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线菊
绣线菊 |
中文名称:绣线菊 外文名称:Spiraea salicifolia L. 别称:柳叶绣线菊、蚂蝗草、珍珠梅、马尿骚 二名法:Spiraea Salicifolia 目科:蔷薇目、蔷薇科 亚科亚目:绣线菊亚科、蔷薇亚目 |
绣线菊(学名:Spiraea salicifolia L.),又名马尿骚、蚂蝗草、蚂蝗梢等,属蔷薇目、蔷薇科直立灌木,高达2米。嫩枝被柔毛,老时脱落;冬芽有数枚褐色外露鳞片,疏被柔毛叶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叶片长圆披针形至披针形,花序为长圆形或金字塔形的圆锥花序,花瓣粉红色,花期6-8月,果期8-9月。绣线菊在东亚、欧洲东南部均有分布。
绣线菊子、叶、根都可作药用,有祛风清热、明目退翳的作用。绣线菊也是蜜源植物,可丰富人们的饮食生活。
目录
形状
直立灌木,高1-2米;枝条密集,小枝稍有稜角,黄褐色,嫩枝具短柔毛,老时脱落;冬芽卵形或长圆卵形,先端急尖,有数个褐色外露鳞片,外被稀疏细短柔毛。叶片长圆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8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密生锐锯齿,有时为重锯齿,两面无毛;叶柄长1-4毫米,无毛。
花序为长圆形或金字塔形的圆锥花序,长6-13厘米,直径3-5厘米,被细短柔毛,花朵密集;花梗长4-7毫米;苞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全缘或有少数锯齿,微被细短柔毛;花直径5-7毫米;萼筒钟状;萼片三角形,内面微被短柔毛;花瓣卵形,先端通常圆钝,长2-3毫米,宽2-2.5毫米,粉红色;雄蕊50,约长于花瓣2倍;花盘圆环形,裂片呈细圆锯齿状;子房有稀疏短柔毛,花柱短于雄蕊。
蓇葖果直立,无毛或沿腹缝有短柔毛,花柱顶生,倾斜开展,常具反折萼片。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长习性
喜光也稍耐荫,抗寒,抗旱,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深厚肥沃的土壤。萌蘖力和萌芽力均强,耐修剪。生长于河流沿岸、湿草原、空旷地和山沟中,海拔200-900米。
绣线菊的适应性非常强,但在光照环境好、气候环境湿润的地方生长最快,在我国的内蒙、河北、山东、江苏、广东等南北地区皆有种植,而且 它的萌芽和分蘖能力非常好,非常的耐修剪,可以修剪成绿篱、球状等多种多样的造型观赏,而且它的花期也很长,可从六月开到八月,是夏季不可多得的观赏花卉品种。[1]
分布情况
绣线菊在蒙古、日本、朝鲜、西伯利亚以及欧洲东南部均有分布,在中国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均有栽培。
品种分类
绣线菊贫齿变种(S. salicifolia L. var. oligodonta Yu)
叶片全缘或自中部以上疏生极浅锯齿,边缘微被细短柔毛。
产黑龙江。生于山脚下水甸旁,海拔700米。
绣线菊巨齿变种(S. salicifolia L. var. grosseserrata Liou)
叶缘锯齿较深,呈缺刻状重锯齿。
产黑龙江、吉林。生于河岸旁。
主要价值
夏季盛开粉红色鲜艳花朵,栽培供观赏用,又为蜜源植物。
根、全草(空心柳):苦,平。通经活血,通便利水。用于关节痛,周身酸痛,咳嗽多痰,刀伤,闭经。
功能主治
止咳,明目,镇痛。治咳嗽,眼赤,目翳,头痛。
①《贵州民间药物》:止咳,镇痛,治翳明目。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头痛。
附方
①治咳嗽,吐痰成泡,周身酸痛: 土黄连干品二两。熬水服。
②治风眼目翳: 土黄连二钱,冰片五分,人乳三钱。加水蒸熟,点眼角。
③治眼睛红痛及头痛: 土黄连五钱,紫苏叶二钱,白菊花一钱。熬水服及熏洗。 (①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④治头痛: 绣线菊根、何首乌各三至五钱。水煎服。
化学成份
全草中分离出绣线菊碱(Spiradine) A、B、C、D、 F、G,绣线菊因碱(Spireine)等生物碱。
控油祛痘功效
绣线菊是三大神圣德鲁伊Druid草药之一,长期是欧洲民间秘方药。它通过以下途径起到神奇的控油祛痘功效:
(1)抑制5α-还原酶(雄激素酶)活性,抑制皮脂腺体的分泌活动,防止脂溢和粉刺。
(2)收敛毛孔,减少皮脂溢出至皮肤表面。
(3)含有抑菌成份,能够抑制形成粉刺的细菌。
绣线菊在园林中应用较为广泛,因其花期为夏季,是缺花季节,粉红色花朵十分美丽,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些许柔情与凉爽,是庭院观赏的良好植物材料。[11]
植物文化
绣线菊又叫蚂蝗梢,是典型的两性花,花色于白色为主,花期比较长,所以常用来做园林景观植物栽培种植。关于绣线菊的花语的由来有许多版本,其中一种据说是因为绣线菊非常能抗寒、抗旱,如果对进行修剪,那么绣线菊又会很努力的生长出新的枝叶来,绣线菊就是依靠这种努力、顽强而让自己美丽的花朵永存人间的。[2]
花语和象征意义:祈福、努力。[3]
参考资料
- ↑ 绣线菊种子, 花草种子网,2019-06-08
- ↑ 蚂蝗梢的花语:祈福、努力,园林网,2010年05月14日
- ↑ 蚂蝗梢的花语:祈福、努力,园林网,2010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