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中风
中风可以分为两种型式
一种是因为脑内出血而造成的,称之为出血型中风;另一种则是因为脑内的血管阻塞所致,称之为缺血型中风。缺血型的中风,或有人称之为脑梗塞,既然是因为脑血管阻塞所致,尽速将阻塞的血管打通,似乎是一个合理的想法。而在实际的医学临床试验上,血栓溶解治疗术,也是迄今唯一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一种方式。所谓血栓溶解治疗术,就是将能溶解血块的药物,注射入人体内,然后将阻塞在脑血管里的血块溶解掉,恢复脑血管的畅通。美国的食品药物管制局在1996年准许使用这种药物,即rt-PA,来治疗急性缺血型脑中风;在国内,健保局也在2004年元月起,同意给付以rt-PA来治疗急性缺血型脑中风病患的费用,但是必须专案申请。
在使用这类药物来治疗缺血型中风时,必需注意到以下三个原则
- 一、用药的时机必需是在三小时以内:根据研究的结果显示,超过三小时之后,不仅血栓溶解治疗的成效会变差,而在治疗之后,产生出血的并发症的危险也增大。所以为了有效治疗急性脑中风,建议民众一旦发现中风症状,应尽速就医。台大医院也于91年11月成立脑中风中心,结合院内多个部门,连合组成脑中风小组,负责诊治急性脑中风的病患,并且对于适合接受血栓溶解治疗的病患,适时予以治疗上的建议。
- 二、病况必需符合用药的规定:血栓溶解治疗术并非百分之百安全,其危险性是会发生出血的并发症。所以对于中风的症状轻微,或是已经在恢复中的中风病患并不建议使用。病况过于严重的病患,脑组织的损害范围较大,使用溶解血栓的药物时,出血的机会也会增加。病患本身若有外伤,或身体原本就有一些疾病不宜使用血栓溶解剂时,原则上都不该使用。这方面,在临床医学的实际应用上,已有一套完整的评估方式,家属宜听取医师的建议,依据规定使用血栓溶解的药物,以策安全。
- 三、同意治疗也要了解治疗:血栓溶解术的目的是在尽速打通被血块阻塞了的血管,但是对于已经因为缺血而坏死的脑细胞,并不具有起死回生的效果,所以患者在治疗之后,仍会具有中风的症状。让脑血流恢复通畅的好处是,可以避免中风的症状继续恶化,病患日后复原的情况会比较好。然而,治疗本身具有的出血危险性约有百分之六,是家属在同意治疗时,最需要了解的一点。[1]
大部分的中风是缺血性中风
脑栓塞,在医学上又叫作“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又叫作“出血性脑中风”。因为脑中风之中,脑栓塞占约八成,为了方便,经常简化地以“脑中风”代表脑栓塞,而出血性脑中风,则直接称“脑出血”。
脑中风是因为血栓塞住血管导致脑细胞死亡
人体的血管主要分成动脉、静脉、微血管,这些地方都有可能产生血栓,血栓会塞住血管,血液便无法循环。因为血管供应氧气、营养,循环给身体各个器官、组织的“细胞”,也从这些“细胞”带走代谢的废物。
血管阻塞之后,器官、组织的“细胞就会受伤、甚至死亡”,造成这些器官、组织失去功能,成为阻塞型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心肌梗塞就是因为心脏四周的冠状动脉阻塞,造成心脏细胞死亡或受伤(抢救心脏 – 狭心症与心导管 懒人包);缺血性脑中风则是脑动脉或是颈动脉阻塞,造成脑细胞死亡或受伤;而“经济舱症候群”造成的下肢静脉栓塞,也是血栓的杰作。(久坐不动当心经济舱症候群 – 深层静脉血栓 懒人包)
血栓主要分成两种,白血栓与红血栓
血栓的种类,主要分成两种,这两种血栓的成因有些差异,因此分开解释:
● 白血栓:发生在血流较快的动脉,造成动脉阻塞。
● 红血栓:发生在血流较慢的静脉或心脏角落,例如静脉血栓及心房颤动血栓。
区分两种不同的血栓成因,是因为我们用来通血栓的药物,会因为成因不同,使用不同种类的药物。了解不同的血栓,就能理解使用不同药物来治疗的理由。
另外,还有结合白血栓与红血栓的“混合型血栓”,以及主要阻塞微血管的“纤维沉积血栓”,因为容易造成混淆,或与主要疾病关联较小,就略而不提。
白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白血栓的源头,是从“动脉粥状硬化”开始。动脉粥状硬化的发生,是一连串的血管发炎的过程,简单来说有三个步骤:
● 动脉内皮损伤:动脉血管内皮因糖尿病、抽烟、高血压,造成长期损伤,排列不再紧密,通透性增加。
● 小颗粒“低密度胆固醇”入侵:因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让血液中的小颗粒“低密度胆固醇”趁虚而入,钻入血管壁。
● 白血球参与造成慢性发炎:氧化的小颗粒“低密度胆固醇”,引诱白血球来清除它,造成长期的动脉血管壁发炎,而慢性硬化。
有一天,硬化的血管,因为高血压或血流紊乱等等的原因,造成血管内皮受伤、破皮,血栓就此产生。三大杀手,参与血栓形成:
● 血小板
● 凝血因子
● 纤维蛋白网
白血栓形成之后,阻塞动脉血管,脑细胞受伤或死亡,造成缺血性脑中风;相同的道理,若是心脏细胞死亡受伤,便造成心肌梗塞了。
红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红血栓主要产生在血流缓慢的静脉,以及因为心房颤动而出现乱流的心脏内的角落,参与的杀手包括:
● 聚成一团的红血球
● 凝血因子
● 纤维蛋白网
因为红血栓包含比较多的红血球(比血小板大颗许多),因此外观呈现红色,形成的结构也比白血栓松散些。
这些红血栓常常会乱飘、乱窜,从心脏流窜到脑血管,就形成脑中风,流窜到大小肠,就造成肠子的缺血性坏死(肠子中风);而在大腿静脉中形成红血栓后,飘到肺部,就会形成肺栓塞。
时间就是脑细胞
阻塞型的血管疾病,清除血栓(俗称通血路)的目的在于拯救细胞(比如脑细胞或心脏细胞),通血路只是手段,如果细胞已经死亡了,就算血栓清除完毕,死亡的细胞也不能复生,为什么脑中风往往会留下后遗症,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趁脑细胞还只是受伤时,越快清除血栓,越多的细胞可以救活,往后复健的效果就越好,所谓留得细胞在,不怕复健慢。因此,时间就是脑细胞。
侧枝循环就是脑细胞
大脑的侧枝循环的多寡,也影响著脑细胞的存活机会,我们可以用自来水管来比喻主要动脉,储水桶比喻侧枝循环,自来水停水时,如果储水桶水足够,生活虽然不方便,但家里还不至于不能住人,但是如果连储水桶都缺水,整个家真的就无法继续生活了。
所以大脑的侧枝肢循环如果够多,脑中风发生时,脑细胞就不会死这么快、这么多,恢复的也就比较好了,所以侧枝循环就是脑细胞。
血栓的形成分成“白血栓”和“红血栓”。
● 白血栓源自动脉粥状硬化,以“血小板”为参与主体,白色坚硬。
● 红血栓形成的原因是,血流缓慢混乱,以“红血球”及“凝血因子”为参与主体,较松软,容易全身流窜,产生于静脉血栓、心房颤动血栓。 [2]
参考资料
- ↑ 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 台大医院神经部 (中文).
- ↑ 好好的血管,为什么会阻塞? – 缺血性脑中风. 每日头条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