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青城山四詠其中三首
續青城山四詠其中三首 |
作品名稱:續青城山四詠其中三首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文同 |
續青城山四詠其中三首是宋朝著名畫家、詩人文同作品之一。
文同(1018~1079年),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畫家、詩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進士,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歷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陝西洋縣)等知州或知縣。元豐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吳興)就任,世人稱文湖州。元豐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歲。他與蘇軾是表兄弟,以學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為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讚許,尤受其從表弟蘇軾敬重。[1]
目錄
正文
續青城山四詠·香積寺
道險轉詰曲,山深愈巑岏。 行松耳目清,入竹襟袖寒。 殿閣紅芙蕖,岩巒碧琅玕。 高僧把金字,擁衲對雲看。
續青城山四詠·飛赴寺
平林露層巘,上獨置孤寺。 群仙馭飛駕,往往赴於此。 風高幡影亂,日落鐘聲起。 誰可謂詩豪,興來吟萬紙。
續青城山四詠·昭慶觀
琳崖盤玉霄,彩翠接步武。 雲霞不可畫,泉石固難譜。 神幢逾百尋,帝轍歷萬古。 靈瀑誰與窮,長飛六時雨。[2]
作者生平
文同(1018—1079),字與可,號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東)人。仁宗皇佑元年(1049)進士,初仕邛州軍事判官。至和二年(1055)調靜難國節度判官,嘉佑四年(1059)召試館職。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1065)改漢州。三年,遷知普州。神宗熙寧三年(1070)召知太常禮院。因議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興元府、洋州。元豐元年(1078)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於陳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詩外尤以墨竹知名,畫家稱文湖州竹派。[3]
主要作品
後人編有《丹淵集》四十卷,拾遺二卷,附范百祿所撰墓誌及家誠之所撰年譜。《宋史》卷四四三有傳。文同詩二十卷,以《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毛晉汲古閣重刊明萬曆三十八年吳一標刻《陳眉公先生訂正丹淵集》為底本,參校明萬曆四十年蒲以懌刊《新刻石室先生凡淵集》(簡稱梁校,藏南京圖書館),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閣本(簡稱傅校,藏北京圖書館)。另輯錄集外詩,附於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