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多·布爾沃-李頓
維克多·亞歷山大·喬治·羅伯特·布爾沃-李頓,第二代李頓伯爵,嘉德勳章(KG),印度之星勳章(GCSI),印度帝國勳章(GCIE),英國樞密院(PC),副總錦尉(DL)(Victor Alexander George Robert Bulwer-Lytton, 2nd Earl of Lytton,1876年–1947年),英國政治人物。
維克多·布爾沃-李頓伯爵 | |
---|---|
出生 | 1876年--1947年 |
國籍 | 英國 |
目錄
基本情況
他是羅伯特·布爾沃-李頓,第一代李頓伯爵之子,生於英屬印度的西姆拉,當時其父正在擔任印度總督。1891年父親逝世後繼承李頓伯爵爵位。先後就讀於伊頓公學與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916年-1920年在英國海軍部任職,1920年-1922年任印度事務次官。1919年進入樞密院。1922年-1927年任英屬印度孟加拉總督,期間一度代理印度總督。1933年獲得嘉德勳章。
李頓最著名的事蹟是在1931年領導國際聯盟所派遣的李頓調查團調查九一八事變始末,調查團所提出的李頓報告,主張日本為侵略者,但也承認日本在滿洲的特殊權利,建議在滿洲成立在中國名義主權下的自治政府,以達成中日和平。由於國聯不承認滿洲國,日本在1933年退出國際聯盟。
李頓的妻子Pamela Chichele-Plowden曾經是年輕的邱吉爾熱情追求過的對象。李頓的兩個兒子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死,他死後李頓伯爵爵位由弟弟內維爾·布爾沃-李頓繼承。
國聯調查團和團長李頓伯爵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中國駐國際聯盟代表施肇基奉令,於9月21日向國聯理事會控告日本侵略中國領土,破壞國聯盟約。要求國聯採取行動,制止日本對和平的威脅和形勢的惡化。「使危害和平的局勢不致擴大」,並恢復到事變爆發前的狀態。
國際聯盟在英法等大國操縱下採取了縱容態度,國聯理事會就日本武裝侵入中國東北問題爭論了3個月,作過多次決議,既不敢譴責日本,也不能制止日本擴大侵略。在中國代表的一再要求下,1931年12月10日,國聯理事會終於通過決議,決定派遣一個國聯調查團到遠東實地調查。1932年1月21日,國聯調查團正式成立。調查團由英、美、法、德、意等5個國家的代表組成。團長是英國人李頓爵士,故亦稱李頓調查團。
李頓爵士全名為維克多·布爾沃·李頓,1922∼1927年任英國駐孟加拉總督,並於1932年擔任國際聯盟派至中國東北的調查團團長,發表所謂《李頓報告》。維克多·布爾沃-李頓生於印度,他的父親李頓第一伯爵是當時的印度總督,李頓在學童時代即繼承了父親的爵位。他在伊頓公學及劍橋的三一學院接受教育。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首次在海軍部擔任政府公職。1919年進入樞密院。 1920年出任印度部政務次長,1922年-1927年任英屬印度孟加拉總督,1925年在前後兩任總督交接期間一度代理印度總督。
1932年受國際聯盟派遣組成李頓調查團調查九一八事變。李頓調查團在中國東北活動了一個半月。1932年10月2日《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在東京、南京和日內瓦同時發表。報告書雖然肯定東北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主權屬於中國,對事變經過和偽滿洲國也有某些公正和客觀的敘述,但是總體上是模糊是非、混淆黑白,充分暴露了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綏靖政策。報告書認為中國抵制日貨運動是「中日衝突的重要原因」,蘇聯的「共產主義目前的傳播」是造成「九一八」事變的最重要因素。
對於「九一八」事變的解決,報告書主張既不應該維持「滿洲國」的現狀,也不應恢復到「九一八」事變以前的狀態,而是應該中日兩國都從中國東北撤出武裝力量,中國東北由西方列強各國共管。調查團所提出的李頓報告,主張日本為侵略者,但也承認日本在滿洲的特殊權利,建議在滿洲成立在中國名義主權下的自治政府,以達成中日和平。這個報告受到各方讚譽,他因此得到嘉德勳章,但由於日本決心蠻幹到底,1933年退出國際聯盟。而國際聯盟無法對日本進行有效的制裁。
之後,李頓雖在各種官方或非官方的團體中任職,可均非要職, 1945年退休。[1]
參考文獻
- ↑ 「打醬油」的國聯調查團和團長李頓伯爵鳳凰網,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