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華爾茲1
簡介
華爾茲舞(Waltz) 用w表示。也稱"慢三步"。摩登舞項目之一。舞曲旋律優美抒情,節奏為3/4的中慢板,每分鐘28~30小節。每小節三拍為一組舞步,每拍一步,第一拍為重拍,三步一起伏循環。通過膝、踝、足底、跟掌趾的動作,結合身體的升降、傾斜、擺盪,帶動舞步移動,使舞步起伏連綿,舞姿華麗典雅。是維也納華爾茲(快三步)的變化舞種。19世紀中葉,維也納華爾茲傳到美國,當時美國崇尚舒緩、優美的舞蹈和音樂,於是將快節奏的維也納華爾茲逐漸改變成悠揚而緩慢、有抒發性旋律的慢華爾茲舞曲,舞蹈也改變成連貫滑動的慢速步型,即今之華爾茲舞。維也納華爾茲的起源要追溯到12、13世紀並發現於一種叫做「Nachtanz」舞里。維也納華爾茲起初來自巴伐利亞,過去稱之為「German」。然而,另外一些人對維也納華爾茲的這個起源持有疑問。1882年1月17日,有一篇出現在巴黎雜誌上的文章---「La Patrie」(祖國),聲稱華爾茲是1178年首次在巴黎出現的, 當時不是叫華爾茲這個名字, 應該是以普羅旺斯(法國東南部一地區)的Volta命名的。大概這種舞是3/4節奏,其法國人認為他們是維也納華爾茲的先驅。
評價
第一支華爾茲舞曲是在1770年出現的,1775年傳入巴黎,但過了一段時間才變得很流行,1813年Byron先生譴責華爾茲舞是不貞潔的,1816年華爾茲才被英格蘭人所接受, 但對華爾茲的爭論遠沒有停止。1833年,Celbart小姐出版了一本名為「Good Behavior」的書,據書上她稱華爾茲是「一種少女跳的過於放縱的舞蹈」(儘管當時已允許已婚女士跳華爾茲)。在標準舞比賽里,維也納華爾茲是與華爾茲並列的單獨項目,而且只在進入決賽圈的選手之間進行。可見難度是相當高的。維也納華爾茲的標準旋迴,只有前進式左右旋轉和原地的斑點式左右旋特四種形式,加上前進換步也不過共五種。但由於速度較快,對雙方的配合要求較高,因此不大容易練好。下面從自娛式簡易跳法開始練習。維也納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18世紀以來成為歐洲古典音樂的中心,華爾茲舞曲的故鄉。 作為音樂名城,維也納擁有眾多的歌劇院、電影院,各式各樣的音樂廳遍布全城。最顯赫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建於1869年,是一座古羅馬式建築。這裡曾經首演過莫扎特和貝多芬的作品,19世紀歐洲所有著名歌劇作家的作品,都在這裡上演過。1945年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炮火,1955年又按原來的樣式重新建造。每年這裡都有音樂比賽,是全世界的歌劇中心。漫步維也納,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音樂對這個城市的影響。許多街道、公園、劇院、會議廳等都是以世界著名的音樂家的名字來命名的;不少著名音樂家的雕像矗立在花園裡或廣場上。在內環路的城市公園裡,可以看到偉大的約翰·斯特勞斯正在聚精會神地演奏小提琴;沿着內環路,還會看到貝多芬、莫扎特等音樂大師的英姿。這些音樂大師都曾在這座音樂名城中度過多年音樂生涯。 這座音樂名城還為音樂愛好者創造各種各樣的條件。每年都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到這裡深造、創作並從事演出活動。每當夏季,許多交響樂隊走出音樂廳為人們演奏。優美的旋律把人們帶到藍色的多瑙河上,帶到靜靜的維也納森林裡,帶到高雅的藝術境界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