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在等你(周建華)
作品欣賞
而我在等你
深秋時節,在孝泉小住,一日午後,陽光微灑,空氣里秋意瀰漫。劉禹錫說「自古逢秋悲寂寥」,在這樣暖融融的秋日,尤其容易讓人產生某些念想。
我之於孝泉,這種念想可以及至40年前,那時我在孝泉上學。但若細訴,卻又模模糊糊,我並不確定這種念想是孝泉的老街、老街上的老屋,抑或是孝泉的老茶鋪、茶鋪里的蓋碗茶。
很多年前,或者說「5.12」大地震前,孝泉的茶鋪不多。其中有一家在老街上,在花行街還是正陽街,或者在興隆路,已經記不清楚,這幾條街在我的記憶里差不多。茶鋪是一間青瓦木門的老屋,十來把竹椅,一坐便嘎吱作響;五六張條桌,老舊的實木斑斑駁駁。茶鋪很簡陋,簡陋得只有門口的「茶」字稱得上裝飾。之所以說稱得上,是因為那字是黃色的顏體,很厚重,顯得與眾不同。
茶客大多是本地人,有街上的,也有鄉下的,互相間或認識,或不認識,但見面都像老熟人似的。茶客最喜歡蓋碗茶,據說蓋碗茶起源於四川的壩壩茶,剛興起時,不論陶碗、瓷碗,粗碗、細碗,凡是有蓋、有托便稱作蓋碗茶。後來在皇家宮廷盛行,便講究起來,碗也越來越精緻,傳說宮廷里的蓋碗茶用的是青花瓷。孝泉茶鋪里的蓋碗茶是白色瓷面勾畫出藍色花朵,算不算,或者說以前算不算青花瓷我不知道,至少在《青花瓷》歌曲流行後也叫了青花瓷。
已經說不清楚第一次喝蓋碗茶的具體時間,但可以肯定,是在孝泉這家茶鋪。應該是在孝泉學校畢業以後的某個秋天,也是一個陽光融融的日子。午後,或許是因為陽光,茶客們不再坐在屋裡,他們把桌椅移至屋外,一邊曬太陽,一邊品茶。茶客中有一位中年男人,頭戴氈帽,穿一身發舊的土藍色衣服,衣服上似乎有些塵土,看樣子是從鄉下來的。男人正了正氈帽,拿起茶蓋,準確說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捏住茶蓋頂上的把兒,微微翹起食指,動作有些像蘭花指。然後把碗蓋在水面上不緊不慢地晃動,將漂浮的茶葉拂來拂去。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蓋碗茶的講究。我輕輕拂動碗裡的茶葉,茶葉慢慢沉入碗底,再一隻手撫着茶蓋,一隻手掌住茶托,緩緩地將茶碗送至唇間,輕輕一抿,茶水便滑入口中。順着茶水,一絲清香開始漫延,先是口中,再至喉間,然後在身體裡。我以為,念想孝泉也好,茶鋪也好,或者蓋碗茶也好,歸根結底是念想那一絲茶香。
「5.12」大地震後,孝泉變化很大。新建的街道和以前一樣是石板街,石板上的鏨子印深深淺淺,粗細疏密的紋理給人時空交錯的感覺。同行的朋友讓我仔細尋覓,說說不定某一塊石板上便有我四十年前走過的印跡。我說,能不能找到以前的印跡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留下了足跡。
興隆路上還是以前的老屋,大多沒有重建,惟有中間地段有一座很特別。這座老屋的實木門、花格窗,還有小青瓦屋檐,看起來有些舊色,卻整齊挺括,顯然經過精心整修。門口屋檐下,用木柱打造出一條廊道,廊道里擺放兩張條桌,條桌和老茶鋪里那種差不多。我以為應該是一間茶鋪,但那條桌看起來更像咖啡桌。事實上,老屋就是一間咖啡屋,門口,用草繩掛着一塊木板,上面刻着「陋室樹下」四個字,黃色,行書,很流暢。
咖啡屋裡有個吧檯,吧檯上一台外形古典的小音響正在播放音樂。我叫不出音樂的名字,只感覺有些古典味,似乎很久以前在哪裡聽過。後院是一個天井,天井裡有一株桃樹,枝丫伸展如一頂遮陽大傘,樹下安放兩張涼椅。一坐上涼椅,我不由自主便想起蓋碗茶。這時,一位穿漢服的姑娘走過來,我隨口便說要一碗蓋碗茶,姑娘告訴我只有蓋碗咖啡。
蓋碗咖啡的碗和蓋碗茶一樣,上面是蓋,下面是托。只是,碗裡漂浮的是「孝泉」兩個字。茶褐色的字醇厚濃郁,仿佛凝固的紅茶。想起「陋室樹下」,於是又想起《陋室銘》,一個念頭突然湧上心頭:斯是陋室,惟吾「孝泉」。
蓋碗上是藍色的花紋,「素胚勾勒出青花」,藍色濃濃淡淡,如流淌的雲霞。輕輕抿一口咖啡,「孝泉」絲滑般柔化開來,散發出細膩的香甜。我心底「咚」地一跳,腦海里立刻迴響起那首《青花瓷》,「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作者簡介
周建華, 網名天台, 四川羅江人,生於1968年4月,著有散文集《天台軼事》。現為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德陽市教育作家協會主席、德陽市網絡作家協會主席、德陽市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德陽市攝影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