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网脉柳兰

网脉柳兰

中文名:网脉柳兰

学 名:Epilobium

conspersum Hausskn.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桃金娘目

科:柳叶菜科

属:柳叶菜属

组:柳兰组

种:网脉柳兰

命名者及年代:Hausskn.,

1879

网脉柳兰(学名:Epilobium conspersum Hausskn. )是柳叶菜科柳叶菜属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网脉柳兰为中国-喜马拉雅区系成分,在中国陕西西部、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南部。也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北部。生长在海拔2300-4700米山沟谷湿地或开旷山坡较湿沙地或多石砾土。 网脉柳兰适宜应用在花境、花坛、地被,美化环境、丰富景观色彩。网脉柳兰根系发达能与土壤紧密结合,有效固坡作用。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1]

目录

网脉柳兰形态特征

网脉柳兰, 多年生粗壮草本,直立;根状茎粗达1.5厘米,多少木质化,自根颈处生出短根出条。茎高30-130厘米,粗2.5-5毫米,不分枝或有少数分枝,周围被曲柔毛,花期常变红色,干时变褐色。

叶螺旋状互生,地下生的叶很小抱茎鳞片状,革质,三角形;地上茎基部的叶近膜质,近无柄,狭三角形至披针形,长不过1厘米;茎中上部的叶草质至亚革质,狭长圆状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5-11厘米,宽0.7-1.4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少数齿凸,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尤下面脉上被曲柔毛,侧脉明显,每侧4-5条,抵达齿尖,次级脉与细脉也明显,结成细网,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叶柄长1-3毫米,被曲柔毛。

总状花序直立,密被曲柔毛;苞片叶状,长不及叶的一半,近膜质。花在芽时近直立,开放时下垂;花蕾紫红色,宽倒卵状至近球状,长0.9-1.2厘米,径0.7-1厘米,顶端具短尖头;子房紫色,长1-2厘米,密被灰色柔毛;花梗长1.5-4厘米;花管缺,花盘深0.7-1毫米,径3-4.5毫米;

花萼长圆形,常长过花瓣,长11-15毫米,宽3-5毫米,先端渐尖,被曲柔毛;花瓣淡红紫色,稍不等大,下面的二枚较狭,近心形至近圆形,长0.8-1.4厘米,宽0.6-1.3厘米,先端圆形,稀微缺;花药长圆形,长3-4毫米,宽1-1.3毫米,花丝近等长,长5-8毫米;花柱紫色,长5-8毫米,初时下弯,以后开放时变直立,下部密被长柔毛;柱头白色,深4裂,裂片上面具多数乳突,长2.5-3.5毫米,熟时展开。

蒴果长2.5-7.5厘米,密被曲柔毛;果梗长1.5-5厘米。

种子倒卵状长圆形,长1-1.2毫米,顶端喙长0.08-0.1毫米,表面具鳞片状细乳突至不明显的网纹;种缨长10-12毫米,黄褐色,不易脱落。花期7-9月,果期9-10月。染色体数n=18。 [2]

网脉柳兰近种区别

网脉柳兰与喜马拉雅柳兰(Epilobium speciosum Decne.)及柳兰(Epilobium angustifolium L)近缘,在这些种重叠的分布区常可见到它们间的过渡类型,但网脉柳兰叶网脉明显、长的果梗等特征易于区别。

网脉柳兰产地生境

网脉柳兰为中国至喜马拉雅区系成分,在中国分布陕西西部、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南部。也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至缅甸北部。生长在海拔(2300-)3000-4200(-4700)米的山沟谷湿地或开旷山坡较湿沙地或多石砾土。

网脉柳兰繁殖方法

网脉柳兰 准备:苗床准备,低床为宜,便于保湿保温。基质为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土壤。土壤翻耕后,去除残根、杂草、卵石等杂物,施入适量的有机肥,再耙细、混匀、整平、作畦(畦宽1.2米)。

播种:根据种子的大小、观赏植物的种类,可采取点播、条播、撒播三种方式。林芝地区温室播种,时间在3月末至4月初,此时网脉柳兰的根出条开始萌出地面。网脉柳兰种子长1-1.2毫米,宽不及1毫米,属微粒种子,为使播种均匀,一份的种子与半份细沙混匀后再播。撒播虽出苗量大,但管理不便,且苗木相对较弱,所以,出苗后需适时间苗。

覆盖:取决于种子的大小,一般覆土深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网脉柳兰属微粒种子以不见种子为宜。覆土不宜过厚,过厚会通气不良,就会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甚至会因呼吸受阻而霉烂。林芝地区空气湿度偏低,为保持苗床湿润,播种后用黑色遮阳网进行覆盖。覆盖防止温室内人工降雨冲刷、抑制杂草滋生。

浇水:在播种前一天将苗床浇一次透水,播种覆盖后不浇水只需少量喷水即可。播后管理:保持床土湿润,切记在种子萌动时缺水,缺水会引起“芽干”而不能出土成苗。网脉柳兰3-5天开始萌动伸出胚根,一星期后长出子叶,半月后开始长出第一片真叶。网脉柳兰发芽出土时,撤去黑色遮阳网以防幼苗徒长。当真叶长出后,根据网脉柳兰的稀密程度应及时“间苗”,去除纤细弱苗,留下壮苗,充分见阳光“蹲苗”。间苗后立即浇水,保证网脉柳兰幼苗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

将根际萌蘖或地下茎萌孽从植株母体上分割下来栽植,使之形成独立的自养植株,称为分株繁殖。网脉柳兰的分株时间一般在休眠季,越冬根出条处于隐芽时进行。网脉柳兰根茎发达粗壮,切割根茎段,每段约5至10厘米,将其栽植于深5厘米左右的栽植槽内。分株时要检查病虫害,发现后要立即销毁或彻底消毒后栽植。分株时根部的切割伤口在栽培前用5‰高锰酸钾消毒,栽后不易腐烂。分株后注意土壤保墒。

压条繁殖是将母株的部分枝条或茎蔓环剥刻伤或不做处理压埋或包裹在土中或其他湿润的基质中,促使被埋/裹部分生根,然后从母株上分离形成独立植株的繁殖方法。网脉柳兰有两种压条法,普通压条法、波状压条法。压条时间在6月份,此时网脉柳兰处于旺盛生长期,又逢雨季空气湿度大,易于生根。

普通压条法,也称单枝压条法,选网脉柳兰靠近地面而向外伸展的枝条,先进行扭伤、刻伤处理后,弯入土中,使枝条端部露出地面。为防止网脉柳兰枝条弹出,可在枝条下弯部分插入小木叉固定,再盖土压实,生根后切割分离。

波状压条法,网脉柳兰枝条长而容易弯曲,将枝条弯曲牵引到地面,在枝条上进行数出刻伤,将每一伤处弯曲埋入土中,用小木叉固定在土中。当刻伤部位生根后,与母株分别切开移植。

网脉柳兰栽培技术

网脉柳兰 移植是为了扩大网脉柳兰苗株的株行距,使网脉柳兰小苗获得充足的养分、光照和空气,同时在移植时切断部分根系,可使苗株产生更多的须根,形成发达的根系,有利于其更好更多的吸收养分和水。移植包括起苗和定植两个步骤。

移植时间宜在实生幼苗高5厘米左右时(从播种后算,60-75天),可分苗移栽;无性繁殖苗生根即可移植,从不定根系下方与母株分离,定植同实生苗。从圃地上将苗株挖掘起来叫起苗,该步骤主要针对种子繁殖的实生苗。网脉柳兰裸根起苗即可,用园艺小铲将网脉柳兰小苗带土锹起,然后将根群附着的土块轻轻抖落,勿将细根拉断或使受伤,随即进行栽植。栽植前勿使根群长时间暴露于强烈日光下或强风吹击处,尤其避免干热风,以免细根干缩,影响成活。

根据要求将幼苗栽植在圃地上称为定植。网脉柳兰的定植可用沟植法和穴植法。沟植法是按一定的行距开沟栽植,网脉柳兰的行距宜为15-20厘米,行宽1.2米,深度3厘米为宜。穴植法是按一定的株行距挖穴,网脉柳兰栽植的株距为15厘米,行距为20厘米,行宽1.2米,深度同沟植法。网脉柳兰是裸根栽植,在栽植过程中,根系要舒展,勿使窝根,然后覆土,为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可将幼苗提一提,再进行镇压,镇压时压力均匀向下,不可用力按压茎的基部,以免伤苗。定植后,浇透水一次,3天后浇透水一次,7天后再一次,保证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也保持土壤水分充足。

栽培植物的灌水方法有漫灌、喷灌、滴灌等。在试验地温室中采用人工模拟降雨,3天一次,每次30分钟,遇高温天气,喷壶补灌,早晚各一次,保持土壤湿润为宜,不可过多。

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绝大部分营养元素的来源,在栽培条件下,补充营养元素的主要方式是施肥,肥料的种类、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网脉柳兰主要价值

花境是花卉应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根据林缘野生花卉自然散布生长的规律,加以艺术提炼而应用于园林中,表现不同花卉的群体美及不同花卉相互搭配所展示的对比和协调。当网脉柳兰应用与花境中,可与其他宿根或球根类花卉按植株大小、颜色深浅冷暖、不同花期等协调搭配,既体现景观的整体感和季相感,又丰富花境质感。

花坛是应用各种草本花卉相配置,以花卉的群体平面效果来体现精美的图案纹样或盛花时艳丽色彩的一种园林设计形式。网脉柳兰花期长、花形整齐、株高一致、株形美观,可将其应用在花坛布置当中。 用网脉柳兰点缀草坪,由于网脉柳兰大部分生境为滑坡、泥石流迹地,该种生境空旷、光照度强,可把网脉柳兰散布于开阔草坪、林缘、树丛边缘等光照充足的地方,或空旷地大片种植作大面积色块地被,既丰富景观又增加野趣。

边坡生态工程是指用植物材料与土木工程相结合,以减轻边坡坡面的不稳定性和侵蚀,恢复植被覆盖以及自然生态过程。网脉柳兰用于边坡生态工程能有效发挥根系力学效应和茎叶水文效应,网脉柳兰根系发达能与土壤紧密结合,有效固坡,另外网脉柳兰根孽发达,区域内盖度高,密集茎叶有降雨截流、削弱溅蚀及抑制地表径流的功能。网脉柳兰可用于水泥框格种植、生态带和植生带、客土喷播等边坡种植技术,将其根茎、种子种植与边坡之上。

参考来源

  1. 网脉柳兰, 植物智, 2020-01-18
  2. 《中国植物志》 第53(2)卷 (2000) >> 082页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