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唇鸚嘴魚
綠唇鸚嘴魚 |
綠唇鸚嘴魚,體延長而略側扁。頭部輪廓呈平滑的弧型。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幾被上唇所覆蓋;大成魚之上齒板具1-2犬齒;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背鰭前中線鱗約5-7;頰鱗3列,上列為5-6鱗;中列為6-7鱗;下列為1-3鱗。胸鰭具14-15軟條;尾鰭為微凹或半月形。稚魚(大約 8 公分以內)體呈黑褐色,體側有數條白色縱紋。初期階段(IP, Initial phase)的雌魚體色有諸多變異,但大多為背側紅褐色,體側暗紫紅色至黑褐色,腹側則為鮮紅色至黃色。終期階段(TP, Terminal phase)的雄魚體色為藍綠色,鱗片具橙紅色緣,而背部鱗片會轉為綠色,並延伸至尾柄部;胸部及其前方均為藍綠色;從胸鰭基部至尾柄有一綠色條紋縱走其間;頭部上側為橄欖色,下側有一道藍綠色線條由上唇向後達鰓蓋邊緣;上唇具橙色及藍綠色色帶各一,下唇則僅具一藍綠色色帶;背鰭、臀鰭均為黃色,並且於外緣及基部都有翠綠色之色帶分布;胸鰭上部為藍綠色,下部為橙紅色;腹鰭為黃色,硬棘為藍綠色;尾鰭為藍綠色,外緣為黃色,基部為橄欖色。
目錄
簡介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海域,由東印度洋的聖誕島到皮特凱恩群島,北至琉球群島。台灣除西部海域外,其他各海域及離島均有記錄。
評價
鸚嘴魚總是成群結隊地旅行。這些群體總是由占主導地位的雄性領導,其次是許多雌性鸚嘴魚。然而這些雌性鸚嘴魚實際上並不像它們看起來的那樣,它們表面上表現出雌性魚的所有特徵(包括生殖系統),但是如果該魚群中占主導地位的雄性去世或無法履行領導者的角色,這些雌性魚之一將改變其性別並成為主要雄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