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年從不乏生動(子雋)
作品欣賞
經年從不乏生動
經年雖不動聲色,總是流光溢彩,不乏生動。因為,經年承載着物換星移,情景交融,新生舊逝。我們一串串足跡也會深刻於經年,然後開成花朵,芳香於世,欣喜於己。經年裡許多俗事,歷經歲月的浸染,慢慢地變成了趣事,讓人們不失不忘。一些俗事,還會成為一個個豐厚的故事,或者一種滋味源遠流長。
我們懷着美好的祈願,遇到春花,相伴酷暑,作別落葉,手捧雪花時,又回到了曾經的原點。步入臘月的門檻,人們的心境也換了情調,柔軟,喜悅。冬閒還未進行到底,就為過年開始了細緻的準備。臘月的每一天,都有着特定的議程,每一項都不可落下,人們的腳步也有了歡騰的節奏。
年事,也是俗事,源遠流長,歷久豐富,在舊年歲尾,透出安暖喜慶的味道。經年裡的舊事,雖然代代傳承,年年都在做,可依舊有着盛大的儀式感。比如拜年敬老,比如祭奠先人,比如元宵節燃放煙花,比如二月二扶龍頭…..辭舊的歡喜,來年的祈盼,別離的愁緒,韶華的感念,成就了一種不曾釋懷的氛圍。一件件俗事,把每一段再平凡不過的生活,裝點的多姿多彩,有滋有味,若是把這些俗事連接起來,就是一副承載經年的畫卷。一代一代的閱讀,欣賞,使經年裡那些俗事永不腐朽。由於歲月的綿延,這些俗事會蛻變為一種遺產,滋養着接踵而至的時光。
我們透過一件件俗事,看到了古老而深情的過往。誠然,那些風起雲湧,翻天覆地的事件,構成了經年的骨架,可那些日復一日,看似平淡無奇,不屑一顧的瑣事,恰恰是歷史淵源的血肉,讓我們在經緯分明的歲月里,享受到了時光的寬厚與豐滿。
每每臘月初一,廟宇香火繚繞,人們虔誠地作別舊年,也寄予新年最良好的祈願。臘月極寒,也是最熱鬧的時節。一年又一年,人們以最虔誠的心念,感恩天地的賜予,感恩山水的滋養,向舊年致敬、作別。生活的本質是活着。人要活着,就免不了家長里短、柴米油鹽,鍋碗瓢勺,俯拾皆是凡人瑣事,卻濡染出萬般人情世相。
承載經年的詩的世界裡,唐詩深刻絢麗,宋詞深情婉約。而在一個個尋常的生命里,也包含着對唐詩宋詞的詮釋與解讀,包含着對世態風物以及日常的接納。經年裡,所有的絢麗都成長於不屑的瑣事中,就像一棵樹幹與一枝一葉,關聯的那樣密不可分。汪曾祺說:「生活,是很好玩的。」某個下着大雪的清早,他去逛天壇,看到幾位老人在踢毽子,最年輕的也六十開外。他們輪流踢,一個傳給一個。腳法有「揚」、有「跳」,毽子在人群中飛舞,始終未落到地下。老人們腿腳利落,面色紅潤,雙目有神。汪曾祺便感慨:大雪天,這幾位老人是一幅畫,一首詩。
經年原本不乏生動。素常,固然平淡,一旦被藝術浸染,也可以成為非凡的景物。月落西山,晚霞漫天,留下一片柔軟與安暖;蒼茫夜色,點點燈火,那是親情的呼喚;繁星點點,與月對飲,那是空靈之美的再現;黃昏閒徑,花影婆娑,醉在靜美間。哪一樣都是尋常的景物,日日重疊,天天相伴。如此的平凡,當與情趣和藝術融合,就會成就一個形形色色美好的世界,契合着人們悲歡離合的感觸。
不由得想起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里憶起的節物風流、人情和美,雖恍如夢囈,卻又那般真切無比,令千年後的我們心嚮往之。「世事盛衰無常、時移物換,人生起落浮沉、世故紛來,然而令人興味盎然、在心中悸動不已的,仍不過是那些凡俗的記憶」。經年裡每一幅圖景,都蘊含着人們的真情實感。當閱遍黎民蒼生,經歷榮辱盛衰後才知道,人生之旅的每一抹亮光,都是汗水的折射,生活最大的幸福,都來自切身的點點滴滴,一直的祈願便是歲月無恙,親人安康。
作者簡介
子雋,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