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老院老屋(孔凡忠)

​​ 老院老屋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老院老屋》中国当代作家孔凡忠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老院老屋

说起我家老院老屋,还真有一些故事可讲。

上个世纪的1969年收麦前后,正是处在十年“文革”特殊时期,那时我在丰县文教局教研室工作,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被打乱,我不愿参加无意义的所谓两派大辩论,便回到老家参加本生产队义务劳动。干活期间同生产队长刘尊荣闲谈,说到自己家中两个儿子渐渐长大成人,现在住宅只有两分,出门还得走邻居宅基地,很需要再增加一处住宅方能安顿开。刘尊荣是我童年时要好玩伴,他是个热心人,很愿意帮助解决这个困难。他主动提出将村头自己的两分自留地调剂给我家用,还动员了挨边其他三户人家,又换了四分自留地,这样就成了一处理想的住宅。当时,我在县城上班,父母亲及妻子玉侠在家劳,七八月间建成腰墙全瓦三间堂屋,两间草盖南屋,周边筑了土墙院落,于当年深秋全家人(父母、妻和四子女),高兴地搬进了新居。父亲那年59岁,结束了大半生曾几次迁居、多年住又窄又矮土墙草房,局促不堪的住房历史,其喜悦心情可想而知。

1979年农村实行宅田合一,我两儿应摊两份住宅,父亲又和生产队商定,在靠本院西边把所差宅基补齐调剂成了东西宽三十米,南北长四十米的长方形地块扩充为住宅。当时,家庭经济情况进一步好转,在老堂屋西边又建三间纯砖瓦堂屋,感觉更为宽敞。1988年元月初,丰县县政府行政科分给我一套住房,便把父亲(母亲已辞世)和我妻玉侠接进县城居住。我四个子女早已在丰县城里及外地安家落户,至此,我家实现了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型。这样苗城集老家的老院老屋也就成了全家人心系家乡记住乡愁的地方。

2010年后,由于老院老屋年久失修,几近倒塌,院内也是杂草丛生、物件堆放不整,这种状况与承载了几代人居住二十多年所建立的功劳相比显得不那么相称。于是我与孩子们商定,将三间腰墙瓦盖危房堂屋拆除重建,又扩建了三间东屋配房,其中一间作为过道,连同1979年建造的三间瓦房进行了维修,又把家里墙院也进行了内外粉刷,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2020年秋季,清理了院内的杂物,砌了约200平方米的水泥地。2021年春天又在院里南面空地上栽了二十余棵银杏树,种植了月季花、郁美人等花草。当年秋季又新换了红色带有“鱼跃龙门”字样的大门,门两侧并置吉祥兽狮一对。院内西墙上增贴了一幅约六平方米见方以“富贵平安”为主题的瓷砖壁画,寓意宜人宜居自然和谐,使这个历经五十多年的农家老院,又增添了新的生机。

[1]

作者简介

孔凡忠,中国散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