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网络安全文化

网络安全(Cyber Security)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1]

[]

2024年3月15日,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了使用“AI换脸”进行网络诈骗的行为。

目录

概念

网络安全,通常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实际上也可以指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计算机通信网络是将若干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互连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实现计算机间的信息传输与交换的系统。而计算机网络是指以共享资源为目的,利用通信手段把地域上相对分散的若干独立的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和数据设备连接起来,并在协议的控制下进行数据交换的系统。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在于资源共享,通信网络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途径,因此,计算机网络是安全的,相应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也必须是安全的,应该能为网络用户实现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下文中,网络安全既指计算机网络安全,又指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 安全的基本含义: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即客体不担心其正常状态受到影响。可以把网络安全定义为:一个网络系统不受任何威胁与侵害,能正常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要使网络能正常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首先要保证网络的硬件、软件能正常运行,然后要保证数据信息交换的安全。从前面两节可以看到,由于资源共享的滥用,导致了网络的安全问题。因此网络安全的技术途径就是要实行有限制的共享。 相对概念 从用户(个人或企业)的角度来讲,其希望: (1)在网络上传输的个人信息(如银行账号和上网登录口令等)不被他人发现,这就是用户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具有保密性的要求。 (2)在网络上传输的信息没有被他人篡改,这就是用户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具有完整性的要求。 (3)在网络上发送的信息源是真实的,不是假冒的,这就是用户对通信各方提出的身份认证的要求。 (4)信息发送者对发送过的信息或完成的某种操作是承认的,这就是用户对信息发送者提出的不可否认的要求。 从网络运行和管理者的角度来讲,其希望本地信息网正常运行,正常提供服务,不受网外攻击,未出现计算机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网络资源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从安全保密部门的角度来讲,其希望对非法的、有害的、涉及国家安全或商业机密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防堵,避免通过网络泄露关于国家安全或商业机密的信息,避免对社会造成危害,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讲,应避免不健康内容的传播,正确引导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狭义解释 网络安全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有不同的解释。针对网络中的一个运行系统而言,网络安全就是指信息处理和传输的安全。它包括硬件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全,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电磁信息泄露的防护等。狭义的网络安全,侧重于网络传输的安全。 广义解释 网络传输的安全与传输的信息内容有密切的关系。信息内容的安全即信息安全,包括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广义的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信息受到保护。它包括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系统中的信息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行为而遭到破坏、更改或泄露。 其中的信息安全需求,是指通信网络给人们提供信息查询、网络服务时,保证服务对象的信息不受监听、窃取和篡改等威胁,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如隐秘性、可用性等)的特性。网络安全侧重于网络传输的安全,信息安全侧重于信息自身的安全,可见,这与其所保护的对象有关。 由于网络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因此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具有内在的联系,凡是网上的信息必然与网络安全息息相关。信息安全的含义不仅包括网上信息的安全,而且包括网下信息的安全。现在谈论的网络安全,主要是是指面向网络的信息安全,或者是网上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