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識271-280首(趙光義)
緣識271-280首(趙光義) |
作品名稱:緣識271-280首(趙光義)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趙光義 |
緣識271-280首(趙光義)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趙光義的作品之一。
趙光義(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1]
目錄
正文
二七一
一年去住幾週遊,日月高懸萬億秋。 但好心求方外境,勿教妄想沒剛柔。
二七二
一身獨善欲何之,爭及衣冠解撫綏。 浮世淺情無限量,愚蒙自是不相規。 直須憑仗分明說,詰取靈源問得知。 要覓洞中閒日月,除將濟事謾非為。
二七三
一言有善亦須聽,終日飽餐不易任。 他織他耕無憫念,世途誰是愛人心。
二七四
異草靈芝發瑞光,不澆滋潤自然芳。 何勞更問延齡藥,必可同天地久長。
二七五
因緣業障遇真稀,黃帝乘龍豈是非。 達識尚凝常恍惚,愚蒙溶解故相違。 華池秘密人天授,神室光揚日月輝。 智者無言皆口默,敢將容易論玄機。
二七六
朱明日盛殘花卉,瓊苑爭游諠帝里。 寶馬香車去復來,幾許人心歡不已, 金明水上浮仙島,畫舸龍舟非草草。 世寧清靜驗如然,老者攜小少隨老。 匼匝煙雲楊柳岸,羅綺縱橫長不斷。 五穀豐登順四時,億兆歌謠絕愁嘆。 康哉闐咽芳林下,一看難醻千萬價。 昇平聽在樂聲中,比屋可封民自化。
二七七
玉殿金扉百道光,迴旋隱密對朝陽。 世人不悟幽深理,卻說浮生事久長。
二七八
重陽佳節菊花貴,婀娜如金葉青翠。 傍籬傍落一婆娑,發在秋天為祥瑞。 引步登高甚奇見,想此儀形植霄漢。 恣情采折手中叉,滿袖冠簪香不散。 日飛黃鳥何老訝,看取叢叢光台榭。 願細觀瞻向眼前,含珠露色應無價。 好是侵晨半開坼,風搖去住還難得。 清霜示布轉白雲,喜亦非常意南北。 柳岸煙沈和水淥,獨爾今朝看不足。 倏忽時間勝於春,隨分狂心無拘束。
二七九
圓結都來曜日光,玄珠應感必為祥。 若悟一真能自守,始知大道隱非常。
二八O
月光紅燄影參差,九衢麗景意躕踟。 車馬往來殊無礙,幾人相逐幾人隨。 天河夜靜色如銀,半擁紅街半擁春。 山高市邑弦管處,燭殘露濕伴香塵。 傳更漏唱欲將催,百萬燈花焰里開。 醉酒狂歌家家客,行坐歡娛莫自裁。 去年今夕一般游,桂樹蟾宮慢欹樓。 更深漸覺寒氣冷,雲搖五色順情流。[2]
作者簡介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駕崩,趙光義繼位。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
趙光義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趙光義去世,廟號太宗,諡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3]
歷代評價
《宋史》:帝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陳洪進、錢俶相繼納土。未幾,取太原,伐契丹,繼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災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亂。其故何也?帝以慈儉為寶,服浣濯之衣,毀奇巧之器,卻女樂之獻,悟畋游之非。絕遠物,抑符瑞,閔農事,考治功。講學以求多聞,不罪狂悖以勸諫士,哀矜惻怛,勤以自勵,日晏忘食。至於欲自焚以答天譴,欲盡除天下之賦以紓民力,卒有五兵不試、禾稼薦登之效。是以青、齊耆耋之叟,願率子弟治道請登禪者,接踵而至。君子曰:「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帝之謂乎?故帝之功德,炳煥史牒,號稱賢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焉。[4]
參考資料
- ↑ 趙光義 漢程網
- ↑ 「趙光義」詩詞全集 緣識271-280首(趙光義) 詩詞名句網
- ↑ 趙光義簡介 國學薈網
- ↑ 宋史 卷五 本紀第五 國學導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