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头案
翘头案,一种古老的中国家具,条案其中的一种形制,无束腰,案面两端装有翘起的飞角,故称翘头案。翘头案也是明清时期主要供陈设厢的承具。故翘头案大多设有挡板,并施加精美的雕刻。由于挡板用料较其他家具厚,常作镂空雕,雕饰精美,线条流畅,故不少雕刻是中国明式家具木雕的优秀代表。明式作品洒脱自然,清式作品大气实在,各有各的特色和风貌。
目录
形制特色
案是一种长方形、下有足的承托家具。有人常将桌和案混为一谈,这里稍加说明。一般讲,桌的四腿在桌面四角且成直角。而案的四足不在四角而是两头缩进案面。翘头案,一种古老的汉族家具。案面两端装有翘起的飞角,故称翘头案。明清时期主要是供陈设厢的承具。故翘头案大多设有挡板,并施加精美的雕刻。由于挡板用料较其他家具厚,常作镂空雕,故不少雕刻是中国明朝家具木雕的优秀代表 [1]。
摆设位置
翘头案一般摆在厅堂正中的北墙或宫殿内两侧墙下,如正中一间为过厅,且迎面有屏门,则将翘头案摆在屏门之前,上置瓶花、小座屏、英石等陈设,案上悬挂书画,这样的明清画本中最为常见。也可贴著墙壁、槅扇,或顺著窗台摆置,在适当的地方也可以脱空摆,起隔断室内空间的作用。
除此之外,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为了力求雅致气韵,把翘头案缩小成摆件,置于一角,自成一景。如此雅观的搁置方式同样适用于现代中式空间里,显现出古香古色,也显示出主人的学识、修养、气质和品味
[2]。
图片来自雪花新闻 |
设计运用
翘头长案的陈置使用,一般摆在厅堂正中一间的北墙或宫殿内两侧墙下,如正中一间为过厅,且迎面有屏门,则将翘头案摆在屏门之前,上置瓶花、小座屏、英石等陈设,案上悬挂书画,这样的明清画本中最为常见。可贴着墙壁、槅扇,或顺着窗台摆置。在适当的地方也可以脱空摆,起隔断室内空间的作用。
中式厅堂的家俱布置往往讲究庄重、对称、和谐,而翘头案则是中式厅堂中不可或缺的重器,也有着传统上的固定陈设。翘头案一般依墙而置,放置在大厅内与门相对的位置。
案上面放置一些瓷瓶类、镜子类等器物,一是因为瓶类的容纳功能,二是因为中式家居处处重视吉祥、安宁,瓶类器物一般不会移动、改变,取“平静”的谐音,寓意“平平(瓶)安安(案)”。
案前放方桌,方桌两边放置椅子,又或者,一侧放置一张三围罗汉榻上摆炕桌,榻上备靠枕,榻两侧各陈放一张茶几,可摆花石盆景或香炉,侧后靠翘头案一端摆放落地式红木灯架。对面一侧并列陈置两组扶手椅或圈椅,每组两椅一几。翘头案上方墙壁可挂字画或挂屏,厅内可摆放绿植,以点缀空间。
在书斋或内室之中,能看到另一种陈设形式,那就是置放形制较小的翘头案摆件,从而塑造出自然且不矫揉造作的韵味。翘头案摆件本身是一件陈设品,和长逾一丈的大翘头案相比,可谓具体而微。可把它作为供案,摆在鎏金佛像前,配以香炉、花瓶等突显古雅肃穆的气氛。在古代绘画作品中,一般较少看到以翘头案作书桌用。
此外,由于翘头案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在清宫内廷也颇为常见,其陈设与布置更为讲究。比如清末慈禧太后寝宫储秀宫,其东梢间东墙上挂壁挂,靠墙设黑漆嵌螺钿翘头案,案上陈设钟表和一对象牙宝塔。案前为炭炉,左侧有紫檀嵌珐琅坐墩和八角落地罩,罩内有桌案等陈设,完整地诠释了明清时期陈设的艺术追求。
在新中式家居的设计上,善于对传统元素符号进行重新渲染,将中国传统艺术进行新的演绎,在实际功能上,更多的使空间兼得一方雅致的同时又不失威严之感。在家居空间陈设上,可以将翘头案置于大门口,案上置放瓷器。也可以置于居室内的中间位置,案上供奉历史人物雕像,用一对青铜瓷器进行点缀,两侧再配以大青花瓷花瓶,使得整个空间更具有亲和力。或者可置放一对禅椅或南官帽椅配以花几,对面摆放翘头案,展现一种秩序之美,表达一份内敛的瑰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