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伊·奧比森
羅伊·奧比森(英語:Roy Orbison,1936年4月23日-1988年12月6日),也被稱為「The Big O」[1],是一位美國創作歌手,最出名是他標誌的墨鏡,及個性鮮明強而有力的嗓音,所作歌曲曲式較複雜,富幽鬱的情感。
目錄
初試啼聲
奧比森從小在德薩斯州生活,高中時開始在洛卡比里樂隊中歌唱,直到他與孟菲斯的太陽唱片公司簽署合約。他最大的成功於1960年和1964年之間,在Monument唱片公司的時候,有二十二首歌曲被放置在「廣告牌排行榜」前四十名,包括《Only the Lonely》,《Crying》和《Oh, Pretty Woman》[2]。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他的歌唱事業停滯不前,直到八十年代恢復了名聲,因他的幾首翻唱歌曲以及大衛·連治1986年的電影《藍色夜合花》起用了單曲《In Dreams》。
明星組合
1988年,奧比森加入了起名為Traveling Wilburys的歌星組合,與佐治·夏里遜,鮑勃·迪倫,湯姆·佩蒂和傑夫·林恩發布了新的個人專輯[3]。他於當年十二月因心臟病發逝世,正在他東山再起之時。他的一生有悲劇的意味,包括他的第一任妻子和他兩個兒子在不同的事故中離世。
金嗓子得天獨厚
奧比森的嗓子有男中音至男高音的音域,音樂學者認為他有三個或四個純八度的音程[4]。奧比森強而有力的、充滿激情的嗓音,加上複雜的音樂編排,令許多樂評人指出他的音樂像歌劇,給他起了個綽號「搖滾樂的卡魯索」[5]。埃爾維斯·皮禮士利以及佩蒂和迪倫,曾分別表示他的聲音是他們聽過最偉大和最有特色的[6]。
各項殊榮
1987年奧比森被布魯斯·斯普林斯廷推薦進入了「搖滾名人堂」。同年,他入選「納許維爾歌曲作者名人堂」,兩年後進入「歌曲作者名人堂」。《滾石雜誌》將奧比森放在「有史以來最偉大藝術家」名單第三十七位,以及「有史以來一百個最偉大歌手」名單第十三位[7]。2002年,《廣告牌雜誌》把奧比森列在他們的「前六百名錄音藝術家」名單第七十四位[8]。2014年,奧比森獲選進入「美國流行音樂名人堂」。
相關影片
參考來源
- ↑ Roy Orbison - Biography, IMDb, retrieved on 24 January 2015.
- ↑ Song artist 59 - Roy Orbison, TSORT, retrieved on 24 January 2015.
- ↑ Perhaps the biggest supergroup of all time, AllMusic, retrieved on 24 January 2015.
- ↑ O'Grady, Terence J. (February 2000). "Orbison, Roy", American National Biography Online. Retrieved on May 20, 2009
- ↑ Lehman, Peter, Roy Orbison: The Invention of An Alternative Rock Masculinity 1st,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1-59213-037-2
- ↑ Amburn, Ellis, Dark Star: The Roy Orbison Story 1st, Massachusetts: Knightsbridge Publishing Company, 1990, ISBN 0-8184-0518-X
- ↑ 100 Greatest Singers of All Time: Roy Orbison, Rolling Stone website (2009). Retrieved on January 24, 2015.
- ↑ Whitburn, Joel, The Billboard Book of Top 40 Hits 8th, New York: Billboard Books, 2004, ISBN 0-8230-74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