼时殿试策

皇帝制曰:“朕稽古名世者,惟敬事而畏人,神趋事以历知,涉难以立志,日运不息,岁运无已,虽在寝食,未尝忘其所以。由是大辅人君,福臻黎庶,所以名世者为此也。朕自代元统一华夷,官遵古制,律放旧章,孜孜求贤,数用弗当,其有能者,委以腹心。面从而志异,纯德君子,授以禄位,但能敷古,于事束手,中材下士,廉耻无知,身命弗顾。造罪渊泉,永不克已,张君之恶,若非真贤至圣,亦莫不被其所惑,若此无已,奈何为治尔?诸文士,虽在进学之秋,未专乎庶典,但能条陈可否,则知利钝,既承朕命,悉乃心力志根,名世在斯举始。必如朕意。”臣对:“伏见陛下,发德音,下明诏,以得人之难,下询草茅之陋,其谋之不可谓不广,其求之可不谓不切矣。臣不知陛下,果能有以听之欤?抑将以布衣卑贱之臣,不足是以与天下之大计,姑有以试之欤?虽然,君以名求,臣以实应之。陛下举是名以问也,臣敢不举实以为对也。若夫好言以招祸,触讳以亡身,则非臣之所敢恤也。”

伏读圣策曰:“朕稽古名世者,惟敬事而畏人神,趋事以历知,涉难以立志,日运不息,岁运无已,虽在寝食,未尝忘其所以,由是大辅人君,福臻黎庶,所以名世者为此也。”嗟夫,敬事而畏人神一语,此乃唐虞三代圣人命官之大本也。陛下能以是求诸古昔命世之臣,则必以是,而择夫今日命世之臣矣。彼区区管商之谋,申韩之习焉,足是为陛下道哉?陛下既有意予唐虞三代之臣,臣不敢复引汉唐之臣以为对,请以唐虞三代之臣终焉,昔者舜之命,九官十二牧也,曰钦哉,惟时亮天工。武王之称,有夏之臣曰:“惟说御事,厥非有恭。”伊尹之戒大甲曰:“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周公之戒成王,曰:“小人怨女詈女,惟皇自敬德。夫能以是而告人君,则能以是而任诸己可见矣。”曰钦,曰恭,曰克诚,曰敬德,又岂出于陛下所谓敬畏之外者哉?趋事以历知,涉难以立志,日运不息,岁运不已。虽在寝食,未尝忘者,亦孰非敬畏之发现也。是故语其大辅人君则上,而唐虞,有放勋重华之极治,语其福臻黎庶,则下而三代,有刑措不用之丕绩。皋陶、伊傅、周召之为臣,尽是道也。

伏读圣策曰:“朕自代元统一华夷,官遵古制,律放旧章,孜孜求贤,数用弗当。”臣以为陛下以天赐之资,居表正之位,即位以来,十有八载,孜孜求贤,以为生民计,日夜念此至熟也。至于数用弗当,虽臣亦疑之,然而未敢递为陛下道也。夫人君之道,在于知人;人臣之职,在于任事。君有知人之明,则臣有任事之实矣。昔者皋陶之任,陈谟曰:“在知人。”文王之任宅俊曰:“克知有三宅心,灼见三有俊心。”大抵人各有心,不可测度,知人之难,从古病之。然古之圣人,未尝患其难,而不以是为先务也。故唐虞之用人,必敷奏以言,而后明试以功,必明试以功,而后车服以庸,未尝轻易而授之也。文王之于三宅也,既得其人,以居常伯、常任、准之人任矣。又储其才,以居常伯、常任、准之人选焉,未尝造次而任之也。今陛下孜孜求贤,而数用弗当者,无他焉,为亦察之不详,而用之太骤之过也。

伏睹陛下自顷岁以来,诛戮奸回,作新政治,于是纷然擢用天下之士以共成。厥功或以聪明正直为名,或以孝悌力田为选,或以贤良方正为科。陛下责望之意,非不深也,委任之意,非不甚专也,然而报国之效,茫如搏风,岂是数者之果,不足以为治哉。亦徇其名,而不求其实之故也。是故古之用人者,日夜思之,必其人之足以当是任也,然后以是任畀之而不疑。今也不然,以小善而遽进之,以小过而遽戮之。陛下求贤之急,虽孜孜而贤才不足以副。陛下之望者,殆此也。且夫天下之才生之为难,成之为尤难。陛下既知生之、成之之难矣,又岂忍以区区之小故,而即付于刀锯斧钺之地哉?昔汉武帝以英武之资,而所用之人,或朝奏暮召,少不如意,则诛戮随之。故汲黯有言曰:“以有限之才,纵无穷之诛。”武帝曰:“不然,天下之才无穷,特患人君不能用之。”臣以为武帝非不能用之,患在不能知之耳。荀诚知之也,大以成其大,小以成其小,量其才而任之以官,因其能而授之以职。果奸邪也,则诛之戮之;果庸劣也,则黜之退之,又何忍于杀戮!而后曰:“吾能用天下之才也哉!”使武帝之计为是,是尧舜三代之道为不足法矣。

伏读圣策曰:“其有能者,委以腹心,多面从而志异。纯德君子,授以禄位,但能敷古,于事束手。中才下士,廉耻无知,身命弗顾,造罪渊泉,永不克己,张君之恶,若非真贤至圣,亦莫不被其所惑。若此无已,奈何为治。”臣闻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才德俱全谓之圣人,才德俱亡谓之愚人,才德俱全,固世之所罕矣。臣窃观自秦汉以来,窃人主之柄,以成天子之祸者,举皆才胜德之小人也。又岂特面从而志异哉,若夫纯德君子,但能敷古,于事束手者无他,亦历涉之不详,练习之不敷故耳。故三代之教,八岁入小学,而教之以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而后世有皓首,不能周知其名数者,十五入大学,而教之,修己治人之道,而后世有没齿而不躬行其万一者。此古之君子,皆卓然有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臣伏睹陛下升御以来,兴天下之学校,育天下之贤才,亦云至矣。然如教之术,尚有未尽,故士之成就者,亦尚有所未至也。臣顾陛下求胡瑷之法,立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者,各治一经,治事斋者,各治一事。如为治民、治兵、水利、算数之类。内自京邑,外达府州县,各妙选其术之尤者,以为学校之师,而岁考其成绩则成,德之君子,不患其束手无措矣。至于下士之徒,无耻之辈,则臣所谓才德俱亡之谓也。是故宜在摈弃之列矣。陛下能详于其始,则可略于其终,能劳于其先,则可逸于其后。知人之道,苟无其缺,则施之职任,各得其当。又焉有奈何为治之叹哉?陛下之所以策臣者,大略如此。而于其末,复命之曰:“尔诸文士,虽在进学之秋,未专乎庶典,但能条陈可否,则知利钝。”此陛下怜臣之愚,而欲尽臣其说也。又曰“既承朕命,悉乃心力,志根名世,在斯举始,必如朕意。”此陛下导臣之进,而欲臣以古人自期也。臣之所谓可否者,前既已陈之矣。至于利纯,则非臣所敢计也。陛下之欲臣,以名世自期者,臣则请服膺于敬事,而畏人神之一语矣,至于阿曲以求恩,逢迎以徼宠,不以责难,陈善之道进乎陛下,曰:“必如陛下之意焉,则非臣之所学也,臣等荷陛下生成之恩,受陛下教育之德,倘不以 荛之贱见而弃臣,则所谓欲得夫名世之臣者,在陛下,教之之有其方,知之之尽其道耳。愚陋之言,无足采者,惟陛下悯其拳拳之忠,而以察之,不胜幸甚,臣谨对。

练子宁后裔的归宗祀祖

明万历丙申(1596年),县令黄得贵迎请练子宁八世孙——因避祸匿居福建长乐的练绮归新淦,为诸生,奉练子宁祀。练绮之子练士迁继承俸禄。清顺治丙戌丁亥间(1646—1647),迫于世乱,练士迁 移居祖籍“三洲”。继而县城郊“自靖祠”渐倾圮,邑人士更址修葺,改建在县署右侧,前门额更为“练公祠”。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毁于火;三十年(1850)知县蔡廷兰复倡修。每年春秋,官府为之致祭,其祭品、仪式与 名宦、乡贤相同。到民国,祀典废。1916年秋,其祠失慎火毁。练氏后裔贷资修复,前为店房,后为祠宇。1924年 又毁兵火。邑人士陈豫经营泰昌商号,意欲在其址建店房,练裔遂将基址向该商号出售。练子宁后裔寻祖归宗,经过最新的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考证,练子宁及其后裔应该归属新干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