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缺翅蟲
原圖鏈接

缺翅目,(Zoraptera)為一類原始的稀有昆蟲,具有集群的生活習性。缺翅目是昆蟲綱中最小的一個目,也是了解最少的一個目。該目1913年首先建立,由於最初發現的種類都是無翅型,故命名為缺翅目,後來才發現有翅型。

缺翅目昆蟲,身長僅三毫米左右。頭大,活動自如;觸角九節,呈念珠狀。翅細長,前翅大於後翅;也有無翅的種類。成群生活於樹皮下或土中。種類甚少,僅一科約22種,分布於熱帶亞熱帶中國於1973年在西藏初次發現,命名為「中華缺翅蟲」。

有翅亞綱的1目。小型稀見昆蟲。頭三角形,觸角念珠狀,口器咀嚼式,無翅或有翅。翅膜質,脈少,後翅小於前翅。尾須不分節、短小。本目昆蟲通稱缺翅蟲,種類稀少,僅缺翅蟲科1科、缺翅蟲屬1屬。目前,全世界已知不足30種。中國已知2種,分布在西藏自治區東南部。1913年義大利昆蟲學家F.西爾韋斯特里首先報導缺翅昆蟲,描述了加納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爪哇的種類。

由於最初發現的缺翅蟲均為缺翅型,所以定名為缺翅目。1920年,А.N.考迪爾在美洲得到這類昆蟲的有翅類型。從此,人們明確了缺翅目昆蟲有缺翅和有翅兩個類型。[1]

目錄

特徵

缺翅蟲成蟲的體長一般不到4毫米。有翅型翅展約7毫米。缺翅型體褐色,頭近三角形,觸角9節。念珠狀。無單眼和複眼。口器咀嚼式。

胸部發達,前胸背板近方形,中、 後胸背板後緣稍大,成梯形。6足粗壯,適於奔跑。後足腿節下側緣有一列從基部開始的由長到短、整齊排列的剛刺。

腹部前8節構造相似。雄蟲第9節背板後緣中央有棒狀突出,最後一節背板後緣中央有一片狀結構,在第9節棒狀突出下面。腹末節腹板因種類不同而各異,有不同的毛序。尾須不分節,乳頭狀。

有翅型體色暗黑,頭額部兩側有黑色複眼,中部有 3個單眼。胸部有2對狹長的翅,翅面密布絨毛,前翅長於後翅,翅脈簡單,僅有徑脈(R、Rs)、中脈(M)和肘脈(Cu);後翅脈更少,僅有人字脈縱貫其間。[1]

參考資料

  1. 1.0 1.1 缺翅目. 百科知識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