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茨基
社会民主主义活动家,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理论家,第二国际领导人之一。亦是马克思主义及社会民主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考茨基是卡尔·马克思代表作资本论第四卷的编者。
卡尔·考茨基 | |
---|---|
原文名 | Karl Kautsky |
出生 |
布拉格 | 1854年10月16日
逝世 | 1938年10月17日 | (84岁)
国籍 | 德国 |
职业 | 政治理论家 |
知名作品 |
《土地问题》 《资本论》第四卷的《剩余价值学说史》(编辑和修改) |
目录
人物概述
Karl Kautsky(1854~1938)
卡尔·考茨基,社会民主主义活动家,亦是马克思主义及社会民主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人
物。他在84年的生命旅程中,加入过3个政党,经历过3个国际,到过7个国家,经历许多差别很大的阶段。
考茨基是卡尔·马克思代表作资本论第四卷的编者。卡尔·考茨基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之一,著名的正统马克思主义(Orthodox Marxism)理论权威。考茨基在其论著中违背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固有矛盾的核心论述,受到新康德主义以及拉萨尔主义影响,使第二国际逐渐远离马克思主义的原本论述,受到列宁以及西方现代重要知识分子的指责与批判。同时他的理论影响深远,并成为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1]。
主要经历
1854年10月16日卡尔·考茨基生于布拉格。
1938年10月17日卒于阿姆斯特丹。
1874年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历史和哲学。
1875年1月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
1876年与W.李卜克内西和A.倍倍尔建立联系。
1877年加入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后为德国社会民主党)。
1880 年应聘到瑞士苏黎世,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改良主义者K.赫希伯格的助手,出版《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年鉴》。
1881年3月被派往伦敦会见K.马克思和F.恩格斯,从此由激进的民主主义逐步转向马克思主义。
1882年秋,筹备创办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考茨基任主编。
1885年迁居伦敦,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历史。19世纪80~90年代,发表著作,对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唯物史观以及党的纲领作了通俗的论述,曾得到恩格斯首肯。
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考茨基同倍倍尔等人成为社会民主主义的主要理论家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核心。被认为是第二国际的主要理论代表。
1914~1938 年考茨基成为社会主义者。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曾向德国社会民主党议会党团建议在表决是否支持政府军事预算时弃权,以中派主义支持社会沙文主义者公开的民族主义行为。
1914年9月发表《帝国主义》一文,提出"超帝国主义"论。还要求党服从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同本国政府合作,提倡社会和平主义。
1916年由于对一战的观点不同,罗莎·卢森堡等党的左翼同考茨基决裂。
1917年考茨基也离开社民党,为了显示与谢德曼等右翼社会主义者的不同。
1917年4月在哥达建立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 为此他被免去《新时代》主编职务 )。
1921年2月在维也纳建立第二半国际。
1922年9月和1923年5月,又将两党和两个国际合二而一。俄国十月革命后,捍卫马克思主义,抨击苏维埃政权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后,出任P.谢德曼政府的外交部副部长和社会化委员会主席,坚持改良主义,反对德国革命向前发展。
1924年出版《唯物主义历史观》,较系统地 阐明了他的社会主义观点。德国法西斯执政后,迁居维也纳。1934年取得捷克斯洛伐克国籍。
1938年德国侵占奥地利之前,逃亡布拉格,不久又逃到阿姆斯特丹。
1938年10月17日,考茨基逝世于阿姆斯特丹。
学习著作
1874年,20岁的考茨基开始研究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首先学习的是拉萨尔的著作。
1874年秋,他在维也纳大学哲学系学习,他曾在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由于家庭的影响,考茨基也喜欢绘画和写小说。由于对社会主义的兴趣,他开始研究经济学,并学习《资本论》。同时还热烈地赞成达尔文主义。
1875年他的第一本著作《达尔文主义和社会主义》发表,从此开始了他的著述活动。同年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之后,开始为《前进报》撰稿。
1876年到莱比锡旅行时,同威·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有过个人接触,1877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
1878年,他的一个剧本曾在维也纳演出。这时他头脑中的社会主义是多元的,对科学社会主义并不独衷,他回忆说:"当时,我对马克思还抱冷漠的态度,我的经济学观点当时带有强烈的折衷主义性质"。这时,他开始为维也纳的党报和莱比锡《人民国家报》撰稿。
1879年,他曾给赫希柏格主办的杂志《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年鉴》写过几篇文章,得到赫希柏格的赏识并被约请当了赫希柏格的助手。
1881年3月,考茨基被派往伦敦,经常同恩格斯一起相处,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结识马恩
受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考茨基逐步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882年,考茨基被赫希柏格解职,重返维也纳。1881--1882年冬季写成了《婚姻和家庭的起源》一书,恩格斯对本书的一些论点提出了不同意见,但考茨基没有接受,相反他在自传中写道:在这本书里,我在有些地方得出了不同于恩格斯后来得出的结论……在恩格斯持有反对意见的诸点上,后来的研究都证明我是正确的。
1883年1月,《新时代》杂志创刊号出版,从创刊到1917年秋,考茨基都是它的主编。考茨基非常注意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动向,及时提出一些深刻的见解。
考茨基与列宁的分歧
在二十世纪初,考茨基很关注俄国的事态,预察到俄国革命的来临,并作出精辟论断。1902年写了《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泛滥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1901一1916年)拉夫人和革命》一文,此文为转登在列宁主办的《火星报》第18期上。该文曾断言:"革命中心正在从西方移向东方","新的世纪开始时所发生的一些事件,使人们感觉到我们正面对着革命中心的进一步转移,亦即转向俄国"。
当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尚处于上升阶段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采取仿效的方法,列宁认为爱尔福特纲领是一个好纲领,主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仿效。列宁亲自翻译考茨基的着作,称考茨基为俄国先进工人的自己的作家,直到1914年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布尔什维克同孟什维克斗争中,考茨基原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布尔什维克党人,但是1917年俄国革命后,他立即就“认为自己有义务反对它”。对布尔什维克,普列汉诺夫描绘说:“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充实了”以多梅拉•纽文胡斯为鼻祖的无政府工团主义者思想的巴枯宁意识型态。依照巴枯宁的说法,这一意识形态以“野蛮的、饥饿的无产阶级”、“肆无忌惮的干粗活的贱民”为取向。对人民的智慧、主动精神和自我组织能力估计过高,对无产阶级独立搞好生产和实行监督的能力的信念,这是巴枯宁及无政府工团主义者的毛病所在”。世界是多元的,在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中有不同看法和理念是正常的现象,然而列宁是一个不懂“中庸之道”的人,“不同我们站在一起,就是反对我们!”这就是他的政治信条。他在设法作践对手时不惜进行人身侮辱,破口大骂,不仅论战时如此,而且在他以不可容忍的速度“炮制”的铅印着作中也是如此”。团结需要宽容,但列宁的团结必须是赞成他的路线,列宁主义者指责民主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的叛徒,资产阶级的代言人,称不同他意见的工人阶级的工会为资产阶级的走狗和黄色工会,造成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和损失。特别是在后来德国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的分裂为法西斯的上台提供了条件。即使在列宁主义政党之内也因为缺少宽容而常常出现你死我和的争斗。
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后,考茨基着文鲜明地反对列宁的恐怖做法,如《无产阶级专政》(1918)、《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1919)等等,对十月革命的错误进行了深刻批判。《无产阶级专政》论述了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所提的主张,指出其十分有害并极端危险。他认为,“社会主义与民主是不可分害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他将俄国革命比喻为一个怀孕的妇女因不能忍受的怀孕的痛苦,而疯狂万分地猛跳引起早产儿,这样生下来的孩子是活不成的。“俄国革命的真正遗产”将导致农民和产业工人之间矛盾的尖锐化。列宁于1918年10月发表《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长文,指斥考茨基背叛无产阶级革命。为了回击列宁,同时也为了表明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对布尔什维克所作所为的态度,考茨基在《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本书里对列宁主张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罪恶本质,以及将要产生的严重后果,给予了进一步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和揭露,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维护****出发点和贯穿始终的人道主义基本精神。考茨基在这本书中说:“维护****,弘扬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贯穿始终的基本精神;马克思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考茨基在对法国十八世纪以来历次革命运动中的恐怖主义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他说:“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历来是反对恐怖主义的,而布尔什维克正是犯下了残酷、恐怖的罪行”,并指岀“只是一味诉诸暴力的雅各宾恐怖主义,才和布尔什维克有着某种继承关系”;“在法国大革命以后,所有革命都摒弃了恐怖主义,这表明十九世纪人道主义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布尔什维克却违反了这一潮流,这是历史的倒退!"
考茨基从分析时代特点的角度来看布尔什维克,他指出:“我们看到了一个世界正沉沦于经济破产和自相残杀之中”;“布尔什维克迷信暴力,把単纯的权力看作是世界上决定一切的因素,无产阶级中最缺少修养的分子被放到运动的最前列”;“布尔什维克不懂得什么是社会化政策,不明白消灭剥削不能靠简单地剥夺资产者的资产来完成,只能在社会经济按其自身规律的充分发展中来实现;它们发动农民没收地主土地,征用富农粮食,走的是劫富济贫的侠盗式道路,而听任群众自由行动的结果,是把剥夺的过程从剥夺生产资料扩展到了剥夺消费资料,实际上完全是一次政府组织的、遍及城乡的公开抢劫”;“所谓苏维埃,只不过是独裁和****的一种组织形式,苏维埃制度表现出来的革命黩武性质,使俄国成了兵营社会主义”;“枪毙--是苏维埃政府的全部智慧”;“在‘******’这个名词下,把所有不顺从他们的人,和他们看不顺眼的人都包括进去,加以枪毙或监禁”;“苏维埃政权面临经济破产施行的强迫劳动政策,不仅把原有的资产者都变成了新的奴隶阶级,而且把全国变成了一个大监狱”;“布尔什维克一开始就决心摧毁现成的国家机器,以及它的一切军事和官僚机构,以建立他们的共产主义,最后终于发现自己不得不重新建立原来同样的机构;他们成了把一切控制权都抓在自己手里的新官僚阶级。对于无产阶级来说,这个新官僚阶级是比旧的统治者更加暴虐和更加有害的;它的暴虐和迅速泛滥的贪污腐化,正在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无独有偶,普列汉诺夫也预见到:“ 但是我毫不怀疑,布尔什维克及其已失去阶级特性分子为取向的意识形态最终必将垮台。这是时间问题,任何人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进程! ”
在一些关于政治自由的基本理论上,同出于德国民主制生活背景的考茨基谈的某些问题,与卢森堡是相近的。例如考茨基写道:“没有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就不能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央机构——各阶级各党派在其中有代表性并可以发表意见——而实际上的专政就只会允许发表适合自己的报道。无论专政者利用这种可能性与否,他们发表的报道是很得不到依赖的。这并不能使批评沉默,它只好寻找地下的途径。它通过口传散布开来,几乎同公开发表一样迅速,不过没有宣传的限制而已。谣言是没有界限的。这样,我们就会被从左到右互相矛盾的消息所困惑,我们只好对它们采取一律不信任的态度。”他也估计到由于这种简单的剥夺而使苏维埃可能发生腐化,写道:“它当然可以摧毁许多资本主义财产,到这一点,资本主义就会再抬头,也许它会迅速地再度出现,会把无产阶级专政的人员加以变换。代替以前的资本家的(现代他们成了无产者),将是变成资本家的无产者或者知识分子。这些人将不断地大揩其油,而使政府方面无可奈何,只能消除混乱现象以维持秩序。”
列宁将权力集中在中央委员会的主张,遭到卢森堡激进左派在内的西欧民主社会党人的反对。罗莎·卢森堡对苏联左倾修正主义也作了批评,她说“没有普选,没有不受限制的出版自由和集会自由,没有自由的意见交锋,任何公共机构的生命就要逐渐来绝,就成为没有灵魂的生活,只有官僚仍是其中唯一的活动因素。公共生活逐渐沉寂,几十个具有无穷无尽的精力和无边无际的理想主义的党的领导人指挥着和统治着,在他们中间实际上是十几个杰出人物在领导,还有一批工人中的精华不时被召集来开会,聆听领袖的演说并为之鼓掌,一致同意提出来的决议,由此可见,这根本是一种小集团统治——这固然是一种专政,但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是一小撮政治家的专政,就是说,纯粹资产阶级意义上的专政,雅各宾派统治意义上的专政(苏维埃代表大会从三个月召开一次推迟到六个月!)不仅如此而已,这种情况一定会引起公共生活的野蛮化:暗杀,枪决人质等等。这是五笔桥极其强大的客观规律,任何政党都摆脱不了它。”果然,卢森堡话不幸又言中了。列宁之后十年,就发生了斯大林肃反扩大化的重大错误。对此有人在1963年引证卢的话后写道:“‘任何长期的戒严状态的统治都必然导致独裁……’罗莎·卢森堡在这里预见到了党机器和国家机关的集中制恐怖主义的长期专政的非人特点:这种专政后来成了极权主义的斯大林主义的支柱。”
积极投身反法西斯的战斗
1917年4月,考茨基和伯恩斯坦为首的中派分子组成了德国反战的独立社会民主党。
1918年11月3日,基尔水兵发动了武装起义,独立社会民主党在德国第二大邦巴伐利亚****了维特尔斯巴赫王朝,11月9日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了柏林起义,****了霍亨索伦王朝,社会主义取得了胜利.德国成为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第一个实行多党制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随后西欧相继成立了一批多党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社会主义阵营。虽然德国实行的是与苏联一党制不同的民主社会主义制度,但作为同样是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德国与苏俄保持良好的关系,无疑对苏联的安全起了唇齿相依的作用。
工人阶级取得了政权,以社会民主党人艾伯特为首"人民全权代表"政府,考茨基出任外交部副部长(很快就辞职了)和社会化委员会主席,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1918年12月29日斯巴达克同盟成立德国共产党,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选为主席。1919年1月5日,艾伯特政府解除了独立党人艾希霍恩担任的柏林警察总监职务,引发了柏林****艾伯特政府的罢工内乱。1月5日主要由独立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成员组成临时革命委员会,准备武装起义。次日决定执行临时政府职能,宣布取消艾伯特政府。1月11日,艾伯特政府派军进入柏林平息了临时革命委员会,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在冲突中不幸遇难。接着德国国民议会选举开始,2月6日,社会民主党赢得多数席位,1919年2月11日,社会民主党与其他政党组成“魏玛联合政府”,艾伯特选为总统,谢德曼担任总理。1919年8月14日,魏玛宪法生效,宣布德意志国是一个共和国,国家权力来自人民,在政体上实行国会、总统、法院三权分立原则。现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已经成为德国的执政党,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了,并凭借国会优势出台法令,使工会在工资等方面拥有了与资本家同等的权力,增加了工会谈判的分量。
1922年,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与德国社会党实行合并,联合起来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很快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1932年,考茨基发表了《战争与民主》一书。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又次指责战争的恐怖,预测到下一场战争不仅会带来贫困和灾难,而且要彻底摧毁一切文明,而留下来的(至少在欧洲)仅仅是冒烟的废墟和腐烂的尸体,极力地制止二次战争的发生。
由于共产党从社会民主党中分裂出去,并与社会民主党互斗削弱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战斗力,甚至在某些问题上共产党与纳粹党联合起来反对社会民主党政府。又因为长期适应于和平议会道路,丢失了革命权这一手,以至于在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面前措手不及。加之,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冲击下政府未能有限地干涉经济,使人民生活受到损害。考茨基领导的社会化委员会也认为,社会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生产率的提高。而另一方面苏联的国家社会主义却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同时美国罗斯福总统采纳了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又使美国面临崩溃的经济得到复苏),故国家社会主义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无论是工人阶级、中产阶级还是农民纷纷向希特勒的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靠拢。
1933年2月18日,社会主义工人国际执行局发表宣言,号召全世界工人“停止相互攻击。一致同法西斯主义进行斗争”,社会主义国际愿意为共同克服分裂而工作,就建立社会党人与共产党人共同体一事与共产国际举行谈判,3月5日,共产国际作出了积极响应,建立了统一战线。1933年3月23日,德国国会进行授权法表决时,出席表决的538名议员中,有444名投了赞成票,只有社会民主党出席会议的94名议员投了反对票,勇敢地表明了反对授权法的鲜明立场。1933年11月,纳粹举行了只有纳粹党参加的不合法的选举,从而社会民主党领导的近15年(1919-1933)的社会主义让给了国家社会主义,希特勒终于上台,给世界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同年,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在巴黎召开特别会议,号召人民起来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希特勒上台后立即学习苏联实行一党制,中欧地区的社会党、共产党等其他政党都像孟什维克一样被取缔镇压,实行党国制和国家社会主义,党领导一切,领袖领导一切。希特勒和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确实在短期内使国家经济得到腾飞,但是由于****压制了人民的积极性,故经济腾飞不能维持多久。希特勒和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先后失败说明单纯的公有制或国家社会主义都行不通。只有在民主体制下的政府干涉和市场调节这两只手共同作用,经济才能平稳地发展。
1937年,考茨基发表了《社会主义者和战争》一书,系统阐述了自己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人道主义观点,重提在议会中投弃权票的主张,如果政府给予的保证使我们的社会主义良心得到安慰,那末我们就可以批准拨款,而不至于背叛我们的社会主义义务。但是在毫无武装抵抗力量面前,法西斯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反抗采取了镇压,德国民主社会党也被法西斯定为非法组织遭到取缔迫害。社会民主运动遭受极大挫折,一些社会党被迫转入地下,或流亡国外积极从事反法西斯的斗争。
1938年,考茨基迁居布拉格。半年后,在德国法西斯快要吞并捷克苏台德区的时候,又逃往阿姆斯特丹,过尽流离颠簸的逃亡生活。10月13日这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工人阶级的领袖和社会主义活动家在贫困中不幸去世。德国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后的第二代理论家,伯恩斯坦、考茨基和卢森堡这一代理论家时代也告结束。1939年8月苏德签订条约,德国和苏联这两个臭气相投各怀鬼胎的国家社会主义党国,组成了联盟向外输出革命,分赃了波兰。苏联随即吞并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侵占芬兰和罗马尼亚,使共产主义在世界上多了六十多万平方公里,苏联社会帝国的国界向西推移了三、四百公里,大概出自为在全世界实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这一宏伟目标吧。共产国际闭口不提反法西斯主义,反而要求各国共产党同英法资本主义进行斗争,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停止了与共产国际的往来。1940年5月希特勒法西斯侵占比利时,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社会主义工人国际被迫停止活动,但各国社会党继续如火如荼地从事反法西斯斗争,给法西斯予以沉重的打击。1941年,希特勒与斯大林这两个争夺世界革命领袖的疯元首也打成一团,1943年6月共产国际也宣布解散。
评价
卡尔·考茨基悄无声息地逝世了。对年轻一代来说这个名字无足轻重,但是,他的影响可谓深远。确实,他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以及法国的影响微不足道,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总的来说在这些国家影响不大。而另一方面,在德国、奥地利、俄国、还有其它斯拉夫国家,考茨基都是不可忽视的马克思主义权威。共产国际现有的史料编纂试图表明列宁甚至在他的青年时代就把考茨基看成一个机会主义分子并同他宣战,是完全错误的。差不多到世界大战的时候,列宁还认为考茨基是马克思恩格斯事业的理所当然的继承人[2]。
这种奇怪的现象归因于时代的特点。这是一个资本主义的上升期,较为民主,无产阶级更为适应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的一面变得不确定了,无论怎样都成了一个遥远的前景,因此改良主义的斗争和宣传就提上了日程表。考茨基专注于从革命前景来评论与证明改良政治的正当性,所以理所当然他应该知道在改变了的客观条件下应该如何用其它方式武装党。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一个重大转折与冲击的时代的出现揭示了社会民主党和它的理论家考茨基的根本的改良主义特征。列宁在大战开始时毅然与考茨基决裂,并在十月革命之后出版了一本无情的书批判"叛徒考茨基"。战争开始时,考茨基表现的无疑像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叛徒,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却只是他自己的过去的半个叛徒。这样说吧:当阶级斗争以其全部的尖锐展现出来的的时候,考茨基发现他自己被迫从他的理论中引出机会主义的最终结论。考茨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无疑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著作,他成功的将它运用到最为纷繁复杂的领域,他的分析思想以其超乎寻常的力量而着称。但这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或者列宁那样的普遍的创造性智慧:说到底,终其一生,考茨基都只是一个天才的评论家。他的性格像他的思想一样缺乏勇敢无畏的突进,而没有这种品质革命的政治便不可能。从第一发炮弹的轰鸣开始,他就错误的采取了和平主义的立场,随后又成为了试图创立第二半国际的独立社会民主党的领袖;独立党瓦解后,他又回到了社会民主党。考茨基完全不了解十月革命,对此表现出了民主主义学者的恐惧,并为此写了不少充满了强烈敌意的著作。他在生命中最后四分之一个世纪中的著作都显现出理论与政治上的完全衰退。
德国和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失败也就是考茨基所有改良主义设想的失败。确实,他知道最后都仍然继续断言他对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对民主的再生的希望,等等;这种消极的乐观主义只是他辛勤且以其特有的方式诚实的一生的惯性罢了,而没有任何独立的前景。我们将把考茨基作为我们的导师来缅怀,我们欠他一份情,但他同民主革命分手了,于是,我们也必须和他分手。
著作
年月 | 著作名称 |
1891年2月 | 《我们的纲领》 |
1892年 | 《爱尔福特纲领解说》 |
1893年7月 | 《议会制度、人民立法和社会民主党》 |
1893年12月 | 《社会民主党的教义问答》 |
1895年 | 《近代社会主义的先驱》 |
1898年 | 《土地问题》 |
1898年10月 | 《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
1899年9月 | 《伯恩施坦和社会民主党的纲领》 |
1900年9月 | 《在国际社会党巴黎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关于夺取社会权力问题的决议草案》 |
1902年 | 《社会革命》 |
1903年3月 | 《马克思主义的三次危机》 |
1908年 | 《基督教之基础》 |
1909年 | 《取得政权的道路》 |
1914年10月 | 《战争时期的社会民主党》 |
1915年5月 | 《再论我们的幻想》 |
1919年6月 | 《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 |
1930年代初 | 《社会民主主义对抗共产主义》 |
视频
参考资料
- ↑ [德卡·考茨基 || 马克思主义的三次危机]搜狐网,2018-10-24
- ↑ 卡尔·考茨基:一位马克思主义的权威代言人证百度,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