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地理學歷史理論方法和實踐
《經濟地理學歷史理論方法和實踐》,系統介紹70年代初期以前蘇聯和世界經濟地理研究的重要著作。Ю.薩烏什金著。1973年蘇聯莫斯科大學出版社出版。中譯本198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毛漢英、張成宣等譯。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中譯本分為14章,約40萬字。主要內容大致可歸納為4個方面:1.論述了經濟地理學的一般理論及方法論原理,蘇聯經濟地理學的形成、發展過程,包括學科的分化與發展過程,綜合研究方法的確立與發展。2.介紹了十月革命前後世界經濟地理研究的歷史和現狀,以及當前研究的主要課題,並聯繫蘇聯情況進行評述。3.專題研究,主要闡述了自然界和社會生產的相互作用、勞動地域分工、社會的地域組織及經濟區劃等。4.介紹了經濟地理學的研究方法,並論述了其實踐意義和發展前景。本書對蘇聯經濟地理學在世界上的地位與作用作出較高評價,並對西方和中國的經濟地理學作出評述。書後附有參考文獻916種及人名譯名對照表。本書為作者從事經濟地理理論研究40餘年的力作,也是蘇聯經濟地理學自70年代以來的理論巨著。
作者簡介
Ю. 薩烏什金(Юлиан Гребович Саушкин,1911—1982),蘇聯莫斯科大學地理系教授,蘇聯經濟地理學界中以巴朗斯基為首的「區域學派」中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從事蘇聯經濟地理,經濟地理理論問題,經濟區劃和歷史地理等研究。主要著作還有《蘇聯不同區域的自然評價和農業經濟活動人口評價》、《經濟地理學導論》、《蘇聯綜合發展的國民經濟》、《蘇聯經濟地理》(第1—2卷)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經濟地理學歷史理論方法和實踐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 ↑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