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翁源

翁源縣

翁源縣,隸屬於廣東省韶關市。位於廣東省北部, 韶關市東南部, 北江支流滃江上游,東靠連平縣,南鄰新豐縣,西挨英德市、 曲江區,北依始興縣、江西省。因處於北江支流滃江之源而得名。南朝梁(公元554年)置縣,是廣東歷史上16個最早建制縣之一,因山水奇秀,物產豐饒,故古有「仙邑」之稱[1]

翁源是「中國三華李之鄉」、「中國九仙桃之鄉」、「中國蘭花之鄉」、「全國最大的國蘭生產基地」和「國家級黎蒴豐產林標準化示範區」[2]

地形以山地和盆地為主,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2018年末戶籍人口420457人,全縣總面積2175平方公里,轄7鎮1場156個村(工區)委會。

2018年6月,翁源縣入選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快 速導 航 :榮譽記錄關係表

中 文 名 :翁源縣

外 文 名 :Wengyuan County

行政區類別 :縣

國家/地區 :中國

主 要民 族 :漢族、瑤族

郵政編碼 :512600

面 積 :2175平方公里

人 口數量 :421756人(2019年戶籍人口)

地區生產總值 :98.8億元(2019年)

政府駐地 :龍仙鎮

電話區號 :0751

著名景點 :東華山、水龍宮、仙獅洞

展開 目 錄

目錄

建制沿革

 新石器时代,翁源就有人类活动。战国时期,翁源地属楚。秦为南海郡。两汉属荆州府桂阳郡浈阳县地。晋属始兴郡,仍浈阳地。梁承圣三年(公元554年),从浈阳县地析置翁源县,隶属衡州。陈又分属清远郡。隋废郡仍为县。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省诸郡,于始兴县置广州总管府,翁源隶焉。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翁源自广州析隶韶州。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析曲江廉平、福建两乡与翁源太平合置建福县,亦属韶州,历时九年。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废建福,太平并回翁源。元朝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翁源并入曲江,隶广东道韶州路,翁源立巡司,谓慰宣司。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翁源复县,改属英德路。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翁源又并入曲江。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上季又复县,改称岑水县,隶韶州府;次年3月(有说同年下季),岑水复名翁源。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翁源縣建置沿襲清制。民國元年(1912年)至民國38年(1949年)9月,翁源縣先後屬廣東省南韶連綏靖區、南韶連道、嶺南道、南韶連行政區、南韶連政務區、北區、西北區綏靖區、第二行政督察區、第三行政督察區管轄。

1949年9月15日,翁源縣城解放。翁源縣初隸屬北江臨時人民行政委員會,後先後隸屬北江人民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北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北江區專員公署、粵北行政公署、韶關專員公署、韶關專區革命委員會、韶關地區革命委員會、韶關地方行政公署、韶關市。

2004年末,撤銷岩莊鎮,併入壩仔鎮;撤銷紅嶺鎮、仙鶴鎮,併入江尾鎮;撤銷南浦鎮、三華鎮,併入龍仙鎮;撤銷磜下鎮,併入周陂鎮;撤銷六里鎮,併入官渡鎮;保留翁城鎮、新江鎮;撤銷鐵龍鎮,其行政區域劃入新江鎮,保留鐵龍林場(原鐵龍鎮的3個行政村改為3個工區,3個工區和居委會由鐵龍林場管轄)。

2009年末,翁源縣面積2171平方千米,轄7個鎮,18個居委會、153個行政村。縣政府駐龍仙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翁源縣常住總人口331320人,其中:龍仙鎮123469人,壩仔鎮35580人,江尾鎮32034人,官渡鎮41069人,周陂鎮31268人,翁城鎮27269人,新江鎮34653人,鐵龍林場5978人。

2011年末,全縣總面積2183平方千米。戶籍人口399600人,其中農業人口311070人。轄7個鎮、1個林場,156個行政村、18個社區,1982個村小組。

翁源縣位於韶關市東南部,東與連平縣相連,南與新豐縣交界,西與英德市、曲江區接壤,北與始興縣、江西省毗鄰。公元554年梁朝分湞陽縣地置,元初併入曲江縣,公元1303年復置。是廣東歷史上最早建制的16個縣之一。2014年年末戶籍人口402381人,全縣總面積2175平方公里。轄7鎮1場156個村委會。縣領導機關駐龍仙鎮。地形以山地和盆地為主。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平均氣溫20.4℃,年降雨量1778毫米,無霜期312天。耕地面積1.9萬公頃,有林地面積16.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3.1%。河流以北江支流翁江及其支流為主。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3.8萬千瓦。煤、鐵、鉛、鋅、鎢等礦產資源豐富。風景名勝有東華寺、壩仔八角廟、水龍宮、仙獅洞、書堂石、湖心壩客家群樓和葸茅嶺八卦圍等。農作物以水稻、蔬菜、甘蔗、花生、大豆為主。三華李、翁壩金雞茶、六里柑、九仙桃等水果久負盛名,是「中國三華李之鄉」、「中國九仙桃之鄉」、「中國蘭花之鄉」。

全縣完成工業投資29.67億元,增長31.6%;全年新增「規上」企業14家,累計69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22家、超兩億元企業10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20億元,增長22.9%,排名全市第二。官渡經濟開發區區位調整到翁城並更名為翁源經濟開發區。產業發展平台不斷提升,華南理工大學與華彩園區建立科技創新實習基地。


城鄉建設有序推進

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太平洋建設集團參與縣城新區建設,新區路網建設全面鋪開,南部出口道路正加快推進,翁江大道東段、德政路中段、八泉大道三期路基工程已完成。龍仙2號橋人行道、龍仙河東岸綠道、南龍生活垃圾填埋場等工程建設已完工。縣城市政設施建設全年完成投資2億元。房地產項目萬隆花園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錦繡山河、金悅華府、龍湖華府動工建設;「三舊」改造項目尚城陽光花園三棟樓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全年完成房地產投資10.1億元,增長73%;實現房地產銷售15萬平方米。翁城中心商務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已完成。江尾鎮南塘湖心壩村被列為國家級傳統村落。紮實開展「兩創」工作並獲得「廣東省文明縣城工作先進縣城」稱號。新增省衛生村12個、市衛生村25個,連續三年排全市第一。汕昆、武深兩條高速公路韶關段在全縣開工奠基,前期工作進展順利。110千伏壩仔銅鑼變電站建成並投入運營。4G網絡建設已完工,基本實現縣城全覆蓋及所有鎮(場)熱點區域覆蓋。加快LED節能產品推廣應用,官龍公路亮化和縣城路燈改造順利推進。翁城、江尾兩個中心鎮污水處理廠已動工建設。


農業生態建設紮實推進

粵台園區全年完成投資1.32億元,新增項目9個,新搭建現代化溫控大棚9萬平方米,流轉土地 2000畝,蘭花創意園啟動建設,蘭花長廊配套建設逐步完善,玫瑰精油項目已建育苗基地,粵台園區建設成效得到省委副書記馬興瑞高度評價,成為全省現代農業推廣學習的榜樣。為全縣32萬畝水稻購買保險,實現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全覆蓋。特色農業穩步發展,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全縣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43家,累計347家;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累計15家;新成立家庭農場8家;新增「三品」認證10個。籌資6000多萬元實施農田水利改善工程。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3.42萬畝。生態建設初顯成效,完成碳匯林建設9.21萬畝,擴大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面積12.3萬畝,青雲省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已完成,建成「鄉村綠化美化」示範點20個;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目標責任制考核成績優異,獲得省政府通報表揚。全面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實現控制目標,重點減排工程建設達到總體要求。


商貿旅遊穩步發展

縣農信社成為韶關市首家獲銀監會批准籌建的農村商業銀行。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7.6億元、貸款餘額41.7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12.5%和29%,全縣銀行存貸比提高5.5個百分點。健全工商部門與企業雙向聯繫制度,幫助企業辦理動產抵押登記26宗、融資7935萬元。全縣登記市場主體9835戶,增長19.5%。全縣汽車銷售網點增至10家,全年銷售汽車1857輛。鼓勵網上銷售,引導扶持30家蘭花經營企業實現上線營銷。新增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企業4家,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4億元,增長10.5%;住宿餐飲業營業額2.2億元,增長10%。冷泉灘、幽蘭山莊等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全縣接待遊客120.67萬人次,增長15.88%;旅遊總收入8.6億元,增長16.2%。


社會事業不斷進步

全年投入民生支出11.3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3.3%,增長19.3%。惠民實事穩步推進,建設保障性住房、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縣衛生信息平台、普及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等惠民實事如期完成,龍仙公園改造正加快推進。重視教育發展,加強教育基礎建設,成功獲得「廣東省教育強縣」的稱號。《有事就尋阿添古》新聞系列報道獲廣東省新聞一等獎,塗志偉美術館和翁山詩書畫院舉辦畫展9次,全年參觀人數22萬多人次;全縣舉辦客家山歌大賽等文藝演出300多場;參加全市小戲、小品調演獲一金一銀,參加「兩岸四地」山歌大賽獲銀獎和新秀獎。縣地稅局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工作全面啟動,縣中醫院通過了二級中醫醫院評審。完成市下達人口計劃年度目標任務,「單獨二孩」政策順利實施,人口計生工作穩步提升。組隊參加韶關市運動會並取得較好成績,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壩仔、江尾和新江三個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新增城鎮就業3665人,勞動力轉移就業583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社保擴面和基金征繳工作如期完成。為55個重點幫扶村投入1.67億元,幫扶危房改造510戶。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基本完成。森林防火工作被評為市先進。安全生產態勢良好。深入開展「六大專項」打擊整治行動,綜合排名全市第一名;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三年規劃提前一年完成並投入使用,社會治安保持穩定,群眾滿意度和安全感大幅提升。此外,民族宗教、外事僑務、信訪維穩、審計、物價、糧食、檔案、人防、質量技術監督、雙擁、民兵預備役、通訊、廣播電視等工作均取得新進步。


政府建設明顯加強

主動邀請人大、政協監督政府工作,主動接受司法、輿論和群眾監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改革、衛生和計生部門職能轉變和機構合併全面完成,行政效率進一步提升。辦復縣人大代表建議17件和政協委員提案37件。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得到省、市督導組的肯定。機關作風持續好轉,全縣各類會議、活動分別減少31.2%和43.6%,本級會議及「三公」經費支出下降17.5%。全年辦理「網絡問政」1738宗,辦復率100%。政府信息公開2988條,進駐網上辦事大廳行政審批事項377項,網上辦理審批事項3139項,辦結率100%。組織各類建設工程交易、政府採購項目322宗,節約資金1500多萬元,政務公開更加具體透明。

行政區劃

轄龍仙、江尾、壩仔、周陂、官渡、翁城、新江七鎮和鐵龍林場。2017年年末戶籍人口416486人。縣城設在龍仙鎮。

龍仙鎮:(含南浦、三華)居委會6個,村委會:34個,村小組:388個。

原龍仙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16個,村小組187個。

原三華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7個,村小組60個。

原貴聯:村委會1個,村小組141個。

壩仔鎮:(含岩莊)居委會2個,村委會22個,村小組325個。

原壩仔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13個,村小組197個。

原岩莊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9個,村小組128個。

江尾鎮:(含紅嶺、仙鶴):居委會3個,村委會24個,村小組275個。

原江尾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12個,村小組138個。

原紅嶺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4個,村小組29個。

原仙鶴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8個,村小組108個。

官渡鎮(含六里):居委會2個,村委會19個,村小組235個。

原官渡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11個,村小組103個。

原六里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8個,村小組132個。

翁城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17個,村小組163個。

新江鎮:居委會2個,村委會19個,村小組251個。

周陂鎮(含礤下):居委會2個,村委會18個,村小組304個。

原周陂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12個,村小組178個。

原礤下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6個,村小組126個。

鐵龍林場:居委會1個,村委會(工區)3個,村小組:33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翁源位於廣東省北部,韶關市東南部,北江支流滃江上游。東靠連平,南鄰新豐,西挨英德、曲江,北依始興、江西。東經113°39´2"至114°18´5",北緯24°07´30 "至24°37´15"。東西極端長66.5公里,南北寬55公里,總面積2217平方公里。

地形

翁源縣地形以山地和盆地為主,屬半山區丘陵地帶,群山環抱,連綿起伏,山脈多為自東北—西南走向,地勢亦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境內千米以上山峰有13座。最高峰為北部的七星墩,海拔1300米;次為南部青雲山,海拔1246米;東部雷公礤,海拔1219米;最低點是官渡,海拔100米。中部多為中低山脈及零散土丘。山地面積約占全縣總面積80%。山脈之間多為中小型盆地及河流沖積的階地,盆地方圓幾十公里或幾公里不等。由於中上石炭系壺天群灰岩廣泛分布於全縣各地,在溶蝕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溶洞很多,全縣已發現較大溶洞107個。地貌表現千姿百態,地形較為複雜。

氣候

翁源縣水文 翁源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沿翁韶公路附近山脈以南地域為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過渡地帶。氣象上常以氣溫作為劃分自然季節的標準。把月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24℃的月份作為夏季,小於14℃作為冬季,大於或等於14℃到24℃作為春、秋季,則翁源的自然季節為夏長、冬短、春秋短暫。

縣內平均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12.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光照1586.2小時,1996年達到1811.8小時,而1997年只有1377.4小時。

年平均氣溫20.6℃,年總積溫7434℃。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28.2℃,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11.3℃。年平均降雨量1693.9毫米,1997年多達2156.2毫米,1991年少至1116.4毫米。

自然資源

翁源縣是粵北南大門,東靠連平,南鄰新豐,西連英德、曲江,北依始興、江西。國道106、省道1944和京珠高速公路貫通而過,至廣州200公里,深圳300公里,韶關110公里,交通非常便利。全縣總面積22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萬畝,其中水田25萬畝,旱地5萬畝,人口38萬人。本縣地處中亞熱帶季風區,山清水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0.3度,極端最高氣溫為39.2度(1980年7月10日),極端最低溫度-5.1度(1963年1月16日),年無霜期303天,年平均降雨量1742.2毫米,最多1983年為2472.6毫米,最少1963年為1050.9毫米。水資源豐富,主流翁江河貫流全縣,並有7條集雨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支流。全縣有山塘256座(包中型水庫4座),總庫容1.99億立方米,全縣年平均擁有水量0.75億立方米。

翁源物華天寶,是「嶺南夏令果王」三華李的故鄉、千年古縣、全國最大國蘭生產基地,是「中國三華李之鄉」、「中國九仙桃之鄉」、「中國蘭花之鄉」。農業種植以糧食、甘蔗、蠶桑、花生、蔬菜、水果、黃豆、蕃薯等作物為主,其中以糧食、糖蔗、蠶桑、蔬菜、水果、蘭花為支柱產業。[2]

境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有喬木灌木樹種75科318種。其中用材林樹種有41科107種,木本油料及葉用樹種有5科9種,木本糧果樹有14科30種,藥用樹種有20科35種,竹類品種主要是禾本科的竹亞科,有13種,面積1萬公頃。源擁有野生脊椎動物29目81科183屬258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雲豹、豹、蟒蛇、黃腹角雉4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穿山甲、水獺、大靈虎紋蛙、三線閉殼龜等24種;廣東省重點保護動物豪豬、大白鷺、白鷺、黑水雞、刺胸蛙、沼蛙等15種,IUCN受威脅物種金貓、雲豹、黃腹角雉、平胸龜、眼斑水龜等10種,CITES附錄物種穿山甲、水獺、豹貓、金貓、雲豹、蟒蛇等31種。[3]

人口民族

全縣實行人口控制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人口的自然增長得到控制,出生率每年都穩定在20‰以下,死亡率維持在5.5‰左右。至2000年,全縣總戶數97946戶,總人口370550人,其中農業人口301971人,非農業人口68579人;暫住人口為27168人。2000年總人口比1988年322132人增加48418人,平均每年增加4035人,增長

翁源縣城區 15.03%,平均每年增長1.25%。1988年至2000年,全縣共增加49945人,平均每年增加3842人。

由於經濟落後,大量年輕人到外地務工經商,常住人口數與戶籍人口數比較相差較大。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310956人,與年末戶籍人口370550人對比少59594人。

據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共有漢族人口308749人,占總人口的99.29%,其中客家漢人占大多數。翁源客家民系是在民族遷移的過程中形成的。

翁源縣是韶關市多個民族散居地之一。除漢族外,其他還有瑤族、壯族、滿族、回族、蒙古族、黎族、苗族、土家族、侗族、藏族等21個民族。2016年末,全縣少數民族戶籍人口約為1884人。比上年年末人口1841人增加43人,增長2.34%。縣域世居的少數民族主要有瑤族,有1個瑤族村委會,19個瑤族自然村小組。分別居住在5鎮1場:龍仙鎮青雲村委會瑤族村小組、貴聯村委會泉洞村小組、石背村委會蔥仔頭小組、九曲水林場青山下村小組和黃屋村小組;江尾鎮藍坑村委會瑤族村小組、梅斜村委會瑤族村小組;壩仔鎮上洞林場烏坭坑村小組;官渡鎮下陂村委會河坎圍村小組、鎮仔娥坑村小組;翁城鎮了坑瑤族村委會一、二村小組。新江鎮東方村委會廟仔角一、二、三瑤族村小組、太坪村委會老蟹嶺和水口山瑤族村小組;鐵龍林場龍化村委老蕉坑和冷水徑。大多居住在偏遠的山區,生活較漢族貧困,主要以耕山、種養業為主,服飾和生活習俗與漢族無異,保留瑤族語言和部分傳統習俗,信仰供奉盤瓠為始祖。其他少數民族主要通過婚姻、勞務、經商、工作調動、參軍等遷入,部分居住縣城,大多居住在各鎮村。

2019年全縣年末戶籍人口42175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3685人;農業人口298071人。2019年末常住人口36.45萬人。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年出生人口6306人,出生率14.6‰;死亡人口2597人, 死亡率6.01‰;人口自然增長率8.59‰。[1]

人文風貌

「龍僻靈池梅岩書堂皆勝地,仙開翁水雙臘如珠盡韶天」,盡可概括翁源鍾靈毓秀之氣象。東華禪寺地處縣城東北東華山風景區內,原名東華院,建於明朝天順年間(1457—1464年),嘉靖年間重修,民國年間被毀。2001年,由萬行上師籌集巨資復建,成為集禪修療養、休閒觀光、禮佛祈福於一體的宗教活動場所。

客家民居獨具特色,有廣東客家圍屋中獨一無二的按周易八卦文化和客家文化融合的古建築葸嶺「八卦圍」;有明清時建造的,由59座客家圍樓組成的湖心壩民居群;有仿如羅盤形狀的羅盤圍。生態資源豐富獨特,有青雲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半溪市級自然保護區等豐富農林資源和全國最大的蘭花基地,以及三華李、九仙桃、蠶桑等特色農業產業基地。文化底蘊深厚,千百年來,孕育出不少名人志士,有晚唐詩人邵謁,明朝抗倭名將陳璘,當代旅美華人、全美油畫家協會原主席、油畫大師塗志偉等。

語言

翁源語言以客家話為主,少數民族普遍雙語兼顧,既講母語又講客家話或者普通話。講客家話的人數占全縣總人口的99.55%,分布在全縣7個鎮1個場。縣域土話以瑤族方言為主,以當地母語為主兼顧客家話或者普通話。瑤族話主要分布在龍仙鎮青雲村委會瑤族村小組、貴聯村委會泉洞村小組、石背村委會蔥仔頭小組、九曲水林場青山下村小組和黃屋村小組,江尾鎮藍坑村委會瑤族村小組、梅斜村委會瑤族村小組,壩仔鎮上洞林場塢坭坑村小組,官渡鎮下陂村委會河坎圍村小組、鎮仔娥坑村小組,翁城鎮了坑瑤族村委會一、二村小組,新江鎮東方村委會廟仔角一、二、三瑤族村小組、太坪村委會老蟹嶺和水口山瑤族村小組,鐵龍林場龍化村委老蕉坑和冷水徑等地。

交通

翁源區位獨特,交通便利,素有粵北南大門之稱,南連珠三角,背靠湖南、江西,境內京珠高速公路、國道G106線、省道S341線、S244線、S245線貫通而過,而規劃中的昆(明)汕(頭)高速公路、深湘高速公路/、韶新高速公路亦將貫穿其中,建成後翁源將形成「三縱一橫」的高等級公路網絡。

2019年全年交通運輸和郵電業增加值增長5.2%。年末公路通車裡程1946公里,其中,國道148.3公里,省道103.4公里,縣道230.3公里,鄉道984.6公里,村道478.9公里。公路密度89.5公里/百平方公里。按公路等級分,高等級公路(二級以上)230公里,次等級公路(三級以下)1716公里。年末全縣民用汽車擁有量46389輛,其中私人汽車39550輛。公共汽車營運車輛60輛。

經濟

綜述

2019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8.8億元,同比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2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17.1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56.5億元,增長7.3%。三次產業結構由2018年的22.0:24.3:53.7調整為25.5:17.3:57.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27615元,增長4.2%。

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2.9%,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升1.7%。

第一產業

2019年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9.97億元,增長5.3%。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32217畝,與上年增加7795畝。甘蔗種植面積39848畝,增加816畝(其中糖蔗16922畝,減少310畝);油料種植面積76498畝,增加2670畝;蠶桑28623畝,減少1996畝;蔬菜99110畝,擴種4025畝。

2019年年末全縣常用耕地面積3.28萬公頃,其中水田1.73萬公頃。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22.93萬千瓦,增長1.0 %;農林牧漁業用電量21499萬千瓦時,增長8.2%;化肥施用量(折純)1.69萬噸,增長1.2%。

第二產業

工業

2019年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3.9億元,增長7.3%。

建築業

2019年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3.15億元,下降2.0%。有總承包或專業承包資質的建築業企業19個,完成施工產值10.64億元,增長1.4%;實現利潤0.13億元,下降70.5%。房屋施工面積55.90萬平方米,下降17.8%;竣工面積23.1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1.6%。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下降0.1%。商品房銷售額15.59億元,下降28.0%;銷售面積27.52萬平方米,下降25.7%。從投資主體看: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下降14.5%;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下降94.0%;民營投資增長28.1 %。

2019年,第一產業完成投資下降100.0 %;第二產業完成投資增長18.6%。第三產業完成投資下降3.3%,其中武深、韶新高速公路及省天然氣管網三個跨區項目完成投資22.21億元。

貿易外經

2019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94億元,增長8.4%。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5.92億元,增長8.3%;農村消費品零售額8.02元,增長8.9%。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41.29億元;住宿餐飲業零售額2.65億元。全年新簽利用外資合同18宗;實際利用外資1300萬美元,同比增長58.2%;完成出口總額10995萬美元,同比下降7.9%。[1]

旅遊

2019年全年接待旅遊人數38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8.9億元,分別增長30.5%和28.4%。[1]

財政金融

2019年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08億元,增長19.4%,其中稅收收入3.60億元,增長7.6%。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66.8億元,增長4.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29.2億元,增長12.3%。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78.9億元,增長20.6%。[1]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9年末全縣有幼兒園63間,507個班,在園幼兒16865人,教職工1868人;完全小學16間,教學點61間,843個班,在校小學生31655人,教職工1566人,專任教師1516人;初級中學16間,349個班,在校初中學生11514人,完全中學1間,高級中學1間,90個班,在校高中學生4519人,初高中教職工1500人,專任教師1328人;特殊學校1間,9個班,在校學生61人(其中:送教上門學生39人),教職工12人;中等職業學校1間,46個班,在校學生2610人,教職工135人。2019年,高中畢業學生1939人,高考大專以上入線人數為1891人,入線率為97.52%,其中本科入數887人,專科1004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毛入學率117.9%。

文化事業

2019年年末全縣有文化館(站)9個;博物館1個;圖書館(室)1個,圖書11.7萬冊;劇團1個,演出179場,觀眾13.2萬人次。電影隊2個,共放映2500場,總收入66萬元。調頻電台3座;安裝有線電視2.3萬戶,其中,縣城1.2萬戶。

醫療衛生

2019年年末全縣有衛生機構262個,病床1771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994人,其中:執業醫師824人,中西醫士242人,護士1122人。全年無償獻血2959人次。[1

==

2019年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0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9.82萬戶;互聯網寬帶用戶23.79萬戶。

環境保護

2019年,建立並完善了環保監測站,配備環境監測專職人員9人,全年用於環境污染防治項目投資74253.49萬元,完成環境污染防治項目10大類。建成煙塵控制區1個,面積7平方公里;建成污水處理廠4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90.3%;建成垃圾處理站1個。年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執行率100%。全年完成環保稅徵收237.2萬元。全縣土地面積2175平方公里。

2019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耗量(等價值)28.78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1.17%。全年全社會用電量8.66億千瓦小時,增長17.62%。其中:工業用電4.56億千瓦小時,增長24.06%。

人民生活

2019年全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21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63元,比上年增長8.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8元,比上年增長11.2%。

社會保障

2019年年末全縣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0262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5355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7123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0048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48923人。全縣享受社會養老待遇的離退休人員64367人(含居民養老50290)。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全年征繳21800萬元;企業養老、失業、工傷、生育基金餘額739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40033人。

2019年全縣有社會福利機構13所,床位1067張。城鄉居民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全縣8個鎮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達6839人,全年發放保障資金3729.97萬元,發放救災資金185.84萬元,發放救濟物資折款4.435萬元,累計288人次受救濟。[1]

旅遊景點

翁源地處粵北山區,境內山巒起伏,名山秀川。古老的歷史文化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為後人留下很多瞻仰憑弔的歷史遺蹟。不少古剎、古塔、古道、古關、古樓,都早負盛名。變幻莫測的山石景色,引人入勝的洞府奇觀,迂迴曲折的江河流水,出沒于山林的珍禽異獸。大大小小的水庫湖泊。很多早已成為旅遊勝地,吸引不少遊客。[3]

青雲山

翁源縣青雲山 青雲山距縣城約7公里,海拔1246米,總面積7359公頃,涵蓋老隆山林場、躍進水庫、龍仙鎮青山村和青雲村等地。保護區內綠樹環繞,鳥鳴啾啾,古樹、溪流、奇石、飛瀑天然一體,如詩如畫。這裡泉水甘冽,清風送爽,空氣自然清新,置身其中仿如進入了一座天然的大氧吧。

青雲山谷深林茂,森林覆蓋率96.4%,地表水水質良好。大部分地段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有較典型、完整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區域地帶性森林植被保存較好,植被垂直帶譜保存較完整,是全縣連片天然常綠闊葉林面積最大的地方。

區內物種繁多,動植物資源豐富,共有野生維管植物184科586屬1091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8科9屬9種,野生珍稀瀕危植物6科6屬6種,現已確認的國家重點保護動物28種,廣東省重點保護動物15種。

2008年10月,在保護區的老隆山林場發現了一棵罕見的國家珍稀瀕危二級保護植物半楓荷,這種樹一棵樹上長出兩種樹葉,一半是楓,一半是荷,十分奇特。此樹高25米以上,胸徑達150厘米,樹齡至少有100年,依然枝繁葉茂。專家估計這棵半楓荷無論樹齡還是樹高,均為全省之最。次年1月,又發現了三棵罕見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野生仙湖蘇鐵。

2007年青雲山被批准為市級自然保護區,2009年3月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翁源縣正着手申報建設為省級森林公園,將其打造成休閒養生的新景區。

白面仙岩 翁源縣周陂鎮西南3公里處的白面仙岩,是翁源縣舊時十六景之一,因風光旖旎,景致非凡,《翁源縣誌》及古今遊客對其不吝溢美之詞。其山上有個深洞(現人工開採洞已可通一個直立進入)至今未知深度,通往那裡。此洞可容一人匍匐爬入。

江尾九仙泉 江尾九仙泉位於江尾鎮九仙村湯屋村小組清溪旁,泉眼有近十處,其中最大的有3處。最大2口泉水凶涌,清澈見底,交匯成河,長流不息,可灌溉近200畝產耕地,另一口在湯屋與墩里交界處,也是泉涌不斷,頓積成塘庫,且所有泉水冬暖夏涼,溫度保持在22度左右。

相傳,有個仙人下凡路過九仙湯屋化成一個老人,扶着拐杖,走到一戶農戶家想討口水喝。此農戶家中無水卻給了老人一碗黃酒解渴,並說這裡長年乾旱沒水只能以黃酒代水。這位老人喝完謝過農戶後,說既然沒水就給你們幾口泉水吧,於是便在農戶住屋附近用拐杖點了幾下,很快就來了泉水,並且洶湧成流,從此這裡不再沒有水喝也不用擔心沒水灌溉了,並引來眾多旅遊者觀看,九仙泉便由此得名。

寶慶寺遺址 據明嘉靖三十六年《翁源縣誌》載:「寶慶寺在縣西南十里」;另據清朝同治六年編《韶州府志》載:「寶慶寺在翁源縣八里長安鄉宋(應為唐,此乃《韶州府志》誤記——引者注)寶曆間永禪師創,寶慶間修,因名焉,明洪武間復修」。據《南華史略》第125頁記述,六祖惠能晚年曾收弟子定慧,當惠能圓寂(713)後,定慧便回到了家鄉翁源。定慧回翁後繼續傳承佛教文化,先在淨源山(今翁源新江雙石村)籌建定慧禪院(據《韶州府志》),又在翁山(今龍仙鎮桂竹村石牙子)建翁山寺,後又在長安鄉岩前鋪(即今翁城勝利村楊桃曾灌塘處)選定寺址欲建寺,終因病重圓寂(760),未能如願。其弟子永禪遵從師囑,於唐寶曆初年(825)建起寶曆寺。該寺歷經四百年後,寺場殘破不堪。及至宋寶慶初(1225)大修,因朝代更迭,遂改名寶慶寺,寺名沿用至今。2004年,作者到翁城勝利下曾採訪「宗聖淵傳」清代古樓,偶見野草叢中有一青花崗石便橋,細辨,乃明嘉靖三十年(1551)辛亥歲十二月初三,翁源、英德兩縣各鄉信眾舍財重修碑記,距今已有四百餘年。民國末年,仍有和尚拜佛念經。建國後的「公社化」運動,寺場磚牆被拆。「文革」歲月,明代碑記移作便橋,承梁石墩搬至大隊部,寶慶寺頓成廢墟。又發現宋朝寶慶初年由信士林世福同妻黃一娘、信士丘勝施同妻林一娘捐贈的精美青花崗刻字承梁石墩兩具。

寶慶寺環境幽靜,遠離喧囂。寺場以翁城西山、高寨子為背景,以馬東、桂湖列山、大臘嶺為屏障,寺前左有木魚嶺,右有棒槌亘,門口蓮池橫列,池中淤泥厚積,此地出產的蓮藕色白、細長、幽韌、味香,為少有的地方特產。寺場左右,兩水歸池,源泉清冽。雖涓涓細流,亦四季不斷,直引大殿中央,極具佛門地理要素。

東華山風景區位於縣城東北3公里處,總面積6.2平方公里。它由風景秀麗的東華山和歷史悠久的東華寺構成。東華山屬喀斯特地貌,遍布鬼斧神工的奇峰怪石,景色迷人,風光秀麗。有雄偉挺拔的五指山,文人墨客讚嘆不已的筆架山、金龜望月山、玉兔峰、獅子山、臥佛山、天王山、駱駝峰、雞冠石等。令人流連忘返,美不勝收。東華寺是東華山風景區內的寺廟。東華寺香火鼎盛時期住有數百名僧侶。民國初期寺毀僧散,僅剩遺址。[3]

東華禪寺 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印度智藥三藏禪師航海抵粵至翁邑(今翁源),創靈鷲寺。唐龍朔元年,六祖惠能於黃梅受衣缽,南歸經此寺而隱修,改靈鷲寺為東華禪寺,後去寶林。翁邑自此有傳:先有東華後有南華,東華證道南華弘法。唐宋鼎盛,毀於明清。公元一九九七年沙門萬行乘願再來,入此山掩關潛修三年,感天地之恩澤,會陰陽之和諧,證佛性之本源,如是出關,復建東華。師手執刀斧,開山辟石,斬荊修路,昔杳無人跡處,丁亥仲秋,寶剎重現,菩提蒼翠,綠樹掩映,僧信雲集。師繼祖師之禪:農禪並重,堂上坐禪,堂下禪做,不做不食;立東華之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

岩莊八角廟

八角廟始建於清康熙40年(1701),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共五層八角,高26.7米,除首層用沙質石砌結外,其餘各層均用青磚砌結。傳說外牆曾人工打磨過,外形美觀完整,不斜不裂,歷經漫長歲月,仍巍然矗立,是該縣現存最高層的一座古塔,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據當地人傳頌:此塔設計者曾絞盡腦汁花心血定點於塔前60米的一口方形水井中,遇太陽高照,塔身即倒影於水井中,形似筆躺墨硯,寓意文人輩出。

特產

三華李

起源於翁源縣的三華李,以龍仙鎮三華村種植的三華李為最佳,1986年被廣東省評為省優質稀有水果, 廣東省十大名、優、稀、特水果之一 ,得到海內外客商的稱讚。三華李明末開始種植,已有四百多年歷史,稱為夏令果王。三華李品種繁多,有雞麻李、白肉雞麻李、大密李、小密李。以大密李和小密李為主要品種。芒種後,夏至前後成熟。果型白裡透紅,聞之清雅芬芳,入口無澀且有蜜味,爽脆清甜滿口香。產品供不應求,價格昂貴,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翁壩金雞茶

始產於明朝嘉靖年間至今已有近五百年歷史,是翁源縣特產茶,栽植主要分布在壩仔鎮,因產區在壩仔鎮金雞村而得名「翁壩金雞茶」。茶葉清香提神,耐人尋味,茶葉具有藥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鹼、脂多糖等。

九仙桃

原產地在江尾鎮的九仙村,俗稱仙桃, 廣東省優稀水果之一。九仙蜜桃,個重約200克,果大核小,果身飽滿,皮紅肉白,皮外層有紅色小星點,肉質爽脆,蜜味濃香。近幾年九仙桃發展比較快,去冬今春種植1.8萬畝,全縣九仙桃面積2.5萬畝。

沙田柚

翁源適宜沙田柚種植,一棵樹最多時能結果數百隻,皮薄肉甜、清爽可口、蜜味濃香,具有解酒、潤肺止咳之功能,被譽為「天然罐頭」,遠銷海內外。

江尾米粉

江尾米粉產於江尾鎮,歷史悠久。米粉選用山泉水和當地精米製作而成,從磨漿、蒸面、曬面到切面、曬乾包裝等皆用手工工作。米粉外觀晶瑩透明、麵條均勻、煮炒皆宜、入口軟滑清爽。

蔬菜

翁源全年蔬菜種植面積26萬畝以上,特別是荷蘭豆是粵北最大的反季節荷蘭豆種植基地,年種植面積7萬畝,總產8萬噸。翁源產荷蘭豆豆型平直、大小適中、色綠鮮嫩、標豆率高。產品主要銷往海外市場。

糖蔗

茂源糖業有限公司是韶關市唯一製糖企業,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國家良種繁育基地。年產一級白糖2萬噸。99年改制為股份制民營企業後,茂源把第一車間放在糖蔗種植上。每年山坡地種植3.8萬畝,畝產達6噸。全縣種蔗農戶4600戶,其中,30畝以上大戶200戶,種植面積占糖蔗面積70%以上,建成7個比較大型糖蔗基地,全縣糖蔗種植面積達6萬畝。

翁城地窖酒

翁城地窖酒是用優質本地稻米加泉水以傳統工藝精心釀造,將酒封壇在土裡窖埋兩年以上,具有醇香好喝不傷腦的優點,深受人們的喜愛。

蠶繭

韶關市農業龍頭企業之一的翁源縣信達繭絲有限公司是集貿、工、農、科為一體的股份制民營企業。桑園面積2.7萬畝,年產繭3.5萬擔。蠶桑專業村30多個,種桑養蠶戶近5000戶。擁有現代化繅絲廠一家,年產優質生絲200噸,優質絲棉胎1萬張。

蘭花

江尾鎮仙鶴群山環抱,山巒疊翠,空氣清新,無「三廢」污染。獨特的山地氣候非常適宜蘭花生長,以仙鶴蘭花種植基地有限公司為依託,在省道S245線兩旁江尾鎮仙鶴建設3公里長蘭花長廊,面積7000多畝,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國蘭生產基地。目前有20戶台商落戶,品種100多個。全縣花卉面積達1.3萬畝.

馬牯塘蓮

馬牯塘蓮產於龍仙鎮馬牯塘村,為當地特殊土質所出特產,蓮藕小而長,皮白帶星點,質脆,味殊香,煲炒咸宜,遠近馳名。

竹篙薯

竹篙薯(食用淮山)主要產於龍仙鎮的莎坪、馬山等村,這裡的土壤適合竹篙薯生長,產出的竹篙薯特別長、大、澱粉多、營養豐富。

果蔗

產地分布在翁城、新江鎮,近幾年來由於市場價格看好,果蔗向龍仙、江尾等鎮發展。翁源產的果蔗汁多、質脆、口感好。全縣種植面積近3萬畝。

作珍芝麻冰花餅

翁源特產的作珍芝麻冰花餅採用祖傳秘方,精選本地優質花生、芝麻、冰糖、冰片糖等原料,經過多道工序加工精製而成。

作珍芝麻冰花餅歷經百餘年歷史,品質上乘,味道極佳,產品分低糖、中糖兩種類型,適宜男女老少口味,是早點、夜茶、酒宴之佐食,探親訪友送禮之佳品,是消費者信賴的風味特產,享譽粵北及廣東省的綠色食品,曾榮獲第二屆中國食品展銷會金獎。

人物

翁源歷史悠久,地靈人傑。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周文王分封諸子時,即有一子被封到翁源(時稱翁山)。千百年來,翁源孕育出了不少名人志士,有32首詩載入《全唐詩》的「嶺南五才子」之一晚唐詩人邵謁,宋代「父子進士」的梅鼎臣、梅佐;明代明神宗皇帝贈聯「破虜平蠻,功蓋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嘉獎的抗倭名將太子太保陳璘;中興實業、恆榮地產賴榮火;世華地產梁文華;有20世紀四十位傑出旅美華人之一、中華世紀英才、美國油畫大師塗志偉等等。

榮譽記錄

2018年6月,翁源縣入選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參考資料: 1. 翁源縣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翁源縣人民政府信息公開平台 2. 特色資源

翁源縣人民政府網 2018-12-24 [引用日期2018-12-24] 3. 自然地理

翁源縣人民政府網 2018-12-24 [引用日期2018-12-24] 4. 全國普法辦公室關於表彰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的決定

中國普法網 2018-06-16 [引用日期2018-06-16] 詞條標籤: 韶關市 翁源縣

視頻

翁源上榜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範縣市

信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