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鏡鎮
羅鏡鎮是雲浮市、羅定市的重鎮,也是廣東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目前,已被列為廣東省268個中心鎮之一。下轄19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2001年底,全鎮總人口69490人,總戶數為18465戶,鎮區常住人口為2.02萬人,男女性別比例為117:100,其中非農業人口10672人,占總人口的15.4%;農業人口58818人,占總人口的84.6%。[1]
目錄
基本概況
羅鏡鎮是著名抗日愛國將領蔡廷鍇將軍的故鄉,位於廣東省羅定市南部,東經111°26ˊ,北緯22°30ˊ。西南部與信宜市交界,東西北三面分別與太平、分界、新榕相鄰。羅鏡鎮地處鏡船盆地南緣,南面是雲開大山山地,總面積113.5平方公里,年平均氣溫22℃,全年無霜期345天,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一年四季可耕作。羅鏡河穿越鎮境,匯入羅定江。
羅鏡鎮是雲浮市(地)、羅定市(縣)的重鎮,也是廣東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目前,已被列為廣東省268個中心鎮之一。下轄19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2001年底,全鎮總人口69490人,總戶數為18465戶,鎮區常住人口為2.02萬人,男女性別比例為117:100,其中非農業人口10672人,占總人口的15.4%;農業人口58818人,占總人口的84.6%。[2]
歷史悠久
羅鏡鎮在晉末至南朝為龍鄉縣地,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至明萬曆四年(公元1576年)歸瀧水縣管轄。清代至民國期間,羅鏡鎮先後隸屬羅定州二都、羅定縣第三區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屬羅定縣第一區,區府駐地羅鏡圩,下轄11個鄉(轄區包括現在的太平、分界、新榕,1961年分出太平公社、分界公社,1974年分出新榕公社)。1958年建立羅鏡公社,1983年8月撤銷公社設立區,1986年11月撤區建立羅鏡鎮。一直以來,羅鏡是繁華、熱鬧的小鎮,是羅定市南部片(羅鏡、太平、分界、新榕、羅平)和信宜市鄰鎮(平塘、思賀、合水)的商貿集散地,歷史上,南海、順德一帶商人到羅鏡鎮經商,素有「小佛山」之稱。
經濟實力
小城鎮的輻射帶動、工業化步伐加快,有力地促進羅鏡經濟的發展。2001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07億元,比上年增長8.5%;工農業總產值4.51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工業總產值2.7億元,農業產值1.8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6%和7.7%;財政收入860萬元,比上年增長6%;農村人均純收入3774元,比上年增長4%。
該鎮工業主要有水泥、農機、紡織、製衣、刺繡、牆紙、食品等行業。目前,已完成鎮辦骨幹企業——水泥廠、祥豐紙廠的改制,採取租賃承包方式,引入社會能人和社會資金經營,發揮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另外,大力扶持發展民營經濟,使個體私營企業向行業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全鎮有耕地29759畝,其中水田26344畝,糧食連年創高產,「三高」農業發展快,勢頭猛,全鎮每年種植優質蔬菜18000畝以上(其中秋冬梅菜種植面積達到8000畝),甜玉米6000畝,馬鈴薯4000畝,時椒、茄子1000畝。鎮食品開發有限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產、供、銷一體化服務體系已日趨完善,該公司於2001年被評為雲浮市農業龍頭企業。[3]
旅遊資源
該鎮旅遊資源豐富,有廷鍇將軍故居(雲浮市德育基地)、帝瓮瀑布、凌十八殉難井、鶴咀山南朝墓、雲沙溫泉、東山公園等。蔡廷鍇故居,建於1912年,三進院落合院式布局,占地7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前有閣樓、迴廊,兩側設在附屋,后座兩角置有炮樓,屋前為池塘,屋後有菜園、果園,四周砌圍牆,附屋設有豬舍、牛欄、廁所等,通巷設水井,是粵西典型農戶大屋,略帶客家大屋風貌。1989年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省人民政府撥款修整了主體部分,前廣東省政協主席吳南生題寫匾額。
該鎮堅持將開發旅遊資源作為小城鎮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先後投資100多萬元修葺了廷鍇故居,改造了城區至帝瓮飛瀑、南朝墓、雲沙溫泉的交通線路。現在加快了東山公園的配套設施建設步伐。羅鏡東山公園,以修復太平天國凌十八擴清紀念館等歷史名勝古蹟為主題,集休閒、觀光、紀念、集貿於一體,占地面積160畝,總投資3000萬,首期建設100畝,投資500多萬元。公園計劃建設一個能容納一萬人以上,占地7000平方米的廣場;建設一個停車場,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設一個牌坊,牌坊門前建成一個小廠場,占地約3000平方米;建設八角亭、六角亭、行人回廓和大花壇等休閒設施;建設一條6.5米寬的水泥石級道路直通山頂廣場,鋪設一條1公里長的環山公路;東山公園的建成將成為羅鏡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將會帶動羅鏡的各項各業的迅速發展。雲沙溫泉位於羅鏡鎮南部雲沙村,坐落在羅定市南部海拔最高的三叉山腳下,山水相映。溫泉共有泉眼100多隻,水溫常年保持在45°—50°之間,溫泉水清澈透明見底。經化驗,該溫泉含硫、錳、鎂、磷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利的微量元素。現在致力尋求合作夥伴,共同開發該項目。整治了三叉湖,實施了羅鏡河城區段的兩岸整治等。旅遊環境的改善,吸引了不少外地遊客到該鎮觀光旅遊,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4]
設施建設
幾年來,該鎮堅持做到:按照整體規劃,分區實施,規劃一片,建成一片,管好一片。先後共投入3000多萬元進行城鎮基礎設施和生活設施的建設。先後投入1020萬元改薄建規,成為全市改薄建規先行點,全鎮有中學3間,其中完全中學1間,小學25間,幼兒園2間,全部實現教學樓和教師宿舍樓房化。瀧水中學、羅鏡中心小學被評為雲浮市一級學校。投入20多萬元完善了面積為5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配套設施建設。投入290萬元新建的影劇院大樓主體已完成。有線電視覆蓋到18個村委,覆蓋率達90%。被羅定市評為「文化建設先進鎮」、「文明鎮」和「文明城鎮」。
鎮內有中心衛生院1間,醫療站和診所37間,醫務人員共120多人,中心衛生院獲國家頒發一級甲等醫院、愛嬰醫院等殊榮。鎮建有日供水10000立方米的自來水廠,可滿足3萬多人的生活和生產用水。全鎮建有發電站6座,總裝機容量3100千瓦,年發電量達1100千瓦—1300千瓦,已實現電網改造,與省電網聯接。鎮內公路總長56公里,恩貴線過境公路改造為一級水泥路。近期,完善了城區通至村委道硬底化水泥路建設,城區通村道路實現硬底化水泥路達40公里。鎮區面積1.8平方公里,鎮區街道已全部實現水泥硬底化,街道兩旁安裝了可控路燈,並對街道實行環境的綠化美化。
城鎮建設
對城鎮建設,歷屆黨政領導班子都十分重視,把城鎮的規劃和建設擺上黨委工作的議事日程,成立城鎮規劃建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鎮區規劃切實按照科學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為原則,因地制宜,突出該鎮特色。聘請具有國家級資格證書的肇慶地質719測量隊將鎮區5平方公里規劃範圍按現狀重新測繪。為了規劃設計合符標準要求,該鎮與雲浮市規劃局簽訂《羅鏡鎮鎮區規劃設計》協議書,由該局負責完成「八圖一書」(鎮域圖、現狀圖、總體規劃圖、近期建設詳細規劃圖、道路交通規劃圖、園林綠化規劃圖、規劃修編(編制)說明書)。為了符合國家、省頒布有關規劃法規和原則,結合該鎮客觀情況,雲浮市規劃局設計完草圖後,有關的規劃設計師多次到該鎮,召集鎮班子領導、徵求群眾代表意見並作出多次修改補充,最後確定規劃設計圖的規劃設計方案,規劃到2005年,鎮區面積由現有的1.8平方公里擴大到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現在的2.02萬人發展到3.5萬人,各項經濟指標年均增長8%以上;到2010年,鎮區面積擴大到4.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5萬人,各項經濟指標年增長10%以上;到2015年,鎮區面積擴建為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8萬人,各項經濟指標年均增長11%左右。[5]
歷史人物
一個只有160多平方公里的粵西山區小鎮——羅定市羅鏡鎮,近100年來湧現出了包括蔡廷鍇、張啟榮、葉少泉、區壽年、吳紹麟、葉常春、潘慶和張漢平八位將軍。近日,筆者帶着緬懷之情來到了該鎮探尋一番。
禁煙水師三將領
清嘉慶道光年間,羅鏡有三位戰功顯赫的水師將領:吳紹麟、葉常春、潘慶。三人一同在清軍水師營供職,一同在查禁鴉片的海戰中立功,先後晉升為水師提督。羅鏡謂之「一社三紅頂」。其中吳紹麟,在清軍水營中屢擒海盜,成為一名出色將領。他嚴厲查禁鴉片走私,所到之處,整飭部隊,寬猛得體,有儒將風度,海盜誠服,洋人畏懼。兩廣總督阮元曾稱他為「水師第一出色人物」。
抗日戰爭三名將
蔡廷鍇,18歲從軍,後在陸軍講武學堂畢業,從排長逐步擢升至軍長,曾任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副總指揮。1932年1月,奮起指揮淞滬抗戰,打死打傷日軍1萬多人,以少勝多,名震中外。隨後被蔣介石調往福建和紅軍作戰,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政策的影響下,與紅軍訂立抗日反蔣協定。建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體育運動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等職。1968年4月25日在北京病逝。
區壽年,淞滬抗戰任十九路軍師長,葉少泉,先後任十九路軍上校軍需處處長、總指揮部少將,都分別於解放後病逝於廣州。
空軍政委中將銜
據了解,羅鏡鎮除了鴉片戰爭和抗日戰爭中湧現七位將軍外,原濟南軍區副政委、兼空軍政委,中將軍銜的張漢平(已離休)也是誕生於此。
羅鏡鎮除了鴉片戰爭和抗日戰爭中湧現七位將軍外,原濟南軍區副政委、兼空軍政委,中將軍銜的張漢平(已離休)也是誕生於此。
羅鏡為何出將軍?據當地文史部門人士介紹,羅鏡是個藏龍臥虎之地,羅定人形成一種吃苦耐勞、矢志不移的性格。羅鏡人把這種稟賦帶入軍隊,能夠承受更多的苦難,在險惡的環境中生存下來,脫穎而出,成為將軍。
蔡廷鍇在抗戰期間,帶了不少家鄉子弟入伍。他出任十九路軍軍長時,又從隊伍中選拔了一批羅鏡籍學生擔任軍官,從而為羅鏡在抗日戰爭中產生多個將軍提供了條件。
在羅定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近年來,羅鏡鎮的將軍故里革命遺蹟得到了較好的修繕,如蔡廷鍇故居、東南一景、瀧水中學等成為了紅色旅遊景點。羅鏡鎮各項發展走在全市前列,被列為省中心城鎮。「將軍」已成為羅鏡主打的城鎮名片。
招商引資
羅鏡鎮大力招商引資,增強經濟發展後勁,推支工業化發展。2007年,我鎮引進項目有16個,共引進資金4400萬元,其中較大的有廣振物流貨運部、粵西米廠、雲龍飲用水安全工程等項目。同時首期規劃建設一個面積約200畝的羅鏡鳳凰山工業區,使其成為該鎮招商引資新載體。2007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83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19億元,農業總產值3.63億元;國稅入庫為59.57萬元,地稅入庫為155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505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