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細圓藤,木質藤本,長達10餘米或更長;小枝通常被灰黃色絨毛,有條紋,常纖長而下垂,老枝無毛。核果紅色或紫色,內果皮直徑約5—6毫米。花期4—6月,果期9—10月。[1]

目錄

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長達10餘米或更長,小枝通常被灰黃色絨毛,有條紋,常長而下垂,老枝無毛。葉紙質至薄革質,三角狀卵形至三角狀近圓形,很少卵狀橢圓形,長3.5 -8厘米,很少超過10厘米,頂端鈍或圓,很少短尖,有小凸尖,基部近截平至心形,很少闊楔尖,邊緣有圓齒或近全緣,兩面被絨毛或上面被疏柔毛至近無毛,很少兩面近無毛;掌狀脈5條,很少3條,網狀小脈稍明顯;葉柄長3-7厘米,被絨毛,通常生葉片基部,極少稍盾狀着生。聚傘花序傘房狀,長2 -10厘米,被絨毛;雄花:萼片背面多少被毛, 最外輪的狹,長0.5毫米,中輪倒披針形,長1-1.5毫米,內輪稍闊;花瓣6,楔形或有時匙形,長0.5-0.7毫米,邊緣內卷;雄蕊6,花絲分離,聚合上升,或不同程度的粘合,長0.75毫米;雌花萼片和花瓣與雄花相似;退化雄蕊6;子房長0.5-0.7毫米,柱頭2裂。核果紅色或紫色,果核徑約5-6毫米。花期4-6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林中或林緣,也見於灌叢中。

分布範圍

雲南南部和東南部常見;廣布於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亞洲東南部也有。海拔高度50--1500米。

品種分類

茜草科鈎藤屬植物鈎藤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 Jacks.。以乾燥帶鈎莖枝入藥,中藥名[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別名:鷹爪風、雙鈎、雙鈎藤、倒掛刺、吊風根、金鈎草等。主產於江西、廣東、浙江、福建、廣西、雲南、四川、貴州、安徽、陝西、湖北等省區。恩施州的鈎藤野生資源豐富,但隨着鈎藤用量的不斷增加,其野生資源將越來越少,發展人工種植勢在必行。有農民開始人工種植,同時採收野生鈎藤時,注意保護好老枝,剪取嫩枝,要十分珍惜資源,以保持鈎藤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鈎藤含吲哚類生物鹼。如鈎藤鹼和異鈎藤鹼,18,19-脫氫鈎藤鹼及異18,19-脫氫鈎藤鹼。鈎藤味甘;性涼;歸肝、心胞經;具有清熱平肝,息風定驚的功能;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眩暈,感冒夾驚,驚癇抽搐,妊娠子癇;高血壓等病症。

栽培技術

育苗地的選擇與整理

育苗地應選擇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選地後,深翻土壤,耙細,施足底肥,作畦寬120㎝,高25㎝,畦溝寬30㎝,畦面呈瓦背形。四周開好排水溝,待播。

定植地的選擇與整理

大田種植應選山田、溝邊地角、荒山坡或雜木林間。定植前按行距2.5~3m、株距1.5~2m開穴,穴徑約40㎝,深約30㎝,在穴中施入腐熟的豬欄糞作基肥,待栽。

繁殖方法

鈎藤可用種子繁殖、分株繁殖及扦插繁殖。

種子繁殖

秋季採收成熟種子,隨采隨播,在整好的畦面上按12~15㎝的規格開橫溝,溝深4~5㎝,施稀薄人畜糞水,將種子均勻的播入溝內,蓋上草木灰2~3㎝,再蓋一層細肥土即可。

分株繁殖

春季在鈎藤旁邊,適當將根挖傷,促使根上萌發不定芽,產生新枝,再用快刀於陰雨天切取帶根的新枝作苗栽培。

扦插繁殖

3月初剪取2年生帶芽的枝條,每節帶壯健芽2~3個,隨剪隨插,株距16㎝。扦插成活後加強肥水管理。培育一年後即可移栽定植。 4、移栽定植 種子繁殖的實生苗2年後移栽定植,扦插育苗第二年定植。早春,在挖好的定植穴內放入幼苗,將腐熟的豬欄糞和土拌勻,填入穴中,使苗的根部全部覆蓋,壓實,澆水即可。

田間管理

苗期管理

種子繁殖的於翌年春季出苗後,隨時清除地面落葉和雜草,適當施肥;扦插育苗的成活後,每隔30天澆稀薄人畜糞水一次。

大田管理

定植返青後,要及時除草,冬季要清除地面落葉、雜草,並在蔸部培土。清明後,鈎藤開始萌發新枝,到秋分時將枝頂剪除,即「打頂」;秋季,結合採收剪除枯枝、病枝。鈎藤定植後,每隔40天澆1次稀薄人畜糞水,冬季在鈎藤蔸部鋪一層腐熟的豬欄糞,並蓋一層細肥土。

採收加工

採收

秋、冬兩季採收,割下帶鈎枝條,去掉葉片和乾枯枝,剪成2~4㎝的帶鈎莖枝。並可結合選條作扦插,以及除去病枝等。

加工

鈎藤在傳統加工習慣上,常置鍋內蒸片刻或於沸水中略燙後取出曬乾,目的是使色澤變紫紅,油潤光滑。鈎藤經蒸或燙後總生物鹼含量與直接曬乾的基本一致。產區加工是將所採收鈎藤直接曬乾。同時,應將帶鈎的死亡枝條及葉等雜質剔除,帶鈎的死亡枝條較活的帶鈎枝條干後的總生物鹼含量低3~4倍,品質較差,多不入藥。

貯藏

鈎藤應貯存於乾燥通風處,要求溫度30℃以下,相對濕度65%~75%,商品安全水分不得超過10.0%。

主要價值

本種的枝條在四川等地是作藤椅等藤器的重要原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