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缅茄(中药材)


缅茄
t01016997ee4c3fb815.jpg
图片来源 https://www.360kuai.com/pc/991f3ec069cc6848b?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缅茄

汉语拼音:Miǎn Qié
别名:沔茄(高濂《珍异药品》),木茄《粤志》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赤眼,眼生云翳,疮毒,火热牙痛

缅茄,中药名。为豆科缅茄属植物缅茄Afzeliaxylocarpa(Kurz)Craib的成熟种子。植物缅茄,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赤眼,眼生云翳,疮毒,火热牙痛。[1]

目录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缅茄

拼音名:Miǎn Qié

英文名:Seed of Makamong,Seed of Woodyfruit Afzelia

别名:沔茄、木茄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fzelia xylocarpa (Kurz)Craib[Pahudia xylocarpa Kurz]

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

  • 1.《灵秘丹药笺》:缅茄儿,形如大粟,上有罩帽,如画皮样。
  • 2.《滇略》:缅茄,枝叶皆类家茄,结实如荔枝核而有蒂。
  • 3.《粤志》:广东高州府出木茄,上有方蒂,拭眼去昏障,即缅茄也。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缅茄的成熟种子。

采收和储藏

秋、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摘,剥取种子,晒干。

原形态

缅茄 常绿乔木,高12-25m,有时可达40m。树皮褐色或灰棕色,有灰白色斑点;小枝被白粉。叶互生,偶数羽状复叶;总叶柄长2.5-3cm;小叶2-5对,对生,小叶柄短,长不及5mm;小叶片卵形、阔椭圆形至近圆形,长5-8cm,宽3.5-6cm,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圆,纸质。总状圆锥花序,密被白色或灰黄色短柔毛;苞片和小总苞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大小相等,长约6mm,宿存;花萼裂片长圆形;花瓣淡紫色,倒卵形至近圆形,旗瓣1片;能育雄蕊7,基部稍合生,花丝长3-3.5cm,下部被柔毛;子房上位,被毛,花柱长而突出。荚果长椭圆形,略扁,长10-12cm,宽6-7cm,厚4cm,棕褐色,木质,坚硬。种子2-3颗,扁圆形,长宽均约2.5cm,厚约1.5cm,种皮黑褐色,基部有一角质、坚硬的假种皮状种柄,其长略等于种子。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部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

性味

辛;平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赤眼,眼生云翳,疮毒,火热牙痛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酒水磨涂。

各家论述

  • 1.《灵秘丹药笺》:抹眼眶去火毒,又能解百毒。水磨涂治牙疼。
  • 2.《滇略》:拭眼去翳,亦解疮毒。[2]

摘录

中华本草

相关配伍

治疔疮走动,毒攻入内,不知人事,但有气者,沔茄一枚,用瓷碗盛黄酒,将茄于碗内,磨得下磨不下,只管于酒内磨一钟热茶时,将酒装入长颈锡壶内,再入连须葱二根,牙咬不令断,白豇豆七粒。如荞麦开花时加入荞麦七粒,别时不用。又用小麦,令众人口嚼成面筋,封固壶口,放水锅内煮一柱香,取出热服出汗,愈后静四五日效。(《良朋汇集》)[3]

参考资料

  1. 缅茄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缅茄中医世家
  3. 缅茄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