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老虎在長沙(纂國瑞)

​​ 老虎在長沙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老虎在長沙》中國當代作家纂國瑞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老虎在長沙

長沙人過去對龍和虎是十分敬畏的。在河西嶽麓山下湖南師範大學的生物館裡,有一隻華南虎的標本,是五十年代初從山上下來,被打死後剝製的,這是長沙地方原來有老虎的物證。可見長沙人確實見過虎,知道虎的可怕,非如對龍的無知。當然真龍天子也是真實的存在,同活老虎一樣,絕對不能觸犯。

長沙人過去忌說龍虎,連「龍」和「虎」的諧音都不敢出口。到茶館裡吃包子,也不叫「來一籠」,只叫「來一繳」。霉豆腐不叫「腐乳」,而叫「貓乳」。文夕大火前家住長沙紅牆巷,那時我還只是一個小孩,聽大人交錢給傭人令往府正街為哥哥姐姐買文具,並不叫「府正街」而叫「貓正街」,也不知老長沙還有和我同樣印象的人沒有?

「腐」「府」亦須避諱,只緣與「虎」諧音,可見長沙人對老虎的敬畏了。

近閱上海報紙,說那裡到醫院治不育的夫婦,自從去年起,多數都要「停一停」,因為不想在虎年生個「虎子」或「虎妞」。難道十里洋場的同胞,也有老長沙禁忌,並且一直保留到了世紀末麼?

老虎本來不是什麼好接近的東西。孔夫子把「虎兕出於柙」(讓老虎和野牛從關它的木籠中跑出來)看作是嚴重的責任事故,是不得了的事情。周處所在的晉朝,人們也把虎、蛟和魚肉鄉里的惡人稱之為「三害」,《除三害》這齣戲至今還在演出,是架子花臉的應工。

長沙人過去還常常在幼兒的帽子和鞋頭上做出個「老虎頭」,差不多成了習慣,此事的動機我想不會是因為喜歡老虎想招致,而是為了厭勝,也就是借鬼打鬼,以毒攻毒,正好比在門楣上釘一個獠牙吐舌的「吞口」——木頭雕刻成的猙獰鬼臉。

在藩正街舊藩台衙門的門口,有一對大石獅,國民黨在衙門裡辦市參議會的時候,把它搬到中山東路街心花園中了。獅子在中國古時不是常見的動物,老百姓根本不熟悉,正因為如此,所以可以把它想象並製造成一副笑眯眯的樣子,大門口可以擺,正月十五還可以放肆玩它個痛快。若是換上有可能會真正碰上的老虎,便決不敢如此對待。

「三反五反」時,長沙捲菸廠出過一種「打虎牌」香煙,盒皮上印着打虎英雄武松的形象。其實《水滸傳》中明明寫着:「武松讀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轉身再回酒店裡來。」可見即使是打虎英雄,也寧願避開老虎,不會很想去拿那一千貫賞錢的。

當然,景陽岡上早就沒有虎了。如今的虎都是動物園繁殖出來,用狗媽的奶餵大,又經過「萬物之靈」的長期訓練,已經變得呆頭呆腦,據說見到撲翅伸嘴的鵝都會回頭就跑。它們早已喪失了傲嘯山林的本性,安居鐵籠,並不想「出於柙」去追求自由了。但從觀眾總是警告小孩不要和它太接近這點看,人們對它的「畏」還是有的;至於說到「敬」字,心裡恐怕早就沒有,那麼忌諱也就不必那麼講究了吧。

[1]

作者簡介

纂國瑞,品詩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