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平原
美國大平原
|
|
|
美國大平原,位於美國中部,是世界上著名的平原之一,總面積153.6萬平方公里,東西寬640公里,南北長約2400公里(加拿大包括在內),其中土地面積約占美國本土面積的五分之一,地理範圍包括蒙大拿、懷俄明、科羅拉多、新墨西哥、北達科他、南達科他、內布拉斯加、堪薩斯、俄克拉何馬、得克薩斯等州。其外貌平整,緩緩向東傾斜,氣候屬於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地帶性植物類型為草原型植被,由於不合理的開墾,曾一度黑風暴肆虐,在採取一系列環境保護與恢復措施後,成為美國重要的糧食出口基地。
目錄
地理位置
美國大平原是世界上著名的平原之一,作為一個自然區,它實際上一直延續到加拿大。在美國境內,它的基本界限是:
西起落基山山麓的海拔1800米等高線一帶;東到密西西比河谷地,大約沿着等高線為海拔300米的位置;北到加拿大的薩斯喀徹溫河(Saskatchewan);南到得克薩斯州的南部。美國學術界對於大平原的東部界線有不同的認識,一般認為在西經97°附近。
美國大平原包括有蒙大拿、懷俄明、科羅拉多、新墨西哥、北達科他、南達科他、內布拉斯加、堪薩斯、俄克拉何馬、得克薩斯等州。東西寬640公里,南北長約2400公里(加拿大包括在內)。其中土地面積約占美國本土面積的五分之一(153.6萬平方公里),人口550萬,只占全美人口的3.7%,人口密度很低,大約每平方公里不到5人。
地質地貌
地貌
美國大平原除去邊緣它是一塊相當完整的平原從西向東緩慢傾斜,大約每公里僅下降2米。
其下覆基岩為海相及淺水相的沉積岩,主要由緩緩傾斜的頁岩、石灰岩、砂岩等組成,厚度可達5公里。本區大部分表層為年輕的陸相沉積洪積物組成,在北部還被更新世的冰川物質不連續地覆蓋,還有黃土沉積物出現。總的來說地質情況比較簡單,地質運動表現不太強烈。
但有兩個區域在大平原中形成顯明的對照:
1、巴德蘭得(BadLand):形成了一個極易受侵蝕的地區,其基岩為頁岩,偶而一次性的暴雨即可引起地面相當劇烈的侵蝕,形成了獨特的深谷懸崖,在各地內有高出周圍地表幾百英尺的小丘壁陸地出現;
2、黑山(BlackHill):該區遠遠高出周圍的平原地表,並有足夠的雨量,使得松林、樺林生長十分繁茂。其中的基岩為砂岩,為良好的貯水層,為南達科他州東部的主要水源。
大平原的外貌平整,緩緩向東傾斜,唯有在三個區域被起伏所阻斷:
1、黑山區:它是一類結晶岩塊(約50英里長,20英里寬,即80×32公里),侵入平整的平原沉積,形成一個起伏;
2、沿科羅拉多至新墨西哥邊界的一帶,由一個熔岩蓋所保持的古老侵蝕面橫亘於平原之上; 3、由松樹嶺斷層(接近內布拉斯加至懷俄明一線)打破了平原的整體性,此區並有不同的侵蝕產生。同時由於氣候及土壤條件,大平原也被稱為「塵碗」(dustbowl)。
土壤
美國大平原土壤肥沃,適於農業耕作,有機質含量很高。但如無充分的濕度及生物的保護,極易受到風蝕,而且風蝕起來的嚴重程度是驚人的。
氣候特徵
氣候屬於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在冬季有寒潮時,
溫度可下降很多,嚴重的霜凍可分布到得克薩斯。但在冬季如有稱作為欽諾克(Chi-nooks)暖風時,它對農牧業卻極為有利。在冬天和春天,這種風經常向東南方向吹送,融掉冰雪,提高溫度,有利於牲畜的放牧。但當稱作為伯利扎德(Blizzards)的冬季風襲來時,產生風暴,並伴有大雪,對牧業造成極大的災害。夏季白天很熱,但夜晚涼爽,溫度變幅很大,一年中最冷月與最熱月相比,溫差超過33℃。年降水量少於500毫米,局部變化、季節變化及年際變化都相當大,給農業生產的穩定帶來了很大威脅。
在大平原上,主要的天氣災害類型有以下幾種:
1、乾旱:具有某些周期性的變化;
2、塵暴:由於土地乾旱、疏鬆,加上強風及氣流的劇烈擾動,塵暴現象很多;
3、洪水:尤其是夏季由於暴雨影響加之平原排水困難,時有洪水發生;
4、陸龍捲:每年從4月起就經常地發生,雖然是局部性的,但破壞性卻極大。
平原上的河流基本上都發源於落基山,從西向東越過平原最終注入密西西比河,比較著名的河流有密蘇里河、普拉特河、阿堪薩斯河等。
物種植被
地帶性植物類型為草原型植被,它是由短草(也稱水牛草)組成,亦有散布的落葉樹,最常見的為棉木樹(Cottonwood)沿着平原河谷分布,在石質的非農業土地上還有松樹等分布。由於人為影響巨大,草原被毀,過度開墾等,造成了大平原上的天然植被類型很不穩定。在開發前的天然草原,適合於大規模的放牧,一旦被毀棄,草原極難恢復。因此在大平原上植被與土壤的自然保護一直是一個重大問題。[1]
參考文獻
- ↑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美國大平原塵暴區的形成 ,搜狐2018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