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缓驶过(小猪她爸)
作品欣赏
缓缓驶过
夏日周末,与朋友小酌。
酒馆不大,装饰独具风格。走廊墙面上写着大连土语,浮雕式地刻着一些老物件,勾起里出外进的人们,对过往生活的记忆。
我们那个包间的壁纸,是一张老式有轨电车的素描,几行正楷小字写道:1909年,第一辆有轨电车缓缓驶过大连街头……
三杯两盏,恰好微醺。出得店门,已是万家灯火。两条铁轨在灯光霓虹照射下泛着亮光,一辆有轨电车“咣当” “咣当”驶过。
站在路边,稳稳神,四下看看。哦,往西走一站地,就是小时候的家。距离电车站不远处,有一段矮墙,我常常坐在矮墙上,看着有轨电车慢悠悠开过来,又慢悠悠驶过去。
时光荏苒。从1909年起步,如今有轨电车已经缓缓驶过一个多世纪。酷暑寒冬,雨里雪里,慢悠悠驶来,慢悠悠驶过,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移动的老“古董”,沉淀下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大连的有轨电车是继天津、上海之后,中国第三条、东北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它不仅是这座城市现代交通起点,也见证了屈辱和荣光。
日本侵占大连后,为巩固其在“南满”的统治,大规模实施城市“电气铁道”筹建计划。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大连共开通十条有轨电车线路,总长约32.7公里。据一些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大连人诉说,当时有轨电车有白牌车和红牌车的区别。白牌车干净、舒适,乘客多数是日本人,劳工和穷人不允许上这样的“好车”,只能乘坐挂红牌的“破车”。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945年,大连解放。日本投降时,对有轨电车进行破坏摧毁,运营线路剩下三条,仅有十台车辆勉强能用。大连人民没有屈服,反而燃起更加炽烈的重建热情。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大连有轨电车发展的巅峰时期。最多时建有线路十一条,总长48.9公里,车辆144台,日均客运量45.33万人次。有轨电车成为当时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到了七十年代,随着汽车客运快速发展,有轨电车开始由“主角”变成“配角”。许多城市嫌弃有轨电车速度慢,占用道路,效率不高,纷纷取消有轨电车线路。有轨电车逐渐被公共汽车、双层大巴、地铁、轻轨取代了。在上海、天津、哈尔滨、长春等城市,大刀阔斧把有轨电车砍掉的时候,大连却保留三条有轨电车线路,后又合并为两条线路,成了全国仅存的老式有轨电车。这两条线路首尾相连,从东到西贯穿整个市中心,全长十五公里。
“咣当”、“咣当”驶过十五公里的有轨电车,展现了大连人的睿智,见证了过去与现在。望着眼前徐徐驶过的有轨电车,儿时与电车亲密接触的往事浮现眼前,像刚刚喝下去的陈年老酒,略略的醉意令人迷离。
早些年,十多岁的孩子,压根不需要家长照顾。一帮小伙伴,聚在电车道边上玩耍,是儿时挥之不去的记忆。漆成绿色的电车,像一个移动的小房,沿着铁轨慢悠悠地行驶,发出“咣当、咣当”节奏分明的声音。心里总在嘀咕,这小房子为什么会跑?
十四五岁时,开始与有轨电车亲密接触。男孩子的野性,加上小伙伴们怂恿,我决定暑假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大海学游泳。首选游泳的地方是星海公园,那里水清浪小,又是沙滩,最主要的是出门就可以乘有轨电车,不用换乘,特方便。
“咣当”“咣当”的小房子,在站台停稳。老式有轨电车,依靠加大电流提速,一般速度为每小时15公里。车行速度之慢,有时甚至比不过自行车。但这也是它可爱之处,稳重,可信赖。一百多年来,还没人看到有轨电车出交通事故,顶多是线路故障“趴窝”了,或者冬季轨道结冰,上不了大坡。有的时候,行人明明知道电车来了,也不紧不慢地走着,不急着让路,而电车也不紧不慢地开着,不急于,也不会抢道通行。
车体上面有两条“大辫子”,那是供电系统通道,电车跑不跑,全靠这条“大辫子”。有轨电车的车门,是带有滑道的双开门。乘务员站在车内,一手用力向前推动一扇门,另一只手向后拉动一扇门,“哗啦”、“哗啦”车门便打开了。等到乘客都上来后,再把车门相对一拉,一个铜制的挂钩将两扇门勾住。乘务员脆生生的一声“走,司机”,小房子晃动着起步。
车内的木质座椅厚重结实,延着车窗下对向排开。车座上方,一条横梁上拴着把手,把手的带子是纯牛皮的,黑色的手环,随着车子的摇摆,左一下、右一下,不停地晃动。有轨电车没有倒车功能,因此一前一后有两个驾驶室。通常是到终点站后,乘务员下车,拉车一根绳子,把车上的“大辫子”拽过去,司机则换到另一头的驾驶室,往回开。
孩子们好奇,上车后就奔向后面的驾驶室。驾驶台等操控设备都是铜制的,磨得铮亮耀目。调皮的孩子,会悄悄地踩一脚汽笛,发出“呜”的一声,招致乘务员一通呵斥,孩子们便偷偷地笑。
车到星海公园。蓝天碧海,阳光沙滩,我们在海里尽情的戏水。小伙伴中大多数人不会游泳,也没有游泳教练,学着稍微会游一点的伙伴的样子,憋一大口气,然后把身子埋到水里,当身体浮在水面时,手脚并用地划水,时而沉下去,时而浮起来,直到筋疲力尽。
夕阳西下,“咣当”“咣当”的小房子,又把我们载回家。
那时候,家里人口多,日子过得挺紧巴。虽然说当时的电车票只有四分钱,但一个暑假里每天8分钱的车票也是不小的负担。况且学游泳是背着父母去的,不敢跟大人要车钱。当时乘车是下车时交票,然后由乘务员撕碎,投到一个铁皮打制的小筒里。碰上上下班高峰时间,乘务员忙不迭,难免有些票没有撕碎,遗落在站台上。我和几个小伙伴常去车站转悠,寻找拣拾这样的车票,甚至把两个一半的票重新拼接起来,以解决票务难题。
每一次逃票成功,小伙伴们都嘻哈半天以炫耀成果。其实,现在想想,不是乘务员阿姨有多傻,真假票都不会辨识。她们那是故意放我们一马,给孩子们的暑假添一些快乐因子,是无言无语的爱。
岁月变迁,如今轨道交通焕发第二春。作为“零排放”的节能环保交通工具,电车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现代化电车应运而生。大连也不甘落后,一条轻轨电车和两条地铁相继落成。现代电车因为速度快、不堵车,四通八达,早已成为城市交通的主力军。
那两条有轨电车线路,虽然几经改造,依然不紧不慢地驶过高楼林立的街区,没有风驰电掣的感觉,也没有车来车往的嚣噪,像一位定力十足的老者,步伐不快,但走的坚定有力。
一位书法家兼作家兼小女人的朋友,曾撰文《慢下来,享受美好》,我很以为然。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基于对生活预期的高度自信。如果不是急着办事,坐着有轨电车晃晃荡荡地行走,看看窗外的风景,不是很惬意吗?
有一年夏天,我接待了一批来自南方的同行。晚餐后,太阳还没落山。我建议他们,别在酒店呆着,出门就是有轨电车站,坐一坐电车,体验一把慢悠悠地感觉。客人中,一位年轻女孩问道,是那种像小房子的车吗?我说,没错,过马路乘车,小房子将把你们带到大连的东部海岸。
那里,是一片蔚蓝,还有太平洋的风。
作者简介
小猪她爸,退休公务员,喜欢文字写作。
参考资料
- ↑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